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5 / 7)
关键是在夷姞身上,只要她冷淡下来,太子丹相信理智过人、冷静异常的荆轲,会把这段罕见的爱,视作游仙一梦,至多存下或多或少的怅惘,决不会再主动地来设法跟夷姞接近。
夷姞自然不会想到太子丹心里的主意,那一席之谈,虽闹得不欢而散,可是细想一想,话已说到头了,态度也显明地表现了,反觉得心中无挂无碍,从此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要如何,便如何,说来倒是一件好事。
于是,她盘算着再一次跟荆轲见面时,怎样把这些话告诉他,同时也猜想着,他听了这些话,会有怎样的表示?一直想到午夜,神思困倦,方能入梦。
第二天起得晚了些,正在梳妆,宫女来报:“太子夫人到了!”
话刚完,太子夫人已走了进来。“没有想到你刚起身。”她说。
“我晚了,你倒早!没有想到你这么早来看我。”夷姞笑着回答。
“进宫来给父王请安,顺路来看看你。”
“去过明光宫了么?”明光宫是燕王的寝宫。
“还没有,想邀你一起去。”
夷姞心中一动。太子夫人进宫请安,一向是单独行动,何以这天要来邀她一起去呢?莫非有什么话要当着她的面向父王陈述?
因此,她有些不安,却不肯在表面上露出来,闲闲地问道:“是有事要在一起谈吗?”
太子夫人一愣,想了一下才明白,急忙答说:“没有,没有。”
夷姞算是放心了。整妆完毕,进了朝食,随同太子夫人一起到明光宫请安定省。出了宫,太子夫人却不回去,又转到她那里,闲叙家常,直到下午才走。
夷姞本来打算着要去看荆轲的,给太子夫人从中一搅,计划打破了。叹口气,只好留待明天再说。
不想下一天又出了花样,御者说是车轴断了,要拿去修理。公主的车骑有定制,不能随便找辆车来应急,想一想,只有太子夫人的车可用,便派人到东宫去借。巧得很,太子夫人的车也坏了,前一天刚送去修。
“今天一定得把车修好。明天我非用不可!”夷姞很严厉地吩咐。
下一天车倒是修好了,直趋荆馆,却未曾见着荆轲。
“到何处去了?”
“是太子来邀了去的。”昭妫答说,“携着鹰犬,必是行猎去了。”
“春天不是行猎的季节啊!”夷姞惘惘然地说。
“那就不知道了。”昭妫再一次提醒她,“太子携着鹰犬,却是我亲眼看见的。”
携着鹰犬,自然是去行猎,这已无可疑了。只不知道行猎以后,归向何处?
在夷姞的记忆中,太子丹每一次行猎归来,总是在东宫后苑架起行灶,把那些猎获的飞禽走兽剥洗干净,就地烧炙,与一起行猎的勇士们快谈豪饮,在明亮的火炬下,要闹得一个个东倒西歪,才肯尽兴而散。
那么,今天行猎的人,可有那些勇士?夷姞在想,如果有那些勇士参加,则多半仍会在东宫聚饮——不可能到荆馆来的,因为至今为止,荆轲还未正式邀请过他们,哪能第一次来,便乱轰轰闹一顿烧炙的野宴?这样,在主客双方都是失礼的。
于是,她命季子去打听。得到的回报,说只太子丹和荆轲骑马出猎,除了少数侍从以外,并未见有东宫供养的勇士。
这使得夷姞踌躇了,她无法判断荆轲什么时候回来。也许很快,也许会被太子丹邀去共宴,至夜深方归。
不过,有一点却是很明白的,她若是回到了宫里,即使荆轲早早归来,她也不便再出城来看他了。
还是等吧!她对自己说。看一看水榭的工程,再在杏林中走一遍,修一修花草,捉一捉枝叶间的毛虫,时间倒也不难打发。
到了午后,便有些沉不住气了。倚阑闲眺,对着一片漠漠春阴,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无聊寂寞,而渴望跟荆轲见面的心情也愈迫切了。
“公主!”季子悄悄凑近她身边说,“请回宫吧!晚了,路上不好走。” ↑返回顶部↑
夷姞自然不会想到太子丹心里的主意,那一席之谈,虽闹得不欢而散,可是细想一想,话已说到头了,态度也显明地表现了,反觉得心中无挂无碍,从此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要如何,便如何,说来倒是一件好事。
于是,她盘算着再一次跟荆轲见面时,怎样把这些话告诉他,同时也猜想着,他听了这些话,会有怎样的表示?一直想到午夜,神思困倦,方能入梦。
第二天起得晚了些,正在梳妆,宫女来报:“太子夫人到了!”
话刚完,太子夫人已走了进来。“没有想到你刚起身。”她说。
“我晚了,你倒早!没有想到你这么早来看我。”夷姞笑着回答。
“进宫来给父王请安,顺路来看看你。”
“去过明光宫了么?”明光宫是燕王的寝宫。
“还没有,想邀你一起去。”
夷姞心中一动。太子夫人进宫请安,一向是单独行动,何以这天要来邀她一起去呢?莫非有什么话要当着她的面向父王陈述?
因此,她有些不安,却不肯在表面上露出来,闲闲地问道:“是有事要在一起谈吗?”
太子夫人一愣,想了一下才明白,急忙答说:“没有,没有。”
夷姞算是放心了。整妆完毕,进了朝食,随同太子夫人一起到明光宫请安定省。出了宫,太子夫人却不回去,又转到她那里,闲叙家常,直到下午才走。
夷姞本来打算着要去看荆轲的,给太子夫人从中一搅,计划打破了。叹口气,只好留待明天再说。
不想下一天又出了花样,御者说是车轴断了,要拿去修理。公主的车骑有定制,不能随便找辆车来应急,想一想,只有太子夫人的车可用,便派人到东宫去借。巧得很,太子夫人的车也坏了,前一天刚送去修。
“今天一定得把车修好。明天我非用不可!”夷姞很严厉地吩咐。
下一天车倒是修好了,直趋荆馆,却未曾见着荆轲。
“到何处去了?”
“是太子来邀了去的。”昭妫答说,“携着鹰犬,必是行猎去了。”
“春天不是行猎的季节啊!”夷姞惘惘然地说。
“那就不知道了。”昭妫再一次提醒她,“太子携着鹰犬,却是我亲眼看见的。”
携着鹰犬,自然是去行猎,这已无可疑了。只不知道行猎以后,归向何处?
在夷姞的记忆中,太子丹每一次行猎归来,总是在东宫后苑架起行灶,把那些猎获的飞禽走兽剥洗干净,就地烧炙,与一起行猎的勇士们快谈豪饮,在明亮的火炬下,要闹得一个个东倒西歪,才肯尽兴而散。
那么,今天行猎的人,可有那些勇士?夷姞在想,如果有那些勇士参加,则多半仍会在东宫聚饮——不可能到荆馆来的,因为至今为止,荆轲还未正式邀请过他们,哪能第一次来,便乱轰轰闹一顿烧炙的野宴?这样,在主客双方都是失礼的。
于是,她命季子去打听。得到的回报,说只太子丹和荆轲骑马出猎,除了少数侍从以外,并未见有东宫供养的勇士。
这使得夷姞踌躇了,她无法判断荆轲什么时候回来。也许很快,也许会被太子丹邀去共宴,至夜深方归。
不过,有一点却是很明白的,她若是回到了宫里,即使荆轲早早归来,她也不便再出城来看他了。
还是等吧!她对自己说。看一看水榭的工程,再在杏林中走一遍,修一修花草,捉一捉枝叶间的毛虫,时间倒也不难打发。
到了午后,便有些沉不住气了。倚阑闲眺,对着一片漠漠春阴,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无聊寂寞,而渴望跟荆轲见面的心情也愈迫切了。
“公主!”季子悄悄凑近她身边说,“请回宫吧!晚了,路上不好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