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汪霁问符苏:“买吗?”
  符苏看了看他:“这一块得多少钱啊?”
  “不知道啊,”汪霁说,“三块四块的吧。”
  “哎哟,”符苏没忍住笑了笑,“我以为要往后面加几个零呢。”
  汪霁反应过来也笑:“问顺口了。”
  走上前,大姐掀开上面盖着的布给他们装豆腐:“几个人吃啊?”
  “两个人。”
  “你们俩吗?”大姐问。
  汪霁点头:“嗯,我们俩。”
  大姐说:“那买一块就行了,我家的豆腐做得大,一块你们都得吃上两餐呢,这东西也不好多放。”
  汪霁说:“那就来一块吧,想吃了我随时再来找您买。”
  做生意的人就喜欢听这种话,大姐挺高兴:“行,就每个月逢六休息,其他的时候都支摊子卖,别跑空了啊。”又问,“想要哪块,中间的还是带边的?”
  汪霁不懂这里面的讲究,大姐说:“中间的豆腐嫩一点,带边的瓷实一点,买回去拌着吃或者炖着吃就拿中间的,煎炒就拿带边的。”
  汪霁选了块中间的。
  豆腐按块卖,一块豆腐三块钱,大姐装好袋的时候,旁边有人拿着个盆来买豆腐脑。
  大姐把豆腐递给汪霁,掀开了旁边的保温桶盖,她旁边有两个桶,一个装豆腐脑,一个装热豆浆。
  桶旁边放着个不锈钢勺,挺大一个,一勺豆脑一块五,大姐给那人舀了三勺,招呼道:“糖自己加啊。”
  豆腐脑,第一次听人这么喊,跟脑花似的,符苏好奇,大姐盛豆腐脑的时候偏头多看了两眼。
  跟滑嫩嫩的豆花不太一样,大姐卖的豆腐脑灰点,碎点,也粗糙点。
  汪霁注意到他的视线,开口要了两个小份,和符苏说:“这是卤水点出来的豆腐脑,挺好吃的,我小时候天天早上都吃。”
  那时候他年纪小,他爷爷每天来乡里上班顺道把他送去幼儿园,乡里人家习惯在家吃早饭,煮点面条熬点粥煎个饼的,所以街上基本没有卖早点的,唯一就是豆浆豆腐脑,一大瓷缸下肚能给汪霁肚子吃撑,别的小孩喝奶喝出奶味,他吃豆腐脑吃出豆腥味。
  符苏想着那场面觉得很可爱,感觉汪霁小时候长得大概就跟块豆腐似的。
  白,嫩,还软乎,跑起来都弹一下。
  他又往身边看了看。
  嗯,现在也很像。
  第34章 蜂蜜柚子茶
  从乡里回家的路上两个人又去汪姨家的菜地里摘了点菜,脆嫩的菠菜和茼蒿各掐一把回去炝炒,这时候地里的毛豆长老了,炒着吃不好吃了,汪霁摘了一把,回去和豆腐一起炖汤。
  长老了的毛豆铺在地上晒干后可以拿棍子打出黄豆,等到了冬天拿来炖猪蹄,又糯又香。
  汪姨地里还有颗佛手瓜,这东西不需要打理,每年到了时候就能结果,但不太好吃,喂鸡鸭喂得都少,青绿的瓜果水灵灵的缀在藤蔓上,基本上用作观赏。
  从地里回家,两个人也没急着进屋,狗醒了,自己吃过狗粮在院子里撒欢,有符苏在旁边,它不敢扑花,只甩着尾巴扒拉葡萄架子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