第139章 文书(2 / 3)
花镶笑道:“以后你们也都精心照顾着,旱了浇水涝了排水,再按照我写的施肥表施肥,想必要比在野外长得粗壮。”
且禹州这边气候适宜,两个多月就能完成一个周期的生长,等着第一批出来,她再在城外租十几亩荒地,开垦、施肥后再发苗种一个周期,有灵泉水的帮助,差不多就能把甘蔗的性能稳定下来了。
乔树、孔山都不知道自家大人的金手指,反正是盲目相信着大人,听到这话,都干劲儿十足地表示,之后一定把这些小苗当做祖宗一般照顾。
早饭花镶是和乔树、孔山以及昨晚当值的差役、捕快一起吃的。
厨娘已经学会不少新鲜食物的做法,这早饭做的越来越像样,酱香饼做得美味,众人只拿酱香饼就着粥就能心满意足地喝上两大碗。
更何况还有一些腌的酸酸甜甜的酱瓜。
吃到这个酱瓜,花镶就想起黄瓜来,黄瓜在大夏也称胡瓜,早便在中原地区普及了,反而是禹州这边,黄瓜十分不常见。
当初过来上任时,花镶也没带那些适合在禹州生长的种子,此时便打算过几天去找苏栩,正好把要种子这个事请栩哥去办。
早饭刚过,一个差役便跑过来禀告道:“大人,有争讼的百姓来了。”
这段时间,花镶也处理过一起纠纷,就是邻居两家,一家重新盖屋子,邻居说他家多占了中间的地儿,这两家说着说着就打了起来,最后闹到了衙门。
可能是前面的徐大人很清廉,本地的百姓有什么拆解不开的事,都不怕找衙门处理。
花镶虽觉得繁杂,却还是很快的换好衣服到了公堂上,让人把争讼的两方带上来,问了问,还是一些琐琐细细的争执。
被告者是个驼背,原告捂着还在滴血的鼻子。
驼背打了人,但原告也是自找,先嘲笑驼背的缺陷。
花镶调节了几句,最后判驼背赔给原告五个大钱。
原告虽然有些不服,但还是老老实实接受了判定。
等把这两人送走,花镶背手走出公堂,看着晴朗无云的天空,觉得这样不行。
她每天都要忙这忙那,这样的民事诉讼,还得再找个人专门管着。
中午的时候,花镶一身便服来到另一条街上的县学中,从教谕那儿拿出秀才们的登记册子,点出五个人名。
这五个中两个本地的三个外地的,其中就有早前帮忙的薛秀才和张秀才。
教谕意识到县太爷是想找个得用的人,便又推荐了一个,这人是县学文章做得最好的,但家里很贫穷。
花镶给了教谕这个面子,让他把这个文章最好的人也叫来。
很快,那六个人都跟在教谕身后进来了。
花镶问过六人的名字,随即说了两个民事纠纷的案例,让他们在纸上写下答案。
然后,花镶拿着答案回到县衙,当天下午,就让乔树去请了两人来。
一人姓张,早前去海边村帮忙的其中之一,一人姓郝,教谕极力称赞的那个。
花镶把请他们帮忙的想法说了,这势必会耽误他们的学习,便也给了他们选择的余地。
张秀才和郝秀才一听到大人说有薪俸拿,无不是赶紧应承下。
花镶挑他们两个,固然是因为他们的答案比较好,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两人都已年过二十五,这个年龄还在秀才功名上蹉跎着,心理压力肯定不少,如此能在衙门挂个职,也算是很大的安慰。
这两人,花镶都安排做文书,张秀才管民事诉讼,郝秀才帮张文书处理衙门的文书。 ↑返回顶部↑
且禹州这边气候适宜,两个多月就能完成一个周期的生长,等着第一批出来,她再在城外租十几亩荒地,开垦、施肥后再发苗种一个周期,有灵泉水的帮助,差不多就能把甘蔗的性能稳定下来了。
乔树、孔山都不知道自家大人的金手指,反正是盲目相信着大人,听到这话,都干劲儿十足地表示,之后一定把这些小苗当做祖宗一般照顾。
早饭花镶是和乔树、孔山以及昨晚当值的差役、捕快一起吃的。
厨娘已经学会不少新鲜食物的做法,这早饭做的越来越像样,酱香饼做得美味,众人只拿酱香饼就着粥就能心满意足地喝上两大碗。
更何况还有一些腌的酸酸甜甜的酱瓜。
吃到这个酱瓜,花镶就想起黄瓜来,黄瓜在大夏也称胡瓜,早便在中原地区普及了,反而是禹州这边,黄瓜十分不常见。
当初过来上任时,花镶也没带那些适合在禹州生长的种子,此时便打算过几天去找苏栩,正好把要种子这个事请栩哥去办。
早饭刚过,一个差役便跑过来禀告道:“大人,有争讼的百姓来了。”
这段时间,花镶也处理过一起纠纷,就是邻居两家,一家重新盖屋子,邻居说他家多占了中间的地儿,这两家说着说着就打了起来,最后闹到了衙门。
可能是前面的徐大人很清廉,本地的百姓有什么拆解不开的事,都不怕找衙门处理。
花镶虽觉得繁杂,却还是很快的换好衣服到了公堂上,让人把争讼的两方带上来,问了问,还是一些琐琐细细的争执。
被告者是个驼背,原告捂着还在滴血的鼻子。
驼背打了人,但原告也是自找,先嘲笑驼背的缺陷。
花镶调节了几句,最后判驼背赔给原告五个大钱。
原告虽然有些不服,但还是老老实实接受了判定。
等把这两人送走,花镶背手走出公堂,看着晴朗无云的天空,觉得这样不行。
她每天都要忙这忙那,这样的民事诉讼,还得再找个人专门管着。
中午的时候,花镶一身便服来到另一条街上的县学中,从教谕那儿拿出秀才们的登记册子,点出五个人名。
这五个中两个本地的三个外地的,其中就有早前帮忙的薛秀才和张秀才。
教谕意识到县太爷是想找个得用的人,便又推荐了一个,这人是县学文章做得最好的,但家里很贫穷。
花镶给了教谕这个面子,让他把这个文章最好的人也叫来。
很快,那六个人都跟在教谕身后进来了。
花镶问过六人的名字,随即说了两个民事纠纷的案例,让他们在纸上写下答案。
然后,花镶拿着答案回到县衙,当天下午,就让乔树去请了两人来。
一人姓张,早前去海边村帮忙的其中之一,一人姓郝,教谕极力称赞的那个。
花镶把请他们帮忙的想法说了,这势必会耽误他们的学习,便也给了他们选择的余地。
张秀才和郝秀才一听到大人说有薪俸拿,无不是赶紧应承下。
花镶挑他们两个,固然是因为他们的答案比较好,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两人都已年过二十五,这个年龄还在秀才功名上蹉跎着,心理压力肯定不少,如此能在衙门挂个职,也算是很大的安慰。
这两人,花镶都安排做文书,张秀才管民事诉讼,郝秀才帮张文书处理衙门的文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