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 第19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蒙古主要是购买大明丝绸、布匹、药材、瓷器、茶叶等。
  以前啊,那都是小规模的供应,这年后在京师的驻军回归后,市面马上出现了大量的布匹和玻璃镜子。
  这大明的布匹那质量那手感直追丝绸制品,关键价格相对还便宜,深受蒙古人的喜爱。棉布就算了,这羊毛布简直闪瞎了蒙古人的狗眼。
  原来羊毛还能织布,这柔软度,这温暖感太尼玛幸福了,羊毛布一出直接风靡整个蒙古。
  还有那巴掌大的玻璃镜子,更是深受贵族们的喜爱。
  原来啊这些都是在京师过年的士兵带回来的,纸币放在身上总感觉不放心,就买成了布匹啊,巴掌大玻璃镜子什么的。
  三钱的布匹卖给蒙古人,直接一两银子起步,还供不应求。巴掌大玻璃镜子在京师买的一两银子,卖给蒙古人直接五两起步,那也是快速脱手。
  这可把边军给高兴坏了,只恨手里的物资太少。
  这些边军的将领看着士兵们小赚一笔那也是眼红不已,这克扣士兵钱粮的机会也没有了,还被兵部的官员给监督着,我做点生意总不犯法吧。
  边军将领的加入大开贸易的方便之门,和蒙古的贸易渐渐火热起来。
  当然蒙古人除了牛多羊多马多,其他就啥也不多,明显也没有钱。只得想些歪主意,比如什么打劫啊。但是被明军教训了几顿以后,就老实多了。
  要知道现在明军的边军可不比以前,现在可是兵精粮足,打建奴估计够呛,但是蒙古人吗,那就是游刃有余。
  还好蒙古人也有大量的物资,什么羊毛啊,马牛羊,兽皮,纯碱什么的。
  蒙古人还是很有傲气的,战马这种战略物资我们是不可能卖的,不过要是你们大明价格给高点那也不是不可以商量。
  结果蒙古马直接受到了冷遇,李太傅表示这都火器时代了,玩的都是火枪火炮战舰,这马真没有那么重要。
  结果战马卖不出去,又缺钱,只能把战马的价格打下来,一下就得到了市场得热捧,李太傅表示这蒙古马还是挺香的,即使是火器时代这战马也是万万不可缺少的。
  这靠近长城的部落购买了大明的物资,然后高价转手卖给内陆的蒙古部落,又低价从他们那里买回来牛羊马等物资,再高价卖给大明,两头赚钱大发横财。
  长城附近的蒙古人表示打仗什么的一点意思都没有,你看科尔沁部,察哈尔部非要和建奴去劫掠大明,听说损失了大半的勇士,连个毛都没有抢到。
  还是我们这些部落好,不喜欢争斗,当然打劫大明被胖揍了一顿那都是意外,我们那是迷路不小心走到大明的土地上。
  虽然我们表面上臣服于建奴,但是我们那也是战略转移。现在看科尔沁部,察哈尔部跟着建奴不仅没有发财,还被勒索了大量的物资,看来还是跟着大明这个老大哥混更有前途。
  于是长城附近的这些蒙古部落开始串联起来,准备要向我大明称臣了。
  反正也是蒙古部落的老传统了,跟着哪边有好处就往哪边倒呗。
  第290章 大明的局势
  最近这几天,这大明突然宣布一切贸易采取纸币交易,拒绝银两支付。这其实对蒙古人影响不大,他们主要采用以物易物的方式。
  不过有了纸币交易还挺方便的,蒙古人拿着这花花绿绿的纸币,这也能当钱用,明国老大哥玩得真花。
  这建奴的商队就老惨了,千里迢迢运来了一百万两,准备大肆购买明国的物资,结果你给我说不收银子?
  当然使用纸币肯定不是为了对付建奴,只是单纯的为了扩大纸币的信用度和使用范围。
  黑市还是有纸币和银子的兑换通道,二两银子换一两纸币,爱换不换。
  没有想到生意好到爆,这蒙古人手上肯定有部分银子,这建奴不是也来了一百万两用不出去的银子。
  黑市里面收了银子拿回大明银行等价交换,马上就是一倍的利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