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6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与此同时。
  远在东方的大宋,亦正在为明年的盛典做着准备。
  庆历十二年九月初,距离年关还有四个月的时间,汴梁城愈发热闹与繁华了起来。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赵骏就打算把重心和精力放在了三件事上。
  一是农业。
  农业为立国的根本,百姓吃不饱饭,穿不暖衣,那就是国家的失职,所以农业是重中之重。
  二是教育。
  农业只是保证这个国家能否存在,而基础教育的普及才能让国家兴盛发达,因而教育事业同样不可懈怠。
  三是科技发展。
  这也是赵骏主抓的方向。
  因为后世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在短短的二百年间,科技日新月异,蓬勃发展。
  特别是二战结束,数十年间,工业文明极为璀璨,发展到了信息化时代,人类也登上了月球,甚至把目标瞄准了火星。
  反观大宋这边,工业革命已经开启了七八年的时间,但基本上就只有钢铁产量飙升,其余科技并未有发展。
  虽然无非是大宋工业发展才刚刚起步,基础教育也没有普及的因素,然而最主要的还是大宋朝廷前些年的主要发展方向并没有放在这里面。
  很多事情如果由民间自由发展,自然会缓慢得多。
  但如果有一个先驱者,已经知道未来应该怎么发展,并且他还执掌了国家的权柄,举国之力的话,发展就会非常迅猛。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日本。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极为落后,通过三十年的针对性发展,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独立发展国家,能够与老牌工业强国争长短。
  虽然明治维新都是走的欧洲老牌工业强国的道路,能够从国外直接有一套工业体系照搬抄袭,让日本迅速完成近代化工业转变。
  但赵骏认为,日本那种举国之力针对性的发展非常重要,不然的话,同样是搞革新的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呢?
  因而赵骏觉得,在未来几十年内,大宋除了要大搞基础教育,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以外,这种针对性的举国之力往某个发展方向研究的方式也必不可少。
  如此方方面面的生活用品将很快大量产出,工厂也不会仅限于纺织厂和钢铁厂,如此大量工作岗位的出现,将成为国家健康发展的基石。
  “这人就是沈括?”
  “《梦溪笔谈》的作者,鼎鼎大名啊。”
  “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汴梁大学,如今又在攻读物理博士,未来不可限量。”
  政制院内,几名宰相正在看教育部送上来今年报考各专业博士名单,其中成绩排名第一的沈括赫然在目。
  现在大宋的博士可不是后世的博士。    后世博士不能说是泛滥,至少也能说得上是不算稀奇。
  一个重点大学有数千乃至上万个在读硕士,几百乃至数千个在读博士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赵骏入学的那一届是2018年,人大硕士研究生有4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000余人。等他毕业的时候,硕士就一万多人了。
  大宋就不一样了,现在全国大学都才五十多个,其中超一流大学只有汴梁大学一所,然后是十多所一流建设的路重点大学以及一所直属于农业部的农业大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