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 第215节(3 / 4)
刘虎是个的私盐贩子,年轻时走南闯北,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中年后便回到老家靠着强买强卖贿赂县官等非法手段积累了大量的田产。
现今还不到五十的刘虎有土地一千顷,也不想再去拼搏,只想安安心心的颐养天年。
可是朝廷的土地征税三策可真是要了老命,本来刘虎这一千顷的土地就要交税,靠着隐瞒拖欠贿赂等手段每年的收益也很可观。
但是这阶梯型征税,刘虎私下找人算过,要是还保留一千顷的土地,基本没有啥收益,搞不好还要倒贴,这如何能忍。
本来就是一个狠人的刘虎原本还不想闹事,现在朝廷的刀子都架在脖子上了,不得不反抗了。
于是脾气火爆的刘虎当即站出来说道,
“必须要反抗,不然这好不容易才积累的家产就要孝敬给朝廷了。”
王大治顿时大喜,终于有人附和了,
“刘员外说得对,不反抗就只有任人鱼肉,兴义军清君侧。”
一听到这个“兴义军清君侧”士绅们就是浑身一颤,这可是一个更要命的活。
张士楚这时站了出来,大声说道,
“各位相邻,在下认为王公言之有理,我们士绅没有退路了。今日兖州的鲁王联系了在下,鲁王也要准备站出来反抗朝廷。”
“据悉曲阜的衍圣公也准备响应鲁王的号召。”
鲁王和衍圣公的大名一出,士绅们顿时就像找到了主心骨,再次群情激愤起来。
王大治又趁机说道,
“各位,朝廷的胥吏已经到了我们家门口,是反抗的时候了。要是让朝廷的摊丁入亩被那些泥腿子知道了,我们就只能束手就擒。”
原本期待中的群起响应完全没有发生,就刘虎一个人干巴巴的支持。
王大治一个踉跄差点摔倒,这尼玛都带不起来?
这时一个士绅说道,
“王公稍安勿躁,就让鲁王衍圣公这些大人物打头阵,我们在后面摇旗呐喊哪里不好。”
王大治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老夫真的太难了,造个反怎么就这么难。
第314章 士绅被迫造反
张士楚却很冷静,他知道高尔俨还有后招。
果然第二日朝廷的税吏就开始下乡了,丈量土地,登记在册,向农户解释摊丁入亩,一条鞭法,还有最为关键的朝廷将以一两八钱一石的价格收购粮食。
这农户听得半信半疑的,还有这种好事?这不会是诈骗吧,我大明的朝廷会有如此的好心?
虽然半信半疑,但是不可避免也产生怀疑的种子和对这种政策美好的向往。
但是这可把士绅们吓坏了,这士绅下面的农户可是士绅的基础,要是他们动摇了,士绅的根基就彻底坍塌。
当然光是这样还不足以让士绅造反,这士绅的威信暂时还能压制下面蠢蠢欲动的农户。
这不鲁王举义旗,山东士绅争相响应,纷纷加入义军,连衍圣公都迫不及待地加入,大军直扑济南府的消息就在济阳县闹得沸沸扬扬。
士绅们热泪盈眶,终于有人造反了。 ↑返回顶部↑
现今还不到五十的刘虎有土地一千顷,也不想再去拼搏,只想安安心心的颐养天年。
可是朝廷的土地征税三策可真是要了老命,本来刘虎这一千顷的土地就要交税,靠着隐瞒拖欠贿赂等手段每年的收益也很可观。
但是这阶梯型征税,刘虎私下找人算过,要是还保留一千顷的土地,基本没有啥收益,搞不好还要倒贴,这如何能忍。
本来就是一个狠人的刘虎原本还不想闹事,现在朝廷的刀子都架在脖子上了,不得不反抗了。
于是脾气火爆的刘虎当即站出来说道,
“必须要反抗,不然这好不容易才积累的家产就要孝敬给朝廷了。”
王大治顿时大喜,终于有人附和了,
“刘员外说得对,不反抗就只有任人鱼肉,兴义军清君侧。”
一听到这个“兴义军清君侧”士绅们就是浑身一颤,这可是一个更要命的活。
张士楚这时站了出来,大声说道,
“各位相邻,在下认为王公言之有理,我们士绅没有退路了。今日兖州的鲁王联系了在下,鲁王也要准备站出来反抗朝廷。”
“据悉曲阜的衍圣公也准备响应鲁王的号召。”
鲁王和衍圣公的大名一出,士绅们顿时就像找到了主心骨,再次群情激愤起来。
王大治又趁机说道,
“各位,朝廷的胥吏已经到了我们家门口,是反抗的时候了。要是让朝廷的摊丁入亩被那些泥腿子知道了,我们就只能束手就擒。”
原本期待中的群起响应完全没有发生,就刘虎一个人干巴巴的支持。
王大治一个踉跄差点摔倒,这尼玛都带不起来?
这时一个士绅说道,
“王公稍安勿躁,就让鲁王衍圣公这些大人物打头阵,我们在后面摇旗呐喊哪里不好。”
王大治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老夫真的太难了,造个反怎么就这么难。
第314章 士绅被迫造反
张士楚却很冷静,他知道高尔俨还有后招。
果然第二日朝廷的税吏就开始下乡了,丈量土地,登记在册,向农户解释摊丁入亩,一条鞭法,还有最为关键的朝廷将以一两八钱一石的价格收购粮食。
这农户听得半信半疑的,还有这种好事?这不会是诈骗吧,我大明的朝廷会有如此的好心?
虽然半信半疑,但是不可避免也产生怀疑的种子和对这种政策美好的向往。
但是这可把士绅们吓坏了,这士绅下面的农户可是士绅的基础,要是他们动摇了,士绅的根基就彻底坍塌。
当然光是这样还不足以让士绅造反,这士绅的威信暂时还能压制下面蠢蠢欲动的农户。
这不鲁王举义旗,山东士绅争相响应,纷纷加入义军,连衍圣公都迫不及待地加入,大军直扑济南府的消息就在济阳县闹得沸沸扬扬。
士绅们热泪盈眶,终于有人造反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