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龙龙龙6(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每个人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分布,在先天上各有不同,造成先天上优越也各有不同。例如:有人天生就是容易喜欢语文,或学习语文很容易。为什么?因为他语文区域的脑神经细胞较为密集,数量较多,除非后天联结出了意外,否则他会因为学习语文很轻松而更喜欢学习语文,产生对语文浓厚的兴趣,因为有兴趣,就更乐于钻研语文,甚至成为语文专家,这种人就是拥有语文智慧的人。反之,语文区域的脑细胞较不密集的人,代表语文学习相对弱势或学习语文不容易产生兴趣。
  对策有二:婴幼儿期补强;找出其他先天优越的智能,作为后天智慧发展的方向。人类大脑的脑神经细胞,在婴儿诞生时数量即已固定,大约譬如亿譬如亿,分布在额顶颞枕的密度、比例也是固定的。近代的脑神经科学专家研究发现:大脑新皮质皱褶越多,代表这个人的脑神经细胞越多。
  脑神经细胞多并不代表这个人就比较聪明,可是代表这个人聪明的机会比别人大。这就好像身高超过姚明以上的人,篮球不一定打得好,但是打好篮球的机会肯定比一般人多得多。前沿科技工作者还进一步发现,位于神经末梢的手指头指纹的纹路皱褶程度,与其对应的大脑区域的皱褶有明显的关系。例如:大拇指的指纹皱褶较多,其对应区域——前额叶的皱褶也就相对较多,这个人前额叶的脑神经细胞也就会相对较多。这个人在正常成长的前提下,会是个比较喜欢动脑筋的人,或是动脑筋会比较轻松的人。这个学说大大地支持了“灵智”的学说——人类打从娘胎生下来就有与生俱来的智能。”
  石苓人补充说:“灵智说不是古代先民的卜筮算命,而是真的“有脉络,纹路可寻”——通过十个手指的指纹,对应出大脑皱褶分布,被统称为“大脑皮纹学”。好像精怪之说一样,是不是真实不重要,有用最重要。因为有许多真实、真理、真相经时空转变之后,反倒成了骗局、歪理、假象。所以不必太花精神辩论真理,而是直接测试有没有用更有意义。天赋、长才、后天……这些智慧大脑皮纹学的灵智说与儒门因材施教学的天赋长才说异曲同工,
  儒门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且不尽相同的长才,因此不同长才的人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导方式,让不同长才的人皆得以发挥他的长才。可是从孔夫子开始在演讲中经常被问到——如果发现一个人“不长才”的部分该怎么办?甚至根本没有长才的人该怎么办?很棒的问题!既然每个人都有“先天优势”,自然就有“先天弱势”甚至“先天缺陷”。撇开医学脑神经外科不谈,纯就脑神经科学的领域而言,局部弱势或缺陷只有靠婴幼儿时脑神经细胞“髓鞘化”与孩童期脑神经细胞“网络化”时调整,叫做“幼儿智能发展调整计划”。
  大脑的神经元细胞从人类诞生开始就不会再增加,只会死亡,但是会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譬如髓鞘化。神经元细胞的尾巴,神经纤维在人类婴幼儿时期会被一种保护细胞包裹住,有点像香肠般一条接一条。这段时间,当事人所受到的刺激,视听嗅味触很容易变成永久的记忆,被包住了。所以把握这个特性,烙印,有计划地改善先天弱势,缺陷颇有成效,强化先天优势当然是更上一层楼。例如:枕叶区域先天弱势,缺陷,那就要在婴幼儿期给予比较多的视觉刺激,让髓鞘化时视觉的记忆储存多些,以弥补不足。
  二是网络化孩童阶段时期,每一个大脑神经原细胞的突触向外扩充,与其他神经元细胞联结,其数字非常惊人——平均每一个细胞联结譬如万譬如万个其他神经元细胞。数字越多将来大脑越好用,就像电脑——硬盘越大越好操作。那么利用网络化时期补强先天弱势可行吗?答案是肯定的。例如:颞叶区域相对较弱的人,可利用他在小学阶段大脑神经原细胞网络化时给予启发教育,引导他产生大量的语文思考需求,增强其网络性能,补强先天数量的弱势。最得意的案例,是德国人二战时期执行的雅利安“超人”计划:
  虽然纳粹灰飞烟灭,这些科技成果却被美苏继承,苏联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对于一些在小学时有许多学习障碍,不但令老师头痛万分,学校也束手无策的福利院儿童。克格勃为儿童测皮纹,得知他们的灵智呈两端发展态势——语文区域极端优越、数理区域极端弱势。所以为他们展开因材施教专案并取得良好效果,譬如鼓励儿童从小大量阅读成语故事,刻意强化语文学习。结果儿童越学越有兴趣,完全不觉得辛苦。
  现代人找家教陪同学习,许多人目标不是考试分数,而是让他不害怕数理即可,譬如从小学到初中足足九年,父母忍受社会世俗压力,不注重考试成绩,反而致力于培养孩子对语文产生兴趣、对数理不再害怕,譬如因此有些人结果大为成功,其小学成绩全班倒数第几,中学被校方分发到差等班。最后考上不错的高中,让学校惊讶不已。在高中时期开始展现长才,不但功课优异而且考上理想大学。该生的小学及中学的同学与老师对于该生能考上第一志愿的大学皆大为惊讶,通通认为不可思议。本案重点不在该生考试成果,而是该生在求学时期找到自己学习的乐趣与擅长领域,不但能主动学习而且懂得独立思考,这才是最重要的。”
  虎青岚疑惑的说:“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石苓人肯定的说:“这都是遵循了人类的理性,也就是左脑科学逻辑。左脑又称理性的脑,很像电脑——运算能力超强,数理、步骤流程明确,逻辑。左脑又称为语言的脑——表达意见、听人说话、阅读书籍、书写文章、构思语汇等,大都由左脑来执行。左脑也称为科学的脑,资料组合、信息分析、知识理解等科学原则、原理、原因,几乎由左脑包办。工业时代最重视左脑,无论是财务规划、人事管理、行销策略,还是工作流程、人员升迁、效率考核等,完完全全偏向左脑。因此,工业时代的学校教育非常偏向左脑教育,造成左脑优越的人占尽便宜,也造成大家习惯用左脑思考。
  这种倚重科学精神却欠缺人文素养的工业时代左脑特质,已不符合现今的大数据时代,必须加上右脑特质结合成全人全脑才是完整的大脑智慧。左脑优越的人,可发展出以下几种智慧,一是语言文字的智慧文字工作者、作家、编剧、演说家、老师、电台主持、新闻主播、专业评论等,二数理逻辑的智慧侦探、数学专家、物理专家、财务管理、时间管理、效率管理等各种管理人士,法官、律师、医师、药师等,三自然观察的智慧旅行家、动植物专家、昆虫博士、天文学家、国家地理频道、探索频道观察员等。
  人类大部分的创意都来自灵感,直觉,凡是产品的创造、服务的创新、行销的创见,都需要右脑的直觉。譬如灵感、第六感、心电感应、心有戚戚焉等,各种直觉都来自右脑。早期工业时代注重科学,直觉被视为无稽之谈或怪力乱神。现在,大数据时代,直觉力反而被高举为具有大智慧的人所拥有的能力。因为女性的直觉能力超强,所以这个世纪又称为女性的世纪,有道是:女性力争上游、男性随波逐流。
  另外,由于信息爆炸、知识普及造成人们越来越聪明,单靠理性,科学的沟通已经落伍,加上感性,直觉的沟通才是“高品质”的沟通。从前工业时代凡事以管理挂帅——企业习惯管理员工、注重顾客关系管理、父母只知管理孩童、妻子用力管理丈夫……但是,随着工业时代结束,管理,左脑的时代也跟着结束。紧跟着登场的信息、知识、大数据时代是以“掌控”为核心,也就是说掌控的时代早已登场——
  企业应该致力领导员工而不是管理员工、要用心,右脑来服务顾客而不是用理性左脑来管理顾客、父母宜教导,教育领导孩童不宜单靠管理控制孩童、妻子要影响,感染丈夫不要管理,控制丈夫,领导力来自兼具,结合左右双脑之长,管理不是不好,而是必须在以领导为前提之下共同发挥才好。同样的道理——左脑功能绝对重要,但是忽略右脑功能绝对不妙。右脑的记忆能力远胜左脑,因为,譬如左脑,数位脑运算思维、逻辑推理属于思考能力,只需记住理解的部分,过程不必储存,譬如右脑,类比脑则是集视觉图像、听觉旋律、体觉经验三大感觉于一脑,这三大感觉很容易与情绪联结,产生不容易忘记的情绪记忆。
  当然记忆能力超强的灵智与后天智慧不同,一自我内省的智慧自我对话,找到心中的声音、内在图像,描绘未来美好愿景、虚拟体会,内心的感觉,懂得活用三内,内视、内听、内觉,演出内在心灵的“内省三度觉醒”,是世纪非常重要的能力。甚至身体的大小动作、平衡协调、跳舞美姿、体操美力等,牵涉一部分左脑,机械及大部分右脑,美感,三音乐旋律的智慧音乐的欣赏与创作、语言的声调感受与表达、感动人的音乐来自丰富的情感,发现语言的“弦外之音”来自右脑敏锐的察觉力。
  同时世人需要有把地图转化为疆界的能力,也就是脑内虚拟思考空间的能力。开车不会认路经常迷路的人,就是没有空间概念的人。读者是否留意到:左脑的智能与智慧大都在于专业能力,右脑的智能与智慧则是让专业能力更上一层楼,也就是一种“辅佐”,帮助左脑的能力。所以真正的活用大脑就是左脑右脑同时使用,互相协调共同发挥才是“有智慧”的人。第十章表潜意识主动被动,譬如大脑三度觉醒的第三步,由表潜意识来演出。
  大家都知道所谓的“冰山一角”——南极或北极的冰山,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只是真正冰山的一角而已,绝大比例的冰山是在海面下的。人类的显意识,外表行为只是冰山的一角,潜意识是海面下的冰山,真正的冰山,所以当显意识与潜意识冲突时,一定是潜意识获胜!甚至当元意识或者说元意识影响显意识行为时,显意识竟然完全不知道,叫做“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因此,如果有人懂得“刻意”地设定元意识的“意识”,让设定好的元意识影响显意识,产生预期,设定的成果,这个刻意设定的意识就叫做“超意识”,也叫做“主动意识”,能产生主动人格、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愿景,让自己成为“意识的主人”。”
  石苓人说的这些,有的我知道,有的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周围的雇佣兵也听的目不转睛,只有岳振德在神游物外。
  “反之,如果任由潜意识主导显意识的意识,就叫“被动意识”,造成被动人格、被动学习、被动思考、被动愿景,变成“意识的奴隶”。认真的说,意识的冰山共有六层,譬如显意识;譬如下意识,譬如理性潜意识,譬如感性潜意识,譬如个人元意识,譬如宇宙元意识。其中,譬如为相对外显的意识,分别是显意识,行为与下意识,习惯,譬如为中间层的潜意识,分别为理性的潜意识,信念与感性的潜意识,价值观,譬如为深层的潜意识,分别为个人元意识,意识觉醒与宇宙元意识,神秘领域。
  这三种层次六大意识彼此影响也彼此被影响,就像打击乐器组——可以因合作无间而波涛汹涌、气势磅礴,但是也常常因为互相干扰而乱成一团,产生惊人的、刺耳的隆隆噪音。显意识、下意识、潜意识……其实并不神秘。显意识就是外表行为的意识,很容易因时间或空间的改变而改变,意思是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例如,随着天气的忽冷忽热,穿衣的行为也跟着穿多穿少。可是,当显意识受到底下各层的影响时,可就不同了,譬如碰到第二层的下意识——习惯与能力。
  天气变冷理当穿多一点衣服,但是因为平常就已经“习惯”穿得很少,所以不会因天冷而多穿衣。或者经由类似冬泳训练产生不怕冷的“能力”,也不必因天冷而多穿衣,譬如碰到第三层的理性潜意识——信念。天冷理当穿衣,但是日本的小学“坚信”,信念少穿衣才会有抵抗力,学校大都规劝学生不必穿太多,因此冬天短裤照穿、狼爸到处可见,譬如碰到第四层的感性潜意识——价值观。
  天冷理当多穿衣服,但是为什么国际名模“愿意”只穿内衣走秀?因为可以领取超高酬劳,“值得”清凉走秀,譬如碰到第五层的个人元意识——意识觉醒。天冷要穿衣,但是当我打从内心“认定”自己“个人”的风格就是穿得很少,不用说,当然硬是穿得少,譬如碰到第六层的宇宙元意识——所谓的神秘领域,也可以称为集体元意识。由于牵涉到宗教意识,所以过去先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把它当做神秘领域。天冷理当穿衣,但是因为某种宗教信仰,即使天冷也要遵守教义而不愿多穿衣服。
  下意识介于显意识与潜意识之间,位于冰山海面,水平面上下浮动,一会儿偏向显意识,一会儿又偏向潜意识。下意识由习惯与能力组成,它影响显意识,但被下几层所影响。以喝酒为例,喝酒可以是习惯也可以是能力……”
  游慕容插嘴说:“是啊,我们这一行都知道喝酒习惯不好,换句话说影响显意识——但因为驱动显意识经常有喝酒的行为。即使不允许喝酒的场合譬如战斗中,也会因为按捺不住喝酒的“习惯”而偷偷喝酒。怎么办呢?如何改掉喝酒的习惯?”
  石苓人笑着说:“看过《盗梦空间4》?当然是用深层影响,譬如用第三层影响第二层来治理酒驾,给有喝酒习惯或喝酒能力的人看教育影片以改变“信念”,影片充满喝酒伤身或惹祸的讯息,让当事人产生喝酒是不好的“信念”,观念,来改变习惯,能力,譬如以价值观来改变习惯,喝酒习惯很难改吗?
  碰到血淋淋的惨剧,可就说改就改啦!因为,为了长生而付出代价,价值一切都值得啊!譬如以意识觉醒影响习惯,通过类似自我催眠的方式,脑内设定指令——“我是不喝酒的人”,来改变喝酒习惯,譬如以神秘领域影响习惯,当你信奉某些不喝酒的宗教后,自然就不喝啦!
  潜意识有两层:理性的潜意识与感性的潜意识,左脑,理性所相信的观念叫信念,右脑,感性所同意的观念叫价值观。信念会影响行为、习惯、能力,但是不敌价值观——当理性碰到感性,永远是感性获胜。价值观产生选择,当一个女生决定嫁给男生时,她做出选择——她的内心认为“值得”。信念与价值观属于中间层级的潜意识,虽然可以影响显意识的行为,但是也常被元意识所影响。真正让显意识产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行为的不是潜意识,而是元意识。”
  我瞪石苓人一眼,他故作不知的说下去:“元意识分为个人的元意识——意识觉醒,与宇宙的元意识——神秘领域。这是影响力最大的层次,既影响显意识、下意识,也影响信念、价值观的潜意识。意识觉醒可以说是所有意识的“核心”,21世纪被称为“我”世纪,这个“我”,指的就是意识觉醒的我。麦当劳的品牌广告“我就爱它”,i’mlovin’it,英文里面的“我”不是用大写的i,而是用小写的i。苹果电脑的ipod、iphone等,也都是小写的i。大写的i代表外在的我,也就是显意识的我。
  小写的i代表内心的我,也就是潜意识的我,指的是意识觉醒的我。当消费者内心元意识的意识觉醒“认同”麦当劳品牌,消费者会“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跑到麦当劳消费。反过来说,当消费者内心的意识觉醒“不认同”某个品牌时,他会很“本能”地排斥该品牌的相关产品,即便产品好服务好也无法挽救。大数据时代,当潜移默化的“习惯”到太习惯,习惯到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个习惯,就是“意识觉醒”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