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性格决定命运(3 / 5)
史从也是想不明白:“说不得都是宋大人自己弄得这出,霍五爷为人直爽,真要有所求,不会这般拐弯抹角!”
对于滁州军,他满心好感。
实没想到,当初的恩人父子,能弄出这么大的动静。
别说这个时候滁州军没有征粮,就算是征粮,他也会举着双手赞成。
史老爷闻言,确实是这个道理。
霍太尉已经是金陵之主,确实没有必要如此行事。
那宋林之举,是为了什么?
贾家是老姓,有地、有织厂……
史老爷好像明白点儿什么,道:“贾家的织厂,在谁的名下?”
史从先是一愣,随即道:“听说前几日过到贾三名下……”
老话说的好,“父母在,无私财”。
贾家前几日却行了一件奇葩之事,那就是将家中两个织厂过到贾三名下。
不用想,这防的是贾演兄弟回归家族。
毕竟按照律法,承宗的嫡长子要得家产七成,其他三成才是“诸子均分”。
只是士绅人家,土地是根本,织厂再赚钱,也比不得土地金贵。
贾老爷只要不将土地都过给儿子,贾氏一族便也没人拦着。
旁人听了,也只是当成是笑话听罢了。
伯侄两人面面相觑,好一会儿没有说话。
“如今已经入冬,大军出动,少不得棉衣……”
史老爷道。
史从带了几分兴奋道:“大伯,咱们家的布庄,是不是该关门歇歇?”
史家的布庄,是二房产业。
史二老爷去世后,也有族人虎视眈眈,全凭史老爷父子庇护,才得以保全。
所以史从即便处置自家产业,也不自专。
史老爷点头。
衙明白侄儿的意思,不是囤货居奇,而是想要为滁州军尽一份心力。
不管是为了答谢霍家父子的救命大恩,还是为了史今、史从堂兄弟两人的前程,还是为了顺势而为免得被宋知府牵扯,史家似乎也没有别的选择。
……
王家。
王老爷也叫了儿子王县尉回来。 ↑返回顶部↑
对于滁州军,他满心好感。
实没想到,当初的恩人父子,能弄出这么大的动静。
别说这个时候滁州军没有征粮,就算是征粮,他也会举着双手赞成。
史老爷闻言,确实是这个道理。
霍太尉已经是金陵之主,确实没有必要如此行事。
那宋林之举,是为了什么?
贾家是老姓,有地、有织厂……
史老爷好像明白点儿什么,道:“贾家的织厂,在谁的名下?”
史从先是一愣,随即道:“听说前几日过到贾三名下……”
老话说的好,“父母在,无私财”。
贾家前几日却行了一件奇葩之事,那就是将家中两个织厂过到贾三名下。
不用想,这防的是贾演兄弟回归家族。
毕竟按照律法,承宗的嫡长子要得家产七成,其他三成才是“诸子均分”。
只是士绅人家,土地是根本,织厂再赚钱,也比不得土地金贵。
贾老爷只要不将土地都过给儿子,贾氏一族便也没人拦着。
旁人听了,也只是当成是笑话听罢了。
伯侄两人面面相觑,好一会儿没有说话。
“如今已经入冬,大军出动,少不得棉衣……”
史老爷道。
史从带了几分兴奋道:“大伯,咱们家的布庄,是不是该关门歇歇?”
史家的布庄,是二房产业。
史二老爷去世后,也有族人虎视眈眈,全凭史老爷父子庇护,才得以保全。
所以史从即便处置自家产业,也不自专。
史老爷点头。
衙明白侄儿的意思,不是囤货居奇,而是想要为滁州军尽一份心力。
不管是为了答谢霍家父子的救命大恩,还是为了史今、史从堂兄弟两人的前程,还是为了顺势而为免得被宋知府牵扯,史家似乎也没有别的选择。
……
王家。
王老爷也叫了儿子王县尉回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