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节(3 / 4)
杨延庆和陆风云立正敬礼称是,然后大步离去。很快刚张大为点到的兵力在杨延庆的带领下,举着一些火把沿这条运粮路的东北方兰州方向夜行。
而张大为带领他的亲卫营和工兵营三连、四连则留了下来,等待两个骑兵旅。直到八月十日正午,两个骑兵旅所有人员先后走出树林。
骑兵在过山林的时候被憋得不行。现在总算上了大路了,稍作整顿后,他们纷纷跃身上马,向西南方武胜军方向赶去。那里,特种大队已经等着他们,他们的目标是武胜军和安多部。
……
……
“杨副军团长、陆旅长,前方七里外有那道山脊,便是大峰口,前面和背后各有一道横着流过的小溪,所以这山脊前后是一块开阔地。虽然不是很大。但是足以容纳我们这五千兵力了。”小休息的时候,特种大队高武阳派来的一位侦察参谋对赶了一晚上路的杨延庆和陆风云说道。
特种大队侦察参谋汇报过地形后,杨延庆就把地图拿了出来,他看了地图后,立刻下令让步兵先加速前进:“白天遇到那队吐蕃人虽然被我们全部杀死,但他们未能到达他们的预定地点,很可能已经打草惊蛇,不怕意外,就怕万一,而这大峰口一定要掌握在我军手中,否则我们战略目标很难完成。”
命令传递下去,刚刚休息一刻钟的所有步兵便又开始沉默的开始跑步行军。而工兵营和抛石机连自然难以跟上,但也在后面以最大的速度前行。
工兵营营长马立军长久以来一直负责工兵,所以对打仗不是很了解。他见抛石机连连长刘志生急急忙忙地就要出发,就指挥工兵营两个连赶紧推着白天从吐蕃人手中缴获的二十几辆粮车跟了上去,同时还问道:“刘连长,这个地点很重要吗?”
“非常重要。”刘志生参加过第一期的祥符军事学院培训,又看过地图:“这山脊两边都是比较狭窄的道路,只有这里可以展开兵力,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是步兵条例上反复强调要必须拿下的。这也是‘天时地利人和’里面的‘地利’了。”
“哦。”马立军简单地应了一声,虽然他还是有些不明所以,不过既然条例上有,那就没有什么可考虑的了,因为他们的工兵条例也是行动的基础。
叶尘一直想将祥符国的军队全部建设成职业化的军队,所以自立国以来,他各个军团各个兵种的要求就是尽可能地专业化,而要达到这个目的主要是通过熟悉本职工作条例来实现的。
……
……
“前方发现吐蕃军队!就在山背后。”同一时间,前方步兵二旅在距离目标地点不到两里地的时候,前面探马报告说有一支吐蕃军队也从兰州方向向大峰口赶来。
“有多少贼兵?还有多远?”杨延庆紧张地问道。
第956章 抢占大峰口
如果被对方占据了大峰口,那他们就只能以纵队从道路上攻击呈横队的敌军,这虽然不是不可以,但恐怕会增大攻击难度。
“至少一千,正从对面的道路上向我们开来。看不清具体人数,离山地也是两里多一点。”
“全军加速急行军。”杨延庆大吼了一声,就当先带着他的亲兵队纵马跑了起来,步兵二旅士兵们带着头盔和武器,全军一路快跑向前。
等马立军和刘志生带着工兵营和抛石机连气喘吁吁地赶到目的地的时候,步兵二旅一个营已经在山背后展开,形成了横队,另外三个步兵营的将士则席地而坐,做最后的战前休息。全旅所有的十六个巨型弩枪班已经背着三十二架巨型弩枪的部件登上了两边山脊,开始组装巨型弩枪,并部署巨型弩枪阵地。
工兵营和抛石机连来不及休息,便按照杨延庆派来的参谋指示搬用抛石机部件,并进行组装,然后部署抛石机连阵地。
“还真被副军团长说中了,这些吐蕃兵,应该是吐蕃人在前面设置的一个运送粮草的据点,白天被我们灭杀的那个吐蕃粮草队没有按时到达,所以他们是前来接应顺便查看的。”陆风云走下山脊,悠闲地收起望远镜,对杨延庆说道。
杨延庆笑着说道:“他们的行军速度太慢了。不过人数不清楚有多少,我军不用靠近对面地林子,只要守住这条山脊就可以了。还有,他们人数要是少的话,你们也不要急着将我们兵力全部暴露,以免将他们给吓走。”
陆风云肃然说道:“副军团长放心,我步兵二旅只要是在这种地形和吐蕃人作战,末将便有信心吐蕃人来多少,死多少。”
……
……
此时天已经蒙蒙亮,视野之中已经一片清晰,工兵营的官兵们站在后面,又是紧张又是好奇地议论着前面的情况。同时抛石机连连长正在那里为几个抛石机部件太大,而杨延庆给他们选择的抛石机阵地在两边山坡上,迟迟抬不上去急得直跳脚。
一会儿山脊上似乎传来了杨延庆的命令,只见刚才警戒的那个步兵营退后休息,另外一个之前在这侧山坡休息的步兵营的长枪步兵纷纷起立,在营连军官的带领下缓缓走上了高地,然后跨过锋线。渐渐消失在工兵营长马立军的视野里,最后他只能见到无数闪着寒光的枪杆和枪头纷纷从地平线上探出头,密密麻麻地指向天空。而山坡这边另一边吐蕃人看不见的地方,三个步兵营继续坐在原地休息,而山坡脚下,各个连队火头班的人已经开始生火做饭。
过了一会儿,那个步兵营的一千二百五十个枪尖整齐地向下沉了几沉,一批一批地降到了地平线以下,接着剩下的也都向前倒了下去,转眼间马立军就连一支枪也看不见了。他不禁喃喃自语道:“开始了,吐蕃狗上来了。” ↑返回顶部↑
而张大为带领他的亲卫营和工兵营三连、四连则留了下来,等待两个骑兵旅。直到八月十日正午,两个骑兵旅所有人员先后走出树林。
骑兵在过山林的时候被憋得不行。现在总算上了大路了,稍作整顿后,他们纷纷跃身上马,向西南方武胜军方向赶去。那里,特种大队已经等着他们,他们的目标是武胜军和安多部。
……
……
“杨副军团长、陆旅长,前方七里外有那道山脊,便是大峰口,前面和背后各有一道横着流过的小溪,所以这山脊前后是一块开阔地。虽然不是很大。但是足以容纳我们这五千兵力了。”小休息的时候,特种大队高武阳派来的一位侦察参谋对赶了一晚上路的杨延庆和陆风云说道。
特种大队侦察参谋汇报过地形后,杨延庆就把地图拿了出来,他看了地图后,立刻下令让步兵先加速前进:“白天遇到那队吐蕃人虽然被我们全部杀死,但他们未能到达他们的预定地点,很可能已经打草惊蛇,不怕意外,就怕万一,而这大峰口一定要掌握在我军手中,否则我们战略目标很难完成。”
命令传递下去,刚刚休息一刻钟的所有步兵便又开始沉默的开始跑步行军。而工兵营和抛石机连自然难以跟上,但也在后面以最大的速度前行。
工兵营营长马立军长久以来一直负责工兵,所以对打仗不是很了解。他见抛石机连连长刘志生急急忙忙地就要出发,就指挥工兵营两个连赶紧推着白天从吐蕃人手中缴获的二十几辆粮车跟了上去,同时还问道:“刘连长,这个地点很重要吗?”
“非常重要。”刘志生参加过第一期的祥符军事学院培训,又看过地图:“这山脊两边都是比较狭窄的道路,只有这里可以展开兵力,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是步兵条例上反复强调要必须拿下的。这也是‘天时地利人和’里面的‘地利’了。”
“哦。”马立军简单地应了一声,虽然他还是有些不明所以,不过既然条例上有,那就没有什么可考虑的了,因为他们的工兵条例也是行动的基础。
叶尘一直想将祥符国的军队全部建设成职业化的军队,所以自立国以来,他各个军团各个兵种的要求就是尽可能地专业化,而要达到这个目的主要是通过熟悉本职工作条例来实现的。
……
……
“前方发现吐蕃军队!就在山背后。”同一时间,前方步兵二旅在距离目标地点不到两里地的时候,前面探马报告说有一支吐蕃军队也从兰州方向向大峰口赶来。
“有多少贼兵?还有多远?”杨延庆紧张地问道。
第956章 抢占大峰口
如果被对方占据了大峰口,那他们就只能以纵队从道路上攻击呈横队的敌军,这虽然不是不可以,但恐怕会增大攻击难度。
“至少一千,正从对面的道路上向我们开来。看不清具体人数,离山地也是两里多一点。”
“全军加速急行军。”杨延庆大吼了一声,就当先带着他的亲兵队纵马跑了起来,步兵二旅士兵们带着头盔和武器,全军一路快跑向前。
等马立军和刘志生带着工兵营和抛石机连气喘吁吁地赶到目的地的时候,步兵二旅一个营已经在山背后展开,形成了横队,另外三个步兵营的将士则席地而坐,做最后的战前休息。全旅所有的十六个巨型弩枪班已经背着三十二架巨型弩枪的部件登上了两边山脊,开始组装巨型弩枪,并部署巨型弩枪阵地。
工兵营和抛石机连来不及休息,便按照杨延庆派来的参谋指示搬用抛石机部件,并进行组装,然后部署抛石机连阵地。
“还真被副军团长说中了,这些吐蕃兵,应该是吐蕃人在前面设置的一个运送粮草的据点,白天被我们灭杀的那个吐蕃粮草队没有按时到达,所以他们是前来接应顺便查看的。”陆风云走下山脊,悠闲地收起望远镜,对杨延庆说道。
杨延庆笑着说道:“他们的行军速度太慢了。不过人数不清楚有多少,我军不用靠近对面地林子,只要守住这条山脊就可以了。还有,他们人数要是少的话,你们也不要急着将我们兵力全部暴露,以免将他们给吓走。”
陆风云肃然说道:“副军团长放心,我步兵二旅只要是在这种地形和吐蕃人作战,末将便有信心吐蕃人来多少,死多少。”
……
……
此时天已经蒙蒙亮,视野之中已经一片清晰,工兵营的官兵们站在后面,又是紧张又是好奇地议论着前面的情况。同时抛石机连连长正在那里为几个抛石机部件太大,而杨延庆给他们选择的抛石机阵地在两边山坡上,迟迟抬不上去急得直跳脚。
一会儿山脊上似乎传来了杨延庆的命令,只见刚才警戒的那个步兵营退后休息,另外一个之前在这侧山坡休息的步兵营的长枪步兵纷纷起立,在营连军官的带领下缓缓走上了高地,然后跨过锋线。渐渐消失在工兵营长马立军的视野里,最后他只能见到无数闪着寒光的枪杆和枪头纷纷从地平线上探出头,密密麻麻地指向天空。而山坡这边另一边吐蕃人看不见的地方,三个步兵营继续坐在原地休息,而山坡脚下,各个连队火头班的人已经开始生火做饭。
过了一会儿,那个步兵营的一千二百五十个枪尖整齐地向下沉了几沉,一批一批地降到了地平线以下,接着剩下的也都向前倒了下去,转眼间马立军就连一支枪也看不见了。他不禁喃喃自语道:“开始了,吐蕃狗上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