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 第26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很多作坊都没有固定生产的东西,全靠订单生产,现在通州地区流传着一句话,只要给钱啥东西都能给你生产出来。
  所以前段时间的抗旱用的工具,基本是属于通州地区全部工坊合力生产出来的,而且朝廷要求的时间紧,那也是通宵达旦加班加点给生产出来的。
  京师以前的灾民后来全部被迁移走了,其中很多人都被安置在京师附近的朝廷农田,种植高产作物,也有些人就自谋出路。
  宋妮儿一家便没有去种田,反而一家人在通州地区生活了起来。哥哥宋纯今年十四岁了现在是一名建筑工,通州地区工地众多,也不差活计。
  由于宋纯跟着大师傅学了点手艺,现在也算出师了,能在工地上挣八十文一天。
  而宋妮儿和母亲宋刘氏在通州城外卖碎布外加帮人加工成衣,生意还不错。这通州拥有大量的工人,有时还面临通宵达旦的活计。
  哪里有时间自己去买布制衣,于是这成衣慢慢开始流行了起来。
  宋妮儿一家人也存了一些钱,河南肯定是不回去了,准备在京郊买一块地修点房子,彻底安定下来。
  参观了通州的作坊后,李适当即对通州的发展做出了指示,加大了对通州的扶持力度。
  比如税收减免政策,贷款政策,还有便是规划出一个工业园,将通州打造成大明最大的工业基地。
  大明的资本主义萌芽将在通州落地生根,大明的崛起将从通州出发。
  第390章 京察来袭
  最近九月中旬的京察让百官瑟瑟发抖,原本六月的京察没有举行,让百官松了一口气,没有想到现在居然还要补上。
  百官赶紧拿出李适的诗集,疯狂的熟记起来,据说要是连李适的诗集都不能倒背如流,直接被刷掉。
  这次京察的主要目的是将一些尸位素餐的官员给拉下马,不怕你贪,就怕你不干事,当然大贪官也是要惩治的。
  从九月十五开始,吏部尚书倪元璐主持开展京察,迅速锁定了一批不作为的官员。
  然后挨个叫来谈话,果然问的第一件事是对李大人诗集的理解程度,要是不精通那就直接刷掉,理由是政治态度有问题。
  京师的百官顿时哗然,原来传闻是真的,太尼玛离谱了。
  地方官员知道这次京察要从京师走到地方,于是赶紧将李适诗集给背的滚瓜烂熟,于是不可避免的就出现了官员们欣欣向学的一幕。
  而且这次京察来得很猛,一旦被锁定的官员群体,九成都会被刷掉。
  当即京师闹得人心惶惶,百官人人自危。
  不过京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对于一些官员来说这漫长的过程就很难受。
  于是便想着要搞点事,最好能让人转移目标。
  这天李适进宫面见崇祯皇帝,前段时间南方监国的出现,让崇祯皇帝振作了一番,但是很快又沉沦了下去,只是不断催促李适对南方用兵。
  果然李适一到,崇祯便放下手中的话本,迫不及待的说道,
  “李卿,对南京用兵的事情筹备得如何了,一定要尽快将这群逆贼给除掉。居然敢把慧王推出来和朕作对,实在是胆大包天。”
  李适当即说道,
  “两江督师史可法已经在徐州厉兵秣马,要不是前段时间山东旱灾的牵扯,史可法早就向南方进军了。”
  一听到史可法的大名,崇祯顿时皱着眉头,
  “史可法真有能力领军?朕看一个运河他疏通了一年才疏通,如此无能之辈领兵南伐是不是太过于儿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