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相关史料:骆越国(4 / 5)
1.大明山西南麓有“骆越”和“骆越水”的地名遗存,在古骆越国范围内是唯一有骆越地名遗存的地域。
2.环大明山地区有“岜是”(祖宗神山)、“临浦”(祖母江)、“达娅”(祖母河)等纪念人文始祖居住地的山水地名遗存,说明这一地区是古骆越人的发源地。
3.大明山有丰富的铜矿蕴藏,有骆越地最早的青铜器特别是有最早的骆越鹭鸟标志铜鼓出土,并且所出土的青铜器多是本地铸造,说明大明山西南麓是古骆越地区最早的青铜文化发源地,是古骆越地区最早迈入文明门坎的中心。
4.大明山西南麓有大量的骆越王文化遗存,有正规的将帅和军队等国家机器,这说明骆越在商周时已成为一个国家实体。
5.大明山西南麓的骆越国有独特的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有自己独特的“都城”。
6.环大明山地区是龙母文化的发祥地,龙母崇拜已成为骆越古国的强大的宗教和精神支柱。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可以说大明山西南麓是骆越古国的中心,是骆越文化的发祥地,是骆越古国最早的都城。
谢寿球 2006年12月
注释:
[1]《徐松石民族学文集》346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2]《武鸣马头墓葬与古代骆越》马头发掘组《文物》杂志1988年第12期
[3]《三管英灵集》卷三十,桂林省城十字大街汤日新堂刻制
[4]《岭南地区铸造古代铜鼓略考》载《社会科学家》2000年第1期
[5]民国四年《武鸣县志》卷2《地理考》
参考文献:
1.《徐松石民族学文集》
2.《逸周书·王会解》
3.《武缘县图经》
4.《淮南子·原道训》
5.《武鸣马头墓葬与古代骆越》
6.《广西通志》
7.《三管英灵集》
8.《后汉书·马援传》
9.《岭南地区铸造古代铜鼓略考》
10.《越南铜鼓样品铅和富集与铅同位素测定》
11.《武鸣县志》
12.《史记·南越尉佗列传》
13.《鸿庞氏传》
14.《武鸣独山岩洞葬调查简报》
15.《广西武鸣马头元龙坡墓葬发掘简报》 ↑返回顶部↑
2.环大明山地区有“岜是”(祖宗神山)、“临浦”(祖母江)、“达娅”(祖母河)等纪念人文始祖居住地的山水地名遗存,说明这一地区是古骆越人的发源地。
3.大明山有丰富的铜矿蕴藏,有骆越地最早的青铜器特别是有最早的骆越鹭鸟标志铜鼓出土,并且所出土的青铜器多是本地铸造,说明大明山西南麓是古骆越地区最早的青铜文化发源地,是古骆越地区最早迈入文明门坎的中心。
4.大明山西南麓有大量的骆越王文化遗存,有正规的将帅和军队等国家机器,这说明骆越在商周时已成为一个国家实体。
5.大明山西南麓的骆越国有独特的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有自己独特的“都城”。
6.环大明山地区是龙母文化的发祥地,龙母崇拜已成为骆越古国的强大的宗教和精神支柱。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可以说大明山西南麓是骆越古国的中心,是骆越文化的发祥地,是骆越古国最早的都城。
谢寿球 2006年12月
注释:
[1]《徐松石民族学文集》346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2]《武鸣马头墓葬与古代骆越》马头发掘组《文物》杂志1988年第12期
[3]《三管英灵集》卷三十,桂林省城十字大街汤日新堂刻制
[4]《岭南地区铸造古代铜鼓略考》载《社会科学家》2000年第1期
[5]民国四年《武鸣县志》卷2《地理考》
参考文献:
1.《徐松石民族学文集》
2.《逸周书·王会解》
3.《武缘县图经》
4.《淮南子·原道训》
5.《武鸣马头墓葬与古代骆越》
6.《广西通志》
7.《三管英灵集》
8.《后汉书·马援传》
9.《岭南地区铸造古代铜鼓略考》
10.《越南铜鼓样品铅和富集与铅同位素测定》
11.《武鸣县志》
12.《史记·南越尉佗列传》
13.《鸿庞氏传》
14.《武鸣独山岩洞葬调查简报》
15.《广西武鸣马头元龙坡墓葬发掘简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