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最伟大的商人(2 / 3)
龙四海忽然哈哈大笑,一面笑,一面给了使我啼笑皆非的回答:我不好,糟糕之极,中了巫蛊!
龙四海这样说,当然不是说他认为他真的‘中了巫蛊’,而是一般在做了自己都无法解释的事情之后的一种自嘲。
只不过他才和一个一名方士会面,又这样说,听起来就觉得非常古怪了。
我哼了一声:那……阁下多保重。’
那时候岳文斌显然已经离去,因为在手机中听到的不是办公室里的声音。
我在龙四海好像无法停止的笑声中挂断了手机。
刘耀勇已经冲到门口去打手机安排人接送岳文斌,我和石苓人互望了一眼,心中都有同样的问题:龙四海的情形正常吗?这时候我关心龙四海,其实是为了关心岳文斌。
因为龙四海如果不正常,他就不能做到答应岳文斌的事情,而岳文斌所遭遇的困扰,看起来大有如果没有大笔金钱,只好运用方术来获得,也就等于要用极可怕的情形伤害自己……或者其他人!所以龙四海必须完成他的承诺,看到石苓人也无法肯定龙四海是不是正常,所以更加担心。
从心理学角度是不是可以认为,基本上龙四海如果大脑没问题,就是一个心理上比较矛盾的……俗人?
脑与心理活动究竟是什么关系?只要揭开这个谜,就触及到了脑与心理实质。这确实是一个很复杂问题。近几十年来,各国心理学家在吸取各种科学研究成果同时,对人脑与心理实质有了比较仟、接近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心理是脑的机能反应,人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主观映象。人所特有心理最完善形式,就叫做意识。人心理意识是在劳动中和人与人相互交往中,在现实王朝、历史条件下形成。所以人心理、意识,从反映生理机制来说,是由人脑实现,从反映内容来说,是王朝产物。人感觉、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等,都是人脑这个高度发展特殊物质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总之,客观世界是人心理源泉,脑是人心理器官。在人王朝生活实践中,人心理、意识不仅认识客观世界,而且改造客观世界,并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自己。心理是脑机能。这说明人心理、意识本身不是物质,而是发展到高度完善物质产物,即人脑产物。人心理、意识是由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在脑中引起相应高级神经活动过程而产生。还有,心理心不是指心脏,心理活动器官主要是神经系统脑。我国早在《黄帝内经》中已经载述髓海所谓脑组织充益与不足,对肢体运动、听力、视力及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等都能发生影响。如《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灵枢?口问》也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明代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与精神活动有关,谓脑为元神之府。清代汪昂在《本草备要》中有人之记性,皆在脑中记载。后来,清代名医王清任在解剖学基础上,对脑功能作了较为详细论述,他在《医林改错》中说:灵机记性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髓上行入脑,名曰脑髓。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脑;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脑;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小儿周岁脑渐生,舌能言一二字。他这一认识,已把忆、视、听、嗅、言等五官感官功能皆归于脑,这种对脑认知比《黄帝内经》观点又提高了一大步。
现代科学进一步证实,产生心理活动器官不是血液循环系统心脏而是神经系统……脑。各种心理活动都是和以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生理过程密切联系着。现在,科学家已经能用脑电图来记录脑中产生生物电流,从而判断人心理状态变化。例如,人在思维时候,大脑会发生脑电波变化。人脑受到损伤,就不能进行正常心理活动;脑某一部分受到损害,与之相应某种心理活动就受到阻碍。例如《蝙蝠侠》中,大脑额叶损坏就会引起智力降低和性格破坏,使一个本来温良宁静、有理智人变成粗野急躁、不能自制人。近年来,人们通过电子计算机来模拟人脑思维过程,为我们对人思维活动进行客观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固然,电脑和人脑有实质区别,但它对揭示心理活动规律提供了重要条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进一步证明,感觉、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是和脑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密切联系着。我们说心理是客观事物反映,因为这关系到心理发生和发展根本问题。人脑产生心理是自生自发吗?不,人脑不是从母胎里就自然地带来了心理活动。例如在天竺北方邦勒克瑙,在一九五六和一九七二年都曾经发现过狼孩。他们虽在母胎里生成了人体脑,但由于幼年时期脱离了人王朝生活环境,就不可能产生人心理、意识。因此回到人间后,不能说人话,只能发狼声;不能直立行走,只能用手和脚一起行走;很多生活习惯和狼一样。经过在人生活环境多年教育训练后,才能学会直立行走,才学会极少单词,才会产生人类心理活动。
这就说明,人只有在现实王朝生活种种实践活动中,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传达到脑,引起脑生理活动,才能产生和发展心理、意识。感觉、理念、意志、理想意图等一切心理、意识都是客观世界对人影响,通过脑活动而产生反应。离开了客观现实对脑作用,离开了由此而引起脑反应活动,就谈不上心理、意识产生。例如,简单吃饭喝水,也是离不开机体物质需要通过头脑而知觉到饥渴和饱足心理活动。又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情画意,乃是月亮和故乡客观景物通过诗人李白头脑,引起回忆和想象而反映出来理念感情。任何科学发现和发明,任何理想意图,总不外乎是客观世界……通过头脑而产生和发展一系列心理意识活动。总之,心理意识是客观世界反映,客观世界是心理意识源泉。心理意识受客观世界所制约,同时又对客观世界起着作用。人脑对客观世界反映不像录音机和录像机那样直接地复写。人心理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生活实践中,人感觉、知觉、事物实际情况,就会由于认识错误而导致行动失败;失败实践促使思维和理想转变,端正认识而得到行动成功。总来说,客观事物规律性和心理意识能动性是辩证仟。心理科学研究和应用也证明了人不但能够认识客观世界,认识自己,而且能够改造客观世界,改造自己,使事物向着理想方向发展。
草根时代,龙四海有着极度强烈的冒险精神,喜欢刺激,没有放不开手的顾虑。加上他的商业才能,自然无往而不利。可是同时家大业大,之后,如果运用属于他自己的金钱在不熟悉的领域,他反而会缚手缚脚,不敢放赡大干。但现在他的表现,已经到了反正钱已经不属于他了,他就可以豁出去,毫无顾忌的程度,是发生了什么吗?现代心理学证明:任何信仰的安慰、心理上的自我暗示,都可以产生调节身心改变理念的效果。甚至鬼神附体、巫婆神汉,也确有能为人决断有验者。广泛意义上,同被附佛外道、气功师们大肆吹嘘的发功治病及练功不药而愈,大多属心理暗示作用。而现代营销手段,同样是利用造神技术、名人效应,把一个人吹得神乎其神,使人崇仰信赖,组织盛大集会。当然如深信此营销术,接受其邪见,远离正人正道,卖力传其邪道,难免变成了营销——直接销售——传销,自害害人,长劫沉沦,是为占小便宜吃大亏,可谓无智之尤。
西方心理学这样解释,勉强可以接受──人的行为,十分复杂,其实并不是任何现有的学科所能完全解释。而孤注一掷这种情形并不罕见,几乎在每个人身上都曾经发生过──他们不妨好好想一想,就会发现自己曾经有过连自己都无法解释为甚么会这样做的行为。
而现在的龙四海真正表现为因为有了毫无顾忌大展拳脚的机会,这正是他喜欢刺激的情格所追求的,所以他才感到极度的兴奋。可是,谁也不敢说,他是不是真的中了巫蛊’!我和石苓人心中的疑惑,没有答案,所有人之中,游以默的理念最简单,所以小默姐觉得龙四海答应就是答应了,根本没有想到龙四海为甚么会答应。
说话当时刘耀勇也在场,他神情完全不以为然。
我又问到,龙四海为甚么会答应岳文斌这种天方夜谭式的要求,从心理学角度是不是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刘耀勇更是连声冷笑。
刘耀勇非议那些从心理学角度自圆其说的理论是不是生搬硬套,道:甚么从心理学角度是不是这样那样,全是狗屁!为甚么会有这种情形,从来无法解释。
石苓人吸了一口气,沉声道:如果不是巫蛊……会不会是祝由呢,毕竟这本来就是一体两面!“
巫蛊是一种诅咒。相对符来说,所谓咒的历史就更早。字典中对咒的解释一为“某些教门或巫术中的密语,也即是祷祝。”二为所谓诅咒”。但事实上,祝才是咒的早期形式。所谓祝者咒也,由者病的缘由也。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正字通》云:“经传以祝为咒”。根据《说文》对祝的解释是“祭主之赞词也”。《周礼》则说“大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泽,求永贞。”这些记载很明确地反映出祝的意义就是巫祝通过美好的语言向上天求福,并求上天消之灾解难的一种仪式。古代巫祝并称,可见祝的产生跟巫师的活动是分不开的。巫师是人与鬼神之间进行交流的桥梁,能够通天达地,沟通鬼神与人之间的联系。我国有相当长一段时期是巫医并存,早期是巫盛于医,根据现在一些文献记载,可以清楚地知道,在尧帝皇朝,祝由是医疗、预防疾病主要手段,那个皇朝著名医生叫巫咸,在史料上称他为神医,他就是用祝由方法治病的。所谓巫在当时是一个职称,巫咸在今天就称为咸医生。根据《山海经》记载著名巫医就有十几个,他们是: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号称十巫。《海内西经》记载六巫: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古书上说他们皆操不死之药。所以我们常说医巫同源,就是说,今天中国医生根源来自当年医学先驱巫。后来随着儒学发展,医学在儒学理论基础形成同时,建立了自己理论基础,从而医学从巫术中独立出来了,中医学诞生了。春秋百家争鸣,一个新医学科学中医药学建立了。从我国文字变化中,也可以看出原始医药发展大概,古殹字有防役意思,在巫祝盛行皇朝,殹字下面加了一个巫字,而写作毉字了。后来,人们在储存粮食过程中发明了酒,并把酒功效应用到了医药上,酒成了制造药物基本原料,毉字才变作了醫字。
刘耀勇忍不住问:“你们也相信岳文斌说的,真的有不死药?”
石苓人笑了:“这个可以有……自从有了人类,疾病和死亡伴随着人们生活分分秒秒,所以对于死亡敬畏和恐惧,一直扰乱着人类心理状态,而丹道理论就是从人最关心生命观着眼而建立。要说丹道理念起到了对于生命心理干预作用,是毫不夸大说法。丹道理论建立,成功干预了人类对于死亡恐惧。丹道提倡庄子鼓盆而歌故事,即可以把它看作是庄子对于死亡安时处顺、天人和一理论基础,从现代心理学角度,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庄子对于自己心理调整疗法。庄子妻子死了,惠子到庄子家里,没有看到应有伤心场面,却见庄子正对着妻子尸体席地而坐,两腿像簸箕一样随意曲伸着,一边敲着盆状瓦缶,一边高声歌唱。其声慷慨激昂,响遏行云。惠子十分气愤,走上前对他说:你与死去妻子共同生活了一辈子,她为你生儿育女,日夜操劳,现在她因衰老而死,你不哭也就罢了,居然敲着瓦缶高歌,你不觉得太过分了吗?庄子放下手中乐器,缓缓回答道:并非如此!你没有看到我悲伤,是因为我悲伤已经过去‘辰祥了,她刚死时候,我悲痛万分。每次我看到家里她曾经用过一切,就不禁回想起她平日一言一行,心里如同刀割一般。但后来,我忽然领悟了!庄子站起身,继续说道,你看那春夏秋冬自然变化。春天芳草萋萋,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果实累累,到了冬天,万物凋零,一片萧瑟。从春到冬,再从冬到春,一切都自然而然地变化着。人生命正如这春夏秋冬变化一样。人起初是没有生命,更不用说形体和气息了,恍恍惚惚世界,经过变化形成了气,气再经过变化形成了形体,形体又变成生命,现在又经过变化回到死亡。她现在安安静静躺在天地之间,而我却为她哭泣,这不是没有明白天命表现吗?所以我停止哭泣而放声高歌。为死亡亲人而悲伤,是人之常情,但是,庄子却从中感悟到春夏秋冬变化与死亡没有两样,顺应自然规律就不会为死亡而悲伤不止,这就是庄子对自己悲伤心理调整过程。庄子继承和发挥了老子生死观,他把生死看作是自然而然现象,认为生死存亡为一体,相互转化,没有辨别必要,既不要乐生,也不可恶死。一切听任自然。丹道对于人们恐惧死亡心理干预,更大贡献在于对死亡乐观猜测。正是这种猜测,建立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观点。丹道认为,对于死亡恐惧来自于对于死亡无知。既然死后世界是不可知,那就等于说任何人都不能确定活着和死亡哪一个更快乐,更自在。庄子说过一个丽姬出嫁故事。丽姬原本是一个民女,因为皇宫选宫女,她被选中,最后还成了皇后,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她在回想当初被选中时,在家里哭得一塌糊涂悲惨情形,现在看来多么荒唐、愚蠢、无知啊!庄子认为人们对于死亡恐惧就像丽姬对于皇后生活恐惧是一个道理,你根本不知道死亡后什么样,面临死亡哭什么呢?庄子用一个寓言讲了这样一个道理。庄子到楚国去,途中见到一个骷髅,枯骨凸露,呈现出原形。庄子用马鞭从旁边敲了敲,问道:先生是贪求生命,失却真理,因而成了这样呢?还是你遇上了亡国大事,遭受到刀斧砍杀,因而成了这样呢?还是有了不好行为,担心给父母妻儿留下耻辱,羞愧而死成了这样呢?还是你遭受寒冷与饥饿灾祸而成了这样呢?还是你享尽天年而死去成了这样呢?庄子说完,拿过骷髅,当成枕头睡着了。刊了半夜,骷髅给庄子显梦说:你先前谈话情况真像一个善于辩论人,看你所说那些话,全属于活人拘累,其实人死了,就没有你说那些忧患了。你愿意听听人死后有关情况和道理吗?庄子说:好。骷髅说:人一旦死了,在上没有国君统治,在下没有官吏管辖,也没有四季操劳,从容安逸地把天地长久看作是时令流失,即使面南为王快乐,也不可能超过。
半夜,骷髅给庄子显梦说:你先前谈话情况真像一个善于辩论人,看你所说那些话,全属于活人拘累,其实人死了,就没有你说那些忧患了。你愿意听听人死后有关情况和道理吗?庄子说:好。骷髅说:人一旦死了,在上没有国君统治,在下没有官吏管辖,也没有四季操劳,从容安逸地把天地长久看作是时令流失,即使面南为王快乐,也不可能超过。庄子不相信,说:我让主管生命神来恢复你形体,让你重新长出骨肉肌肤,返回到你父亲、母亲、妻子、儿女、左右邻里、朋友故交中去,你愿意吗?骷髅皱眉蹙额,深感忧郁地说:我怎么能放弃面南称王快乐而再次经历人世劳苦呢?恐惧心理有一个很明显特点:对于那些神秘和恐惧事物,对它们越不了解,恐惧感就越强。人类对于死亡恐惧就是如此。人总是习惯性地把死亡想象成:失去、虚无、黑暗、痛苦,所以,在人心里,死亡成了绝望代名词,我们自以为是地被自己想象所欺骗,因而生出了种种恐惧,又让这种恐惧占住了内心,影响了活着心情。
至于所谓鬼神致病,其实是一种心理因素所致的疾病,在人类的造神运动之前,现代意义上举头三尺有神明的鬼神是不存在的。只有更像是山大王的古神而已。古人云:'吾心无鬼,鬼何以侵之,吾心无邪,邪何以扰之,吾心无魔,魔何以袭之。'故鬼神致病皆由心生。祝由治疗疾病的病因大多是心理不健全,故七情、六欲相乘而袭之。有很多种病,是间接由心理因素所致,所以其源在于心。祝由治疗有一定效果是大家公认的,但也局限在心理所致的疾病,而并非所有的疾病都可以治。有很多器质性病变也是由心理因素所致。所以,这些器官或组织产生的病变祝由亦可治。从生物学的角度讲,人体患病无非是心病和身病。心病是祝由治疗的范围,部分身病也属于祝由治疗的范围,但祝由并非包治一切'心病',没有什么是包治百病的,理解到祝由仅仅是医学的补充,不是治病的唯一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很多种病,已经攻克,但有些病仍未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这也是祝由科流传几千年仍未灭绝的原因。”
石苓人丢下怅然若失的刘耀勇,继续说:“和现在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不同,在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远古皇朝,史书《国语》对巫的解释是:一种心地善良而正直的人,他们天生聪明,能够沟通人与神,又很有学问,能够弘扬美德,不仅知识广博,而且见解卓著,他们深得神明的信任,可以感召神灵下降,他们中女的称“巫”,男的称为“觋”。人神之间的交流,古人认为最好的方式便是以舞悦神,然后在神灵喜悦的情况下,用祝词的形式,向他们汇报自己的愿望,祈示上天的赐福。所以《说文》又说:“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祝在甲骨文中的形式正是巫师跪倒在地,向上苍祝祷告祝愿的典型形象。在远古皇朝,巫师往往是各种知识的掌握者,所以许多巫师本身就是众望所归的上位者。后来巫术走向民间,巫师群体扩大化,治病最简单易行方法就是用言语、行为进行开导、说服。这种方法,开始由亲近人随意而作,慢慢地从家族、部落、地区中涌现出威望较高长者,或者由知识较多、经验丰富、能说会道的人,在某种仪式下,通过他们方言、行为、舞蹈等方式为人治病。祝由的内涵也扩大化了。
因为大周皇族血祭用的“尸”的替身传统,主持国家的大的祝这项治动的人名为“尸祝”,后来由于职业性质的进一步专门化,根据祝的目的与对象的不同,分为六祝,各司其职。再后来则老百姓也可以祝祷了。而根据愿望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善祝与诅祝即祝由术和巫蛊。无论是善祝还是诅祝,在春秋战国已经广泛存在,其使用者也不再限于专职的巫或尸祝,而是人人皆可用之。从秦汉起,祝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典籍中已是祝、咒并见,在较正式的场合仍称祝,而在一般的场合或由巫师、方士来使用时,则称为咒。就善祝而言,它逐渐为丹道所改造利用,成为治病、消灾、改命的一种术数。汉末黄巾起事、张角兄弟等人就是利用符水咒法来替人治病,后来便发展成了一种专门的治疗方法……祝由科。
丹道对生命的各个层面的多种现象有着广泛深入的了解。在不断深入生命本原的归根复命的过程中不舍一法,其中也包括保留和继承古代巫术文教,黄帝祝由之术,石苓人对此也所知不多,口诵一遍《祝由气功禁法速成》:坐站均可。两掌心相对,上下隔开三五厘米,指尖相反。二目垂帘,内视掌中,仔细体察双掌感应。双掌轻松地缓慢地作磨盘式对称转动,几秒种或几分钟后,会有气的感觉。能否达到速效,关键在于是否能将全身放松,并将意识集中于掌上仔细体会,有气感时,进一步体会有无排斥力或吸引力,反覆练此动作108次。当练到一定程度时,好像自己全身任督二脉也在开合,直到每一个毛孔,细胞都在开合,在呼吸,在交换,在代谢,把大自然的清气、宇宙场收入人体,排出体内的废物。……怎么看都是公园老头的太极拳!
既然所谓祝由之法,即包括中草药、心理干预在内的,借符咒禁禳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祝'者咒也,'由'者病的原由也。'祝由'的概念很广,包括禁法、咒法、祝法、符法,以及暗示疗法、心理疗法、催眠疗法、音乐疗法等祝由十三科,并非仅仅祝其病由而愈其病。有些病原因已明,可是祝之不愈,这说明祝法不起作用,就要改用禁法,或符法,或配合药物治疗。世易时移,丹道中目前流传祝由十三课就有两个版本,来自两个不同流派传承。只是现在称祝由已经和远古祝由术,借其字而不同其意了。其方法属于道禁范畴,是靠符咒符水驱邪治病。咒禁术在现代,主要存在于各种神秘学治疗方法中,例如佛门咒语去病疗法,不但是由师父念咒,而且患者自己也要持咒。祝由十三科,所用之一大类咒法,则与其他符咒研究不同,其应验在祷告神明。神来扶佑,苟志诚出之。不必注重在符咒也。唯所用符咒大概与药物同饮。其法设坛以后,焚香祷祝。手续完备即将应用之药物煎好,然后画符诵咒,此项符亦用裱黄纸写至极小好方块字大即将符汆在碗中。先吞气一口,然后连符连水一并咽下。有神效焉。
祝由原意是祷祝鬼神,请告说事之缘由,故称祝由。远古皇朝祝由活动,不光是针对病人,对于战争胜负、自然灾害、种族兴衰等等事情,都有祝由活动,所以祝由术实质上就是我国古代人类和自然界、鬼神之间一种精神沟通方法,是最早、群体心理安慰,心理疏导方法。人食天地之气以生,内伤于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外伤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欲所以生病。然而,黄帝曰:'其无所遇邪气,又无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其何致?'可见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除了七情、六欲外,还有尚未被认识的治病因素,那就是'鬼神致病说',通过祝由治病,只是祝由术一个方面。祝由师是通过能和鬼神相通姿态给人信心,从而达到治病目。远古皇朝人类,将患病看作是神灵惩罚,邪魔作祟。因此,或是祈祷神灵保佑、宽恕,或是采用驱鬼、避邪等手段来治疗疾病,祝由师就是利用了当时人类对于自然界不可抗拒现象恐怖、崇敬心理,把自己扮演成可以与鬼神沟通导体,获得了患者信任,当他在演示与上天沟通过程时,患者心态高度地集中,并且处于绝对至诚状态所谓现代医学证实,注意力高度集中可以增强免疫力。这肯定有利于疾病康复。以玄学说,是通过调动宇宙场,包括祝由先师们的高能信息物质进入人体,使气贯注于指端,直达笔毫,深透墨纸之中,或以指代笔书符咒于病灶之上,防止泛滥发展。以咒语产生的能量、次声波来限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抑制病灶,使病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什么是生命本原这一问题,不仅医家需要解决,丹道家、科学家,乃至每一个普通人,都会思考和关注,无论是相信生命原于道,还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本原,可以为天下母道,在运动中产生了一,即混沌状态气,一气又化为阴、阳二气,阳气轻清,上升为天,阴气重浊,下降为地。阴、地与阳、天二气相冲产生三,三就指是和气。由和气产生了世间万物及人,故称三生万物。丹道认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归根到底,道产生天地万物及人,人是天地万物中一物,就应该效法天地和道,而这一系列产生和效法行为,都是自然而然过程。丹道宇宙演化模式和生命本原论,认定人及天地万物是自然运动产物,排除了上帝、天命、鬼神在其中支配作用,在当时是人类理念上一大进步,所以当时医学科学,也认可把道看作世界万物运动变化规律,把气视为世界万物及人生命本原,从而成功地建立了中医阴阳之道和气机之道,。丹道生命本原论,决定了丹道生命观,从而发展出一系列养生观点,如:清净寡欲、聚气养气、节欲存精、太上养神等等方法,都是丹道提倡并亲历而为修持。 ↑返回顶部↑
龙四海这样说,当然不是说他认为他真的‘中了巫蛊’,而是一般在做了自己都无法解释的事情之后的一种自嘲。
只不过他才和一个一名方士会面,又这样说,听起来就觉得非常古怪了。
我哼了一声:那……阁下多保重。’
那时候岳文斌显然已经离去,因为在手机中听到的不是办公室里的声音。
我在龙四海好像无法停止的笑声中挂断了手机。
刘耀勇已经冲到门口去打手机安排人接送岳文斌,我和石苓人互望了一眼,心中都有同样的问题:龙四海的情形正常吗?这时候我关心龙四海,其实是为了关心岳文斌。
因为龙四海如果不正常,他就不能做到答应岳文斌的事情,而岳文斌所遭遇的困扰,看起来大有如果没有大笔金钱,只好运用方术来获得,也就等于要用极可怕的情形伤害自己……或者其他人!所以龙四海必须完成他的承诺,看到石苓人也无法肯定龙四海是不是正常,所以更加担心。
从心理学角度是不是可以认为,基本上龙四海如果大脑没问题,就是一个心理上比较矛盾的……俗人?
脑与心理活动究竟是什么关系?只要揭开这个谜,就触及到了脑与心理实质。这确实是一个很复杂问题。近几十年来,各国心理学家在吸取各种科学研究成果同时,对人脑与心理实质有了比较仟、接近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心理是脑的机能反应,人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主观映象。人所特有心理最完善形式,就叫做意识。人心理意识是在劳动中和人与人相互交往中,在现实王朝、历史条件下形成。所以人心理、意识,从反映生理机制来说,是由人脑实现,从反映内容来说,是王朝产物。人感觉、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等,都是人脑这个高度发展特殊物质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总之,客观世界是人心理源泉,脑是人心理器官。在人王朝生活实践中,人心理、意识不仅认识客观世界,而且改造客观世界,并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自己。心理是脑机能。这说明人心理、意识本身不是物质,而是发展到高度完善物质产物,即人脑产物。人心理、意识是由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在脑中引起相应高级神经活动过程而产生。还有,心理心不是指心脏,心理活动器官主要是神经系统脑。我国早在《黄帝内经》中已经载述髓海所谓脑组织充益与不足,对肢体运动、听力、视力及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等都能发生影响。如《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灵枢?口问》也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明代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与精神活动有关,谓脑为元神之府。清代汪昂在《本草备要》中有人之记性,皆在脑中记载。后来,清代名医王清任在解剖学基础上,对脑功能作了较为详细论述,他在《医林改错》中说:灵机记性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髓上行入脑,名曰脑髓。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脑;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脑;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小儿周岁脑渐生,舌能言一二字。他这一认识,已把忆、视、听、嗅、言等五官感官功能皆归于脑,这种对脑认知比《黄帝内经》观点又提高了一大步。
现代科学进一步证实,产生心理活动器官不是血液循环系统心脏而是神经系统……脑。各种心理活动都是和以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生理过程密切联系着。现在,科学家已经能用脑电图来记录脑中产生生物电流,从而判断人心理状态变化。例如,人在思维时候,大脑会发生脑电波变化。人脑受到损伤,就不能进行正常心理活动;脑某一部分受到损害,与之相应某种心理活动就受到阻碍。例如《蝙蝠侠》中,大脑额叶损坏就会引起智力降低和性格破坏,使一个本来温良宁静、有理智人变成粗野急躁、不能自制人。近年来,人们通过电子计算机来模拟人脑思维过程,为我们对人思维活动进行客观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固然,电脑和人脑有实质区别,但它对揭示心理活动规律提供了重要条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进一步证明,感觉、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是和脑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密切联系着。我们说心理是客观事物反映,因为这关系到心理发生和发展根本问题。人脑产生心理是自生自发吗?不,人脑不是从母胎里就自然地带来了心理活动。例如在天竺北方邦勒克瑙,在一九五六和一九七二年都曾经发现过狼孩。他们虽在母胎里生成了人体脑,但由于幼年时期脱离了人王朝生活环境,就不可能产生人心理、意识。因此回到人间后,不能说人话,只能发狼声;不能直立行走,只能用手和脚一起行走;很多生活习惯和狼一样。经过在人生活环境多年教育训练后,才能学会直立行走,才学会极少单词,才会产生人类心理活动。
这就说明,人只有在现实王朝生活种种实践活动中,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传达到脑,引起脑生理活动,才能产生和发展心理、意识。感觉、理念、意志、理想意图等一切心理、意识都是客观世界对人影响,通过脑活动而产生反应。离开了客观现实对脑作用,离开了由此而引起脑反应活动,就谈不上心理、意识产生。例如,简单吃饭喝水,也是离不开机体物质需要通过头脑而知觉到饥渴和饱足心理活动。又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情画意,乃是月亮和故乡客观景物通过诗人李白头脑,引起回忆和想象而反映出来理念感情。任何科学发现和发明,任何理想意图,总不外乎是客观世界……通过头脑而产生和发展一系列心理意识活动。总之,心理意识是客观世界反映,客观世界是心理意识源泉。心理意识受客观世界所制约,同时又对客观世界起着作用。人脑对客观世界反映不像录音机和录像机那样直接地复写。人心理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生活实践中,人感觉、知觉、事物实际情况,就会由于认识错误而导致行动失败;失败实践促使思维和理想转变,端正认识而得到行动成功。总来说,客观事物规律性和心理意识能动性是辩证仟。心理科学研究和应用也证明了人不但能够认识客观世界,认识自己,而且能够改造客观世界,改造自己,使事物向着理想方向发展。
草根时代,龙四海有着极度强烈的冒险精神,喜欢刺激,没有放不开手的顾虑。加上他的商业才能,自然无往而不利。可是同时家大业大,之后,如果运用属于他自己的金钱在不熟悉的领域,他反而会缚手缚脚,不敢放赡大干。但现在他的表现,已经到了反正钱已经不属于他了,他就可以豁出去,毫无顾忌的程度,是发生了什么吗?现代心理学证明:任何信仰的安慰、心理上的自我暗示,都可以产生调节身心改变理念的效果。甚至鬼神附体、巫婆神汉,也确有能为人决断有验者。广泛意义上,同被附佛外道、气功师们大肆吹嘘的发功治病及练功不药而愈,大多属心理暗示作用。而现代营销手段,同样是利用造神技术、名人效应,把一个人吹得神乎其神,使人崇仰信赖,组织盛大集会。当然如深信此营销术,接受其邪见,远离正人正道,卖力传其邪道,难免变成了营销——直接销售——传销,自害害人,长劫沉沦,是为占小便宜吃大亏,可谓无智之尤。
西方心理学这样解释,勉强可以接受──人的行为,十分复杂,其实并不是任何现有的学科所能完全解释。而孤注一掷这种情形并不罕见,几乎在每个人身上都曾经发生过──他们不妨好好想一想,就会发现自己曾经有过连自己都无法解释为甚么会这样做的行为。
而现在的龙四海真正表现为因为有了毫无顾忌大展拳脚的机会,这正是他喜欢刺激的情格所追求的,所以他才感到极度的兴奋。可是,谁也不敢说,他是不是真的中了巫蛊’!我和石苓人心中的疑惑,没有答案,所有人之中,游以默的理念最简单,所以小默姐觉得龙四海答应就是答应了,根本没有想到龙四海为甚么会答应。
说话当时刘耀勇也在场,他神情完全不以为然。
我又问到,龙四海为甚么会答应岳文斌这种天方夜谭式的要求,从心理学角度是不是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刘耀勇更是连声冷笑。
刘耀勇非议那些从心理学角度自圆其说的理论是不是生搬硬套,道:甚么从心理学角度是不是这样那样,全是狗屁!为甚么会有这种情形,从来无法解释。
石苓人吸了一口气,沉声道:如果不是巫蛊……会不会是祝由呢,毕竟这本来就是一体两面!“
巫蛊是一种诅咒。相对符来说,所谓咒的历史就更早。字典中对咒的解释一为“某些教门或巫术中的密语,也即是祷祝。”二为所谓诅咒”。但事实上,祝才是咒的早期形式。所谓祝者咒也,由者病的缘由也。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正字通》云:“经传以祝为咒”。根据《说文》对祝的解释是“祭主之赞词也”。《周礼》则说“大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泽,求永贞。”这些记载很明确地反映出祝的意义就是巫祝通过美好的语言向上天求福,并求上天消之灾解难的一种仪式。古代巫祝并称,可见祝的产生跟巫师的活动是分不开的。巫师是人与鬼神之间进行交流的桥梁,能够通天达地,沟通鬼神与人之间的联系。我国有相当长一段时期是巫医并存,早期是巫盛于医,根据现在一些文献记载,可以清楚地知道,在尧帝皇朝,祝由是医疗、预防疾病主要手段,那个皇朝著名医生叫巫咸,在史料上称他为神医,他就是用祝由方法治病的。所谓巫在当时是一个职称,巫咸在今天就称为咸医生。根据《山海经》记载著名巫医就有十几个,他们是: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号称十巫。《海内西经》记载六巫: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古书上说他们皆操不死之药。所以我们常说医巫同源,就是说,今天中国医生根源来自当年医学先驱巫。后来随着儒学发展,医学在儒学理论基础形成同时,建立了自己理论基础,从而医学从巫术中独立出来了,中医学诞生了。春秋百家争鸣,一个新医学科学中医药学建立了。从我国文字变化中,也可以看出原始医药发展大概,古殹字有防役意思,在巫祝盛行皇朝,殹字下面加了一个巫字,而写作毉字了。后来,人们在储存粮食过程中发明了酒,并把酒功效应用到了医药上,酒成了制造药物基本原料,毉字才变作了醫字。
刘耀勇忍不住问:“你们也相信岳文斌说的,真的有不死药?”
石苓人笑了:“这个可以有……自从有了人类,疾病和死亡伴随着人们生活分分秒秒,所以对于死亡敬畏和恐惧,一直扰乱着人类心理状态,而丹道理论就是从人最关心生命观着眼而建立。要说丹道理念起到了对于生命心理干预作用,是毫不夸大说法。丹道理论建立,成功干预了人类对于死亡恐惧。丹道提倡庄子鼓盆而歌故事,即可以把它看作是庄子对于死亡安时处顺、天人和一理论基础,从现代心理学角度,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庄子对于自己心理调整疗法。庄子妻子死了,惠子到庄子家里,没有看到应有伤心场面,却见庄子正对着妻子尸体席地而坐,两腿像簸箕一样随意曲伸着,一边敲着盆状瓦缶,一边高声歌唱。其声慷慨激昂,响遏行云。惠子十分气愤,走上前对他说:你与死去妻子共同生活了一辈子,她为你生儿育女,日夜操劳,现在她因衰老而死,你不哭也就罢了,居然敲着瓦缶高歌,你不觉得太过分了吗?庄子放下手中乐器,缓缓回答道:并非如此!你没有看到我悲伤,是因为我悲伤已经过去‘辰祥了,她刚死时候,我悲痛万分。每次我看到家里她曾经用过一切,就不禁回想起她平日一言一行,心里如同刀割一般。但后来,我忽然领悟了!庄子站起身,继续说道,你看那春夏秋冬自然变化。春天芳草萋萋,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果实累累,到了冬天,万物凋零,一片萧瑟。从春到冬,再从冬到春,一切都自然而然地变化着。人生命正如这春夏秋冬变化一样。人起初是没有生命,更不用说形体和气息了,恍恍惚惚世界,经过变化形成了气,气再经过变化形成了形体,形体又变成生命,现在又经过变化回到死亡。她现在安安静静躺在天地之间,而我却为她哭泣,这不是没有明白天命表现吗?所以我停止哭泣而放声高歌。为死亡亲人而悲伤,是人之常情,但是,庄子却从中感悟到春夏秋冬变化与死亡没有两样,顺应自然规律就不会为死亡而悲伤不止,这就是庄子对自己悲伤心理调整过程。庄子继承和发挥了老子生死观,他把生死看作是自然而然现象,认为生死存亡为一体,相互转化,没有辨别必要,既不要乐生,也不可恶死。一切听任自然。丹道对于人们恐惧死亡心理干预,更大贡献在于对死亡乐观猜测。正是这种猜测,建立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观点。丹道认为,对于死亡恐惧来自于对于死亡无知。既然死后世界是不可知,那就等于说任何人都不能确定活着和死亡哪一个更快乐,更自在。庄子说过一个丽姬出嫁故事。丽姬原本是一个民女,因为皇宫选宫女,她被选中,最后还成了皇后,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她在回想当初被选中时,在家里哭得一塌糊涂悲惨情形,现在看来多么荒唐、愚蠢、无知啊!庄子认为人们对于死亡恐惧就像丽姬对于皇后生活恐惧是一个道理,你根本不知道死亡后什么样,面临死亡哭什么呢?庄子用一个寓言讲了这样一个道理。庄子到楚国去,途中见到一个骷髅,枯骨凸露,呈现出原形。庄子用马鞭从旁边敲了敲,问道:先生是贪求生命,失却真理,因而成了这样呢?还是你遇上了亡国大事,遭受到刀斧砍杀,因而成了这样呢?还是有了不好行为,担心给父母妻儿留下耻辱,羞愧而死成了这样呢?还是你遭受寒冷与饥饿灾祸而成了这样呢?还是你享尽天年而死去成了这样呢?庄子说完,拿过骷髅,当成枕头睡着了。刊了半夜,骷髅给庄子显梦说:你先前谈话情况真像一个善于辩论人,看你所说那些话,全属于活人拘累,其实人死了,就没有你说那些忧患了。你愿意听听人死后有关情况和道理吗?庄子说:好。骷髅说:人一旦死了,在上没有国君统治,在下没有官吏管辖,也没有四季操劳,从容安逸地把天地长久看作是时令流失,即使面南为王快乐,也不可能超过。
半夜,骷髅给庄子显梦说:你先前谈话情况真像一个善于辩论人,看你所说那些话,全属于活人拘累,其实人死了,就没有你说那些忧患了。你愿意听听人死后有关情况和道理吗?庄子说:好。骷髅说:人一旦死了,在上没有国君统治,在下没有官吏管辖,也没有四季操劳,从容安逸地把天地长久看作是时令流失,即使面南为王快乐,也不可能超过。庄子不相信,说:我让主管生命神来恢复你形体,让你重新长出骨肉肌肤,返回到你父亲、母亲、妻子、儿女、左右邻里、朋友故交中去,你愿意吗?骷髅皱眉蹙额,深感忧郁地说:我怎么能放弃面南称王快乐而再次经历人世劳苦呢?恐惧心理有一个很明显特点:对于那些神秘和恐惧事物,对它们越不了解,恐惧感就越强。人类对于死亡恐惧就是如此。人总是习惯性地把死亡想象成:失去、虚无、黑暗、痛苦,所以,在人心里,死亡成了绝望代名词,我们自以为是地被自己想象所欺骗,因而生出了种种恐惧,又让这种恐惧占住了内心,影响了活着心情。
至于所谓鬼神致病,其实是一种心理因素所致的疾病,在人类的造神运动之前,现代意义上举头三尺有神明的鬼神是不存在的。只有更像是山大王的古神而已。古人云:'吾心无鬼,鬼何以侵之,吾心无邪,邪何以扰之,吾心无魔,魔何以袭之。'故鬼神致病皆由心生。祝由治疗疾病的病因大多是心理不健全,故七情、六欲相乘而袭之。有很多种病,是间接由心理因素所致,所以其源在于心。祝由治疗有一定效果是大家公认的,但也局限在心理所致的疾病,而并非所有的疾病都可以治。有很多器质性病变也是由心理因素所致。所以,这些器官或组织产生的病变祝由亦可治。从生物学的角度讲,人体患病无非是心病和身病。心病是祝由治疗的范围,部分身病也属于祝由治疗的范围,但祝由并非包治一切'心病',没有什么是包治百病的,理解到祝由仅仅是医学的补充,不是治病的唯一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很多种病,已经攻克,但有些病仍未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这也是祝由科流传几千年仍未灭绝的原因。”
石苓人丢下怅然若失的刘耀勇,继续说:“和现在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不同,在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远古皇朝,史书《国语》对巫的解释是:一种心地善良而正直的人,他们天生聪明,能够沟通人与神,又很有学问,能够弘扬美德,不仅知识广博,而且见解卓著,他们深得神明的信任,可以感召神灵下降,他们中女的称“巫”,男的称为“觋”。人神之间的交流,古人认为最好的方式便是以舞悦神,然后在神灵喜悦的情况下,用祝词的形式,向他们汇报自己的愿望,祈示上天的赐福。所以《说文》又说:“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祝在甲骨文中的形式正是巫师跪倒在地,向上苍祝祷告祝愿的典型形象。在远古皇朝,巫师往往是各种知识的掌握者,所以许多巫师本身就是众望所归的上位者。后来巫术走向民间,巫师群体扩大化,治病最简单易行方法就是用言语、行为进行开导、说服。这种方法,开始由亲近人随意而作,慢慢地从家族、部落、地区中涌现出威望较高长者,或者由知识较多、经验丰富、能说会道的人,在某种仪式下,通过他们方言、行为、舞蹈等方式为人治病。祝由的内涵也扩大化了。
因为大周皇族血祭用的“尸”的替身传统,主持国家的大的祝这项治动的人名为“尸祝”,后来由于职业性质的进一步专门化,根据祝的目的与对象的不同,分为六祝,各司其职。再后来则老百姓也可以祝祷了。而根据愿望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善祝与诅祝即祝由术和巫蛊。无论是善祝还是诅祝,在春秋战国已经广泛存在,其使用者也不再限于专职的巫或尸祝,而是人人皆可用之。从秦汉起,祝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典籍中已是祝、咒并见,在较正式的场合仍称祝,而在一般的场合或由巫师、方士来使用时,则称为咒。就善祝而言,它逐渐为丹道所改造利用,成为治病、消灾、改命的一种术数。汉末黄巾起事、张角兄弟等人就是利用符水咒法来替人治病,后来便发展成了一种专门的治疗方法……祝由科。
丹道对生命的各个层面的多种现象有着广泛深入的了解。在不断深入生命本原的归根复命的过程中不舍一法,其中也包括保留和继承古代巫术文教,黄帝祝由之术,石苓人对此也所知不多,口诵一遍《祝由气功禁法速成》:坐站均可。两掌心相对,上下隔开三五厘米,指尖相反。二目垂帘,内视掌中,仔细体察双掌感应。双掌轻松地缓慢地作磨盘式对称转动,几秒种或几分钟后,会有气的感觉。能否达到速效,关键在于是否能将全身放松,并将意识集中于掌上仔细体会,有气感时,进一步体会有无排斥力或吸引力,反覆练此动作108次。当练到一定程度时,好像自己全身任督二脉也在开合,直到每一个毛孔,细胞都在开合,在呼吸,在交换,在代谢,把大自然的清气、宇宙场收入人体,排出体内的废物。……怎么看都是公园老头的太极拳!
既然所谓祝由之法,即包括中草药、心理干预在内的,借符咒禁禳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祝'者咒也,'由'者病的原由也。'祝由'的概念很广,包括禁法、咒法、祝法、符法,以及暗示疗法、心理疗法、催眠疗法、音乐疗法等祝由十三科,并非仅仅祝其病由而愈其病。有些病原因已明,可是祝之不愈,这说明祝法不起作用,就要改用禁法,或符法,或配合药物治疗。世易时移,丹道中目前流传祝由十三课就有两个版本,来自两个不同流派传承。只是现在称祝由已经和远古祝由术,借其字而不同其意了。其方法属于道禁范畴,是靠符咒符水驱邪治病。咒禁术在现代,主要存在于各种神秘学治疗方法中,例如佛门咒语去病疗法,不但是由师父念咒,而且患者自己也要持咒。祝由十三科,所用之一大类咒法,则与其他符咒研究不同,其应验在祷告神明。神来扶佑,苟志诚出之。不必注重在符咒也。唯所用符咒大概与药物同饮。其法设坛以后,焚香祷祝。手续完备即将应用之药物煎好,然后画符诵咒,此项符亦用裱黄纸写至极小好方块字大即将符汆在碗中。先吞气一口,然后连符连水一并咽下。有神效焉。
祝由原意是祷祝鬼神,请告说事之缘由,故称祝由。远古皇朝祝由活动,不光是针对病人,对于战争胜负、自然灾害、种族兴衰等等事情,都有祝由活动,所以祝由术实质上就是我国古代人类和自然界、鬼神之间一种精神沟通方法,是最早、群体心理安慰,心理疏导方法。人食天地之气以生,内伤于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外伤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欲所以生病。然而,黄帝曰:'其无所遇邪气,又无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其何致?'可见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除了七情、六欲外,还有尚未被认识的治病因素,那就是'鬼神致病说',通过祝由治病,只是祝由术一个方面。祝由师是通过能和鬼神相通姿态给人信心,从而达到治病目。远古皇朝人类,将患病看作是神灵惩罚,邪魔作祟。因此,或是祈祷神灵保佑、宽恕,或是采用驱鬼、避邪等手段来治疗疾病,祝由师就是利用了当时人类对于自然界不可抗拒现象恐怖、崇敬心理,把自己扮演成可以与鬼神沟通导体,获得了患者信任,当他在演示与上天沟通过程时,患者心态高度地集中,并且处于绝对至诚状态所谓现代医学证实,注意力高度集中可以增强免疫力。这肯定有利于疾病康复。以玄学说,是通过调动宇宙场,包括祝由先师们的高能信息物质进入人体,使气贯注于指端,直达笔毫,深透墨纸之中,或以指代笔书符咒于病灶之上,防止泛滥发展。以咒语产生的能量、次声波来限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抑制病灶,使病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什么是生命本原这一问题,不仅医家需要解决,丹道家、科学家,乃至每一个普通人,都会思考和关注,无论是相信生命原于道,还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本原,可以为天下母道,在运动中产生了一,即混沌状态气,一气又化为阴、阳二气,阳气轻清,上升为天,阴气重浊,下降为地。阴、地与阳、天二气相冲产生三,三就指是和气。由和气产生了世间万物及人,故称三生万物。丹道认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归根到底,道产生天地万物及人,人是天地万物中一物,就应该效法天地和道,而这一系列产生和效法行为,都是自然而然过程。丹道宇宙演化模式和生命本原论,认定人及天地万物是自然运动产物,排除了上帝、天命、鬼神在其中支配作用,在当时是人类理念上一大进步,所以当时医学科学,也认可把道看作世界万物运动变化规律,把气视为世界万物及人生命本原,从而成功地建立了中医阴阳之道和气机之道,。丹道生命本原论,决定了丹道生命观,从而发展出一系列养生观点,如:清净寡欲、聚气养气、节欲存精、太上养神等等方法,都是丹道提倡并亲历而为修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