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伊万回答他不远,打车过去很快就能到达。
  “谢谢。”闻星把他说的话如数记下,向伊万再次表达了感谢。
  伊万笑容可掬地摆了摆手,忍不住好奇:“你是要去哪里玩吗?”
  “要帮朋友买东西,不过主要是我想去一趟贝加尔湖。”闻星回答他。
  伊万有些遗憾地表示:“那你应该早来一些,贝加尔湖现在的冰已经开始融化了。”
  贝加尔湖以其有着独特的蓝冰景象而闻名,但闻星倒不是为了看蓝冰,他只是想要看一看世界第一深的湖泊长什么样。
  这次音乐会的性质是一场文化交流活动,演奏者有如闻星一样的中国演奏家,也有当地音乐学院的学生和专业的乐团成员,观众则多为当地爱好古典乐的居民。
  音乐会的演出时间定在一周后,在此之前,闻星需要先与当地乐团一起排练曲目。
  闻星了解到这是一支在当地很有名气的乐团,他们有着极高的专业性,又有别于传统学院派,并不专注于乐曲的演奏技巧,而是更为重视乐曲的情感表达。
  在一周的排练中,闻星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从而演奏出了不同感觉的柴一。
  柴可夫斯基在莫斯科时期对俄罗斯的民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并融于创作之中,大部分作品中都能感受到对生活的赞颂。这点在第一钢琴协奏曲中有着完美体现,这也是本次文化交流活动选择这首曲目的原因。
  在柴一的三个乐章中,闻星最喜欢的是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开篇即是一长段的引子。在这段引子中,乐声富丽堂皇、宏伟宽广,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庄重地奏响主题,清晰而有力的钢琴音紧随其后。
  该乐章显示部的第一主题中,柴可夫斯基对原本哀怨的民歌曲调做了一个特殊的变动,他在每个三连音中插入了一个休止符,曲调由此变得明朗诙谐。
  那是独特而绝妙的休止符。
  音乐会圆满结束后,闻星次日便一刻不停地搭乘大巴去了奥利洪岛。
  也不知是公司要求,还是大巴司机心情好,在闻星上车的时候,司机对他做了个招财猫的动作,用俄语说欢迎乘坐。
  闻星回以一个微笑,心情也因此变得好起来。
  他选了个靠窗的位置,无数的红墙、尖塔从他眼前不断掠过,五个小时后他抵达了奥利洪岛。
  紧接着,他换乘气垫船登岛,登岛后再搭乘越野车。
  如此几经颠簸,闻星总算见到了贝加尔湖。
  正如伊万所说,如今已经进入春季,湖面有不少冰已经开始融化。
  绚丽的霞光铺满天际,波光粼粼地映在湖面上,湖水裹挟着逐渐消融的薄冰涌向岸边。
  是难得一见的冰推景象。
  闻星站在这被誉为西伯利亚的蓝眼睛的湖泊边,想起他生命里同样珍贵的一双蓝眼睛,想起那片让他险些溺毙的冰湖。
  即便春日真的会来临,他也不想再继续傻傻地守在湖边,等待湖面的寒冰融化。
  他决定要放下沈流云了。
  从贝加尔湖原路返回的路上,闻星接到了伊万的电话。
  伊万问他是否已经离开伊尔库茨克,听到闻星回答没有,伊万在那边发出了庆幸的感慨。
  闻星不由得好奇:“怎么了?是还有什么事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