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第316节(3 / 4)
朱翊钧大笑:“知我者,元辅先生也。”
说完,他又叹一口气:“从小到大,我没少听‘祖制’二字,也知道,这两个字,没少拖累大明。比如,汪直。”
汪直不想当海贼,只想做生意,曾经帮助朝廷剿灭过不少倭寇,从始至终,都在请求朝廷开海,通贡互市。
最终,却因为祖制,被王本固抓捕并处死,导致东南地区饱受十年倭寇之乱。直到穆宗即位,经过好一番拉锯,才终于得以开海。
朱翊钧看向张居正,忽然笑了起来:“若违背祖制,是为不孝,那这个不肖子孙,就让我来做。”
“百年之后,见了太祖,我自会请罪。”很快,圣旨下发到内阁:即日起,宗室子弟,将军以下,皆可进学读书,参与乡试、会试,考中者均可授予官职。
同时,宗室子弟也可从事四民之业,亦不受限制。
宗室禄米应按时发放,不得拖欠,每年按比例递减,为期五年,五年之后全部取消。
这只是第一阶段,亲王、郡王、镇国、辅国、奉国将军的禄米也会逐年减少,让他们自谋生路,直指彻底削藩。
不仅如此,朱翊钧也趁此机会下诏,百姓不必按照户籍从事四民之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从事的行业。从顺天府开始试点,逐渐向全国推行。
同时,降低土地资源稀缺地区的税赋,比如宁夏、甘肃、川东、贵州等地。
此诏令刚一颁布,送至御前的奏疏数量激增,在文华殿的御案上堆积成山。
朱翊钧拿起一本,只看一眼,丢到一边,又拿一本,大同小异。
这些大臣一点新意也没有,翻来覆去都是“祖制不可违”“宗室不可参政”这几句,朱翊钧都已经倒背如流。
不仅如此,第二日的朝会上,不少科道官一起提出反对,奈何朱翊钧心意已决,无论他们说什么,就一个字“改”,必须改!
谁也动摇不了他跟祖制作对的决心。
“你们要不要试试,用请辞的方式逼迫朕回心转意。”
“朕给你们这个机会,想要回家种地的,都站出来!”
"……"
底下鸦雀无声。
第271章 自从朱翊钧这次出……
自从朱翊钧这次出巡回来,极少有大臣敢以请辞威胁,仅有的那一两个,已经在家过上了退休生活。
准备站出来的,不敢再动,已经站出来的,又退了回去,地上跪着的,身体伏得更低。
朱翊钧等了片刻,刚还吵吵嚷嚷的朝堂,没人再吭声,大殿安静得落针可闻。
没人吭声,朱翊钧才说道:“下来之后也可以提,就这两日呈上来,朕统一批复。”
还真有人呈上奏疏请辞,言辞激烈,把朱翊钧骂了一顿,说他不遵祖制,不守理法,不敬祖训,变乱官制……总而言之,大明有这样的皇帝,迟早要完。
朱翊钧立即批准他致仕,劝他回去好好保重身体,争取多活年几,看看大明的未来究竟如何。
朱翊钧虽然想法激进,但做法缓和,先放开宗室科举和从业限制,再分阶段降低禄米。
与此同时,要求全国各地方府衙大力惩治宗室违法犯罪,严格按照《大明律》处置,与普通百姓无异。
这确实触及到了一小部分宗室的利益,但绝大多数吃不上饭的宗室却是支持的。名存实亡的宗室身份与填饱肚子比起来,还是后者更重要。能正经读书、谋生,就不会被逼无奈,去违法犯罪。 ↑返回顶部↑
说完,他又叹一口气:“从小到大,我没少听‘祖制’二字,也知道,这两个字,没少拖累大明。比如,汪直。”
汪直不想当海贼,只想做生意,曾经帮助朝廷剿灭过不少倭寇,从始至终,都在请求朝廷开海,通贡互市。
最终,却因为祖制,被王本固抓捕并处死,导致东南地区饱受十年倭寇之乱。直到穆宗即位,经过好一番拉锯,才终于得以开海。
朱翊钧看向张居正,忽然笑了起来:“若违背祖制,是为不孝,那这个不肖子孙,就让我来做。”
“百年之后,见了太祖,我自会请罪。”很快,圣旨下发到内阁:即日起,宗室子弟,将军以下,皆可进学读书,参与乡试、会试,考中者均可授予官职。
同时,宗室子弟也可从事四民之业,亦不受限制。
宗室禄米应按时发放,不得拖欠,每年按比例递减,为期五年,五年之后全部取消。
这只是第一阶段,亲王、郡王、镇国、辅国、奉国将军的禄米也会逐年减少,让他们自谋生路,直指彻底削藩。
不仅如此,朱翊钧也趁此机会下诏,百姓不必按照户籍从事四民之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从事的行业。从顺天府开始试点,逐渐向全国推行。
同时,降低土地资源稀缺地区的税赋,比如宁夏、甘肃、川东、贵州等地。
此诏令刚一颁布,送至御前的奏疏数量激增,在文华殿的御案上堆积成山。
朱翊钧拿起一本,只看一眼,丢到一边,又拿一本,大同小异。
这些大臣一点新意也没有,翻来覆去都是“祖制不可违”“宗室不可参政”这几句,朱翊钧都已经倒背如流。
不仅如此,第二日的朝会上,不少科道官一起提出反对,奈何朱翊钧心意已决,无论他们说什么,就一个字“改”,必须改!
谁也动摇不了他跟祖制作对的决心。
“你们要不要试试,用请辞的方式逼迫朕回心转意。”
“朕给你们这个机会,想要回家种地的,都站出来!”
"……"
底下鸦雀无声。
第271章 自从朱翊钧这次出……
自从朱翊钧这次出巡回来,极少有大臣敢以请辞威胁,仅有的那一两个,已经在家过上了退休生活。
准备站出来的,不敢再动,已经站出来的,又退了回去,地上跪着的,身体伏得更低。
朱翊钧等了片刻,刚还吵吵嚷嚷的朝堂,没人再吭声,大殿安静得落针可闻。
没人吭声,朱翊钧才说道:“下来之后也可以提,就这两日呈上来,朕统一批复。”
还真有人呈上奏疏请辞,言辞激烈,把朱翊钧骂了一顿,说他不遵祖制,不守理法,不敬祖训,变乱官制……总而言之,大明有这样的皇帝,迟早要完。
朱翊钧立即批准他致仕,劝他回去好好保重身体,争取多活年几,看看大明的未来究竟如何。
朱翊钧虽然想法激进,但做法缓和,先放开宗室科举和从业限制,再分阶段降低禄米。
与此同时,要求全国各地方府衙大力惩治宗室违法犯罪,严格按照《大明律》处置,与普通百姓无异。
这确实触及到了一小部分宗室的利益,但绝大多数吃不上饭的宗室却是支持的。名存实亡的宗室身份与填饱肚子比起来,还是后者更重要。能正经读书、谋生,就不会被逼无奈,去违法犯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