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龙龙龙(5 / 6)
“管不了那么多,我们先爬上去,休息一下。”
这里冰柱交错,地形崎岖,我们并行不便。石苓人松开游慕容,抢先登上了这座冰丘高处。然后拉我们上去。
脚步放慢之后,我才感觉到周围弥漫的冰凉气息。石苓人开玩笑说,现在讲坤卦的爻辞正合适。“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先民们过去的天文科学,是用十二辟卦来代表十二个月,十二辟卦是乾坤两卦的变化,坤卦是十月,为纯阴之卦,坤卦是在上古,也许更上古形成的。许多人始终怀疑《易经》的文化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留下来的,不是这一个冰河时期的产物,因为它的科学、哲学的道理太高明了。引申得出了坤卦是代表十月,在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有一个霜降节气,这时候夜间会结霜,当早上打开大门,踏到地上有霜的时候,就知道跟着天气要冷,准备衣服过冬了。跟着来是立冬、小雪、大雪,就要下雪了,黄河要冰冻了。这句话就是告诉人,如果讲哲学,一个学过《易经》的人,就会知道前因后果。一件事情一做的时候,一定晓得后果,对这件事结论如何,自己的智慧应该知道,因为履霜坚冰至,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前因和后果。
那么《彖辞》的解释,引用爻辞的履霜坚冰,是冬天阴气开始凝结起来,开始是前因,至于后果,则“驯致其道,至坚冰也”。顺着这个时间下去,就天寒地冻,地下要结冰的。如果卜卦,得到坤卦初爻,就知道以后还更艰难,但是假如作战,在北方碰到这情形,就知黄河要结冰了,不需几天就可渡河而过。在五胡乱华,多次发生黄河没有封冻,导致拓跋鲜卑崛起……。《坤为地》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初六:履霜,坚冰至。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六十四:括囊;无咎,无誉。六五:黄裳,元吉。上六:战龙于野,其血玄黄……那边的大怪物,不会是龙吧?
“蓬——哗!”
极遥远的天空中,突然亮起一蓬白光。
那团白光像冥冥之中幽然而生的鬼火,出现得毫无预兆,膨胀扩大的速度也异常惊人,几息间就变成了一个令人无法直视的巨大光球。
借着这团光球的照耀,我们一下子看清了自己所在的这个地下世界的大致形貌。
这是一个横跨长度足有几十公里的超巨型空间,如果它是圆形的话,总体面积应该超过上千平方公里,已经无法用涵洞这样的概念来描述它。
这个地下空间的顶部呈现出完美的弧形,它的底部却是平坦无比,延伸到极远处的边缘地带甚至超过了我的超感官目力所及。
八条均匀对称的隆起凸线从不同方向汇集于穹顶中心点,离地高度超过数万米的中心点位置有一个直径千米的大窟窿。那团光球就是从那窟窿里落下来的,此刻它正悬停在窟窿下方不远处,其尺寸仍在继续扩大,亮度也越来越刺眼。
我们呆呆注视着那团光球,感觉它像一只巨大的眼球,无声注视着下面的辽阔平原。
“快看下面!”游慕容的惊呼从我身后传来。
低头看到,石苓人、我和游慕容所在的这座冰丘周围,光球照耀的地面上散发着银光。
原来,我们一路冲过来,脚下所踩的不是岩石,而是封冻的冰层!
我们此刻正在冰冻湖畔的一座冰丘小山上!
游慕容拧亮了强光手电,看了看身边,随即苦笑起来。
“怎么了?”石苓人问。
“所有的冰,正在融化……”游慕容的回答里充满了绝望。
石苓人扭过头,借着穹顶那光球的烈日光辉,清楚看到四周冰柱上缓缓往下流淌的水珠。
看着脚下已经汇集成流的小溪,石苓人抬起头望向光球正下方的冰面。
一块数百米长的白色冰层正在坍塌下陷,它的断裂的那端翘了起来,高高指向穹顶,仿佛在控诉那团光球给这个宁静世界带来的无妄灾难。
就在冰层的旁边,有一个翻滚爬动的黑点,长颈长尾,身躯溜圆,四肢粗壮。根据观察距离和周围参照物来判断,这生物至少有两三百米长。好像是放大版的湾鳄!
它的右后足似乎踩塌了迅速融化的冰层,整个身子已经失去平衡,正在努力挣扎着爬到安全地带。
可是,在这不断融化的冰面上,哪里又能找到安全地带?
半分钟不到的时间,那生物的尾巴连带着两条后腿都陷入了冰水中,它抬起长颈,发出一阵不甘的苍凉长啸。
听到这熟悉声音,石苓人立刻判断出,它就是刚才在黑暗中发声的那位正主。好像传说中的蛟龙!蛟似蛇四足,龙属,马首蛇尾。传说中虺五百年化为蛟,蛟五百年成虬螭,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难道是真的?我想起了之前那些金鳞怪鱼,分明是传说中的虎蛟鱼,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当那蛟龙正在苦苦挣扎时,从更遥远的方向蹿来三只体形要小得多的身影。这三只后来者四足短尾,颚骨粗壮,动作敏捷。恐怕就是传说中的螭龙。
为首一只螭龙扑向那在冰层边缘挣扎的蛟龙,仿佛要努力将不幸的溺水者拉扯上岸。 ↑返回顶部↑
这里冰柱交错,地形崎岖,我们并行不便。石苓人松开游慕容,抢先登上了这座冰丘高处。然后拉我们上去。
脚步放慢之后,我才感觉到周围弥漫的冰凉气息。石苓人开玩笑说,现在讲坤卦的爻辞正合适。“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先民们过去的天文科学,是用十二辟卦来代表十二个月,十二辟卦是乾坤两卦的变化,坤卦是十月,为纯阴之卦,坤卦是在上古,也许更上古形成的。许多人始终怀疑《易经》的文化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留下来的,不是这一个冰河时期的产物,因为它的科学、哲学的道理太高明了。引申得出了坤卦是代表十月,在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有一个霜降节气,这时候夜间会结霜,当早上打开大门,踏到地上有霜的时候,就知道跟着天气要冷,准备衣服过冬了。跟着来是立冬、小雪、大雪,就要下雪了,黄河要冰冻了。这句话就是告诉人,如果讲哲学,一个学过《易经》的人,就会知道前因后果。一件事情一做的时候,一定晓得后果,对这件事结论如何,自己的智慧应该知道,因为履霜坚冰至,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前因和后果。
那么《彖辞》的解释,引用爻辞的履霜坚冰,是冬天阴气开始凝结起来,开始是前因,至于后果,则“驯致其道,至坚冰也”。顺着这个时间下去,就天寒地冻,地下要结冰的。如果卜卦,得到坤卦初爻,就知道以后还更艰难,但是假如作战,在北方碰到这情形,就知黄河要结冰了,不需几天就可渡河而过。在五胡乱华,多次发生黄河没有封冻,导致拓跋鲜卑崛起……。《坤为地》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初六:履霜,坚冰至。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六十四:括囊;无咎,无誉。六五:黄裳,元吉。上六:战龙于野,其血玄黄……那边的大怪物,不会是龙吧?
“蓬——哗!”
极遥远的天空中,突然亮起一蓬白光。
那团白光像冥冥之中幽然而生的鬼火,出现得毫无预兆,膨胀扩大的速度也异常惊人,几息间就变成了一个令人无法直视的巨大光球。
借着这团光球的照耀,我们一下子看清了自己所在的这个地下世界的大致形貌。
这是一个横跨长度足有几十公里的超巨型空间,如果它是圆形的话,总体面积应该超过上千平方公里,已经无法用涵洞这样的概念来描述它。
这个地下空间的顶部呈现出完美的弧形,它的底部却是平坦无比,延伸到极远处的边缘地带甚至超过了我的超感官目力所及。
八条均匀对称的隆起凸线从不同方向汇集于穹顶中心点,离地高度超过数万米的中心点位置有一个直径千米的大窟窿。那团光球就是从那窟窿里落下来的,此刻它正悬停在窟窿下方不远处,其尺寸仍在继续扩大,亮度也越来越刺眼。
我们呆呆注视着那团光球,感觉它像一只巨大的眼球,无声注视着下面的辽阔平原。
“快看下面!”游慕容的惊呼从我身后传来。
低头看到,石苓人、我和游慕容所在的这座冰丘周围,光球照耀的地面上散发着银光。
原来,我们一路冲过来,脚下所踩的不是岩石,而是封冻的冰层!
我们此刻正在冰冻湖畔的一座冰丘小山上!
游慕容拧亮了强光手电,看了看身边,随即苦笑起来。
“怎么了?”石苓人问。
“所有的冰,正在融化……”游慕容的回答里充满了绝望。
石苓人扭过头,借着穹顶那光球的烈日光辉,清楚看到四周冰柱上缓缓往下流淌的水珠。
看着脚下已经汇集成流的小溪,石苓人抬起头望向光球正下方的冰面。
一块数百米长的白色冰层正在坍塌下陷,它的断裂的那端翘了起来,高高指向穹顶,仿佛在控诉那团光球给这个宁静世界带来的无妄灾难。
就在冰层的旁边,有一个翻滚爬动的黑点,长颈长尾,身躯溜圆,四肢粗壮。根据观察距离和周围参照物来判断,这生物至少有两三百米长。好像是放大版的湾鳄!
它的右后足似乎踩塌了迅速融化的冰层,整个身子已经失去平衡,正在努力挣扎着爬到安全地带。
可是,在这不断融化的冰面上,哪里又能找到安全地带?
半分钟不到的时间,那生物的尾巴连带着两条后腿都陷入了冰水中,它抬起长颈,发出一阵不甘的苍凉长啸。
听到这熟悉声音,石苓人立刻判断出,它就是刚才在黑暗中发声的那位正主。好像传说中的蛟龙!蛟似蛇四足,龙属,马首蛇尾。传说中虺五百年化为蛟,蛟五百年成虬螭,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难道是真的?我想起了之前那些金鳞怪鱼,分明是传说中的虎蛟鱼,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当那蛟龙正在苦苦挣扎时,从更遥远的方向蹿来三只体形要小得多的身影。这三只后来者四足短尾,颚骨粗壮,动作敏捷。恐怕就是传说中的螭龙。
为首一只螭龙扑向那在冰层边缘挣扎的蛟龙,仿佛要努力将不幸的溺水者拉扯上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