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3 / 22)
感于太子丹的盛情,荆轲无法再多说什么了,两人依然同车共载,回到东宫。只见灯火通明,人影往来,炮制食物的浓郁香味,老远地就随风传来了。
一入后宫,只见一群彪形大汉,列坐堂上,看到太子丹进来,纷纷出屋迎接。荆轲立即意会到,那便是太子丹所罗致供养的勇士。
果然,太子丹指着他们对荆轲说:“这都是燕国千中选一的壮士,愿为荆卿引见。”
于是,以年齿为序,一一由太子丹亲自为荆轲介绍。在三言两语的寒暄中,荆轲很用心地记下了每一个人的姓名,摄取了每一个人的印象,因为他知道,这些人将来都可能要归他来指挥运用的。
“此子最少,”太子丹引见到最后一名时,声音中特别显得愉快亲切,“而勇力为同辈之冠。他叫秦舞阳。”
秦舞阳由田光转托鞠武营救,结果因祸得福,为太子丹所赏识,是荆轲所知道的;而秦舞阳却未想到荆轲会被太子丹尊为上客,所以这时相见,想起往事,不免忸怩,喊了声:“荆先生!”微红着脸,低下头去。
荆轲却有着如见子弟样的一份亲切感,抚着他的肩笑道:“你越发长得魁梧了!”
“啊!”太子丹惊喜地接口轻呼,“原来你们是旧识!”
“荆先生救过我。”秦舞阳轻声回答。
“莫说如此!”荆轲谦逊不遑,“救你的第一是太子,其次是鞠太傅和田先生。”
“可惜田先生死了!”秦舞阳黯然地说,“我真不明白,何以田先生要自刎?”
这句话在荆轲和太子丹心中,都似针刺了一下,也都无法给他任何答复。太子丹只得扬一扬手,高声说道:“请都入席吧!”
“荆先生请!”勇士中年纪最长的一个说——年纪最长,也不过二十五岁左右,对荆轲来说,仍是后辈。
“对!荆卿,你先请上坐。”
说了这一句,太子丹亲自引导上堂,直到正面南向的席位,请荆轲坐在西面。这是最高的座次,荆轲明知推让不了,但以不愿给人一个妄自尊大的印象,因而仍旧一再谦辞,说什么也不肯坐下。
荆轲是主客,主客未入席,其余的陪客,只能站着等待,这局面很尴尬。于是有个粗豪的勇士,大声说道:“荆先生不肯入座,莫非是不愿与太子同席?”
不愿与人同席,会构成绝大的侮辱,因而这心直口快的一句话,反倒发生了激将的效用,荆轲不能不惶恐地从席后跨上两步,屈身而跪,双手按膝,双目下视,端然静坐。
接着,太子丹紧靠荆轲左面坐下。二十名勇士,仍依年齿,列坐东西两侧,每席四人。等坐定了,太子丹吩咐:“尚食!”
“尚食!”东宫舍人递声传呼,直至堂下。
堂下的乐工,鸣钟击鼓,开始奏乐。乐声中,东宫的宰夫膳人,捧着豆、勺、匕、箸等等食器和殽、胾、醢、浆等等食物,分东西两队,雁行上堂,为宾客一一陈设。
这时太子丹却又站起来了,自从者手中端着的铜盘中洗了手,然后跪了下来,接过从者所传递的食物,恭恭敬敬地放在荆轲面前。
这下,一堂皆惊了!太子丹所行的是弟子为师长尚食的礼节。
荆轲大感不安,辞既不能,受亦不可,只能把身子后缩,退出席外,“避席”俯伏,表示不敢接受逾格的尊荣。
食器、食物很多,陈设都有一定的位置,从容尽礼,很费了一段时间,才听得太子丹说道:“荆卿,都具备了。”
“不敢当!”荆轲仰起身来,膝行而前,归入原位。
乐声再起,盛宴开始。先食菜羹,后进甘旨。五鼎中所烹的牛、羊、豕、鱼、鹿,滋味的浓郁,都不是平日所能轻易尝到的。特别是先用火烤,次用油煎,最后在鼎中用文火隔水烹蒸,腹中塞满了枣子一味的“炮豚”,更是天下的至味。荆轲拿它蘸了酖醢——肉酱,就着醴——甜酒,吃了许多。
由于这是正式的宴会,称为“礼食”;繁复的仪注,不断的起拜,使得宾客难以尽欢,而且也不便交谈,所以宴会结束了以后,太子丹又在别室置酒,作长夜之饮。
东宫的后宫,粉白黛绿,也有百数十人之多,但是并无特为太子丹所恩宠的。他最喜欢邀集勇士,饮酒谈艺,每次三五人、七八人不等,而这一夜,只邀了荆轲一个人,并且很难得的,唤了宫女来侍饮。
其中有一个,生得极其动人,皮肤极白,浓染了燕国名物燕支,格外显得艳丽。一双白足,走在地上声息不闻。那体态的轻盈,真个罕见。
这使得荆轲想起了一个艳传人口的故事,说燕昭王即位的第二年,“广延国”献了两名善歌舞的美女,一名旋娟,一名提嫫,身轻如燕,吹气如兰。而这两名绰约多姿、绝古无上的美女,或者行无踪迹,或者积年不饥,竟不知是人是仙? ↑返回顶部↑
一入后宫,只见一群彪形大汉,列坐堂上,看到太子丹进来,纷纷出屋迎接。荆轲立即意会到,那便是太子丹所罗致供养的勇士。
果然,太子丹指着他们对荆轲说:“这都是燕国千中选一的壮士,愿为荆卿引见。”
于是,以年齿为序,一一由太子丹亲自为荆轲介绍。在三言两语的寒暄中,荆轲很用心地记下了每一个人的姓名,摄取了每一个人的印象,因为他知道,这些人将来都可能要归他来指挥运用的。
“此子最少,”太子丹引见到最后一名时,声音中特别显得愉快亲切,“而勇力为同辈之冠。他叫秦舞阳。”
秦舞阳由田光转托鞠武营救,结果因祸得福,为太子丹所赏识,是荆轲所知道的;而秦舞阳却未想到荆轲会被太子丹尊为上客,所以这时相见,想起往事,不免忸怩,喊了声:“荆先生!”微红着脸,低下头去。
荆轲却有着如见子弟样的一份亲切感,抚着他的肩笑道:“你越发长得魁梧了!”
“啊!”太子丹惊喜地接口轻呼,“原来你们是旧识!”
“荆先生救过我。”秦舞阳轻声回答。
“莫说如此!”荆轲谦逊不遑,“救你的第一是太子,其次是鞠太傅和田先生。”
“可惜田先生死了!”秦舞阳黯然地说,“我真不明白,何以田先生要自刎?”
这句话在荆轲和太子丹心中,都似针刺了一下,也都无法给他任何答复。太子丹只得扬一扬手,高声说道:“请都入席吧!”
“荆先生请!”勇士中年纪最长的一个说——年纪最长,也不过二十五岁左右,对荆轲来说,仍是后辈。
“对!荆卿,你先请上坐。”
说了这一句,太子丹亲自引导上堂,直到正面南向的席位,请荆轲坐在西面。这是最高的座次,荆轲明知推让不了,但以不愿给人一个妄自尊大的印象,因而仍旧一再谦辞,说什么也不肯坐下。
荆轲是主客,主客未入席,其余的陪客,只能站着等待,这局面很尴尬。于是有个粗豪的勇士,大声说道:“荆先生不肯入座,莫非是不愿与太子同席?”
不愿与人同席,会构成绝大的侮辱,因而这心直口快的一句话,反倒发生了激将的效用,荆轲不能不惶恐地从席后跨上两步,屈身而跪,双手按膝,双目下视,端然静坐。
接着,太子丹紧靠荆轲左面坐下。二十名勇士,仍依年齿,列坐东西两侧,每席四人。等坐定了,太子丹吩咐:“尚食!”
“尚食!”东宫舍人递声传呼,直至堂下。
堂下的乐工,鸣钟击鼓,开始奏乐。乐声中,东宫的宰夫膳人,捧着豆、勺、匕、箸等等食器和殽、胾、醢、浆等等食物,分东西两队,雁行上堂,为宾客一一陈设。
这时太子丹却又站起来了,自从者手中端着的铜盘中洗了手,然后跪了下来,接过从者所传递的食物,恭恭敬敬地放在荆轲面前。
这下,一堂皆惊了!太子丹所行的是弟子为师长尚食的礼节。
荆轲大感不安,辞既不能,受亦不可,只能把身子后缩,退出席外,“避席”俯伏,表示不敢接受逾格的尊荣。
食器、食物很多,陈设都有一定的位置,从容尽礼,很费了一段时间,才听得太子丹说道:“荆卿,都具备了。”
“不敢当!”荆轲仰起身来,膝行而前,归入原位。
乐声再起,盛宴开始。先食菜羹,后进甘旨。五鼎中所烹的牛、羊、豕、鱼、鹿,滋味的浓郁,都不是平日所能轻易尝到的。特别是先用火烤,次用油煎,最后在鼎中用文火隔水烹蒸,腹中塞满了枣子一味的“炮豚”,更是天下的至味。荆轲拿它蘸了酖醢——肉酱,就着醴——甜酒,吃了许多。
由于这是正式的宴会,称为“礼食”;繁复的仪注,不断的起拜,使得宾客难以尽欢,而且也不便交谈,所以宴会结束了以后,太子丹又在别室置酒,作长夜之饮。
东宫的后宫,粉白黛绿,也有百数十人之多,但是并无特为太子丹所恩宠的。他最喜欢邀集勇士,饮酒谈艺,每次三五人、七八人不等,而这一夜,只邀了荆轲一个人,并且很难得的,唤了宫女来侍饮。
其中有一个,生得极其动人,皮肤极白,浓染了燕国名物燕支,格外显得艳丽。一双白足,走在地上声息不闻。那体态的轻盈,真个罕见。
这使得荆轲想起了一个艳传人口的故事,说燕昭王即位的第二年,“广延国”献了两名善歌舞的美女,一名旋娟,一名提嫫,身轻如燕,吹气如兰。而这两名绰约多姿、绝古无上的美女,或者行无踪迹,或者积年不饥,竟不知是人是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