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股票惹的祸(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朝廷既要将川汉铁路收归国有,却又不退还股民的血汗钱,这是谋财害命。
  当清廷向洋人借款修路的“四国借款合同”寄到成都后,就像在装满炸药的铁桶内投入了一把火。四川各界民众被炸开了锅,震惊后是奋起反抗。
  全川股东纷纷跑到各地衙门公所去请愿和抗议,坚决反对借债修路,要求朝廷毁约和收回“上谕”。
  四川省咨议局的蒲殿俊和罗纶代表广大股东,写成《请愿书》,马上去总督府见“护理总督”王人文,表达广大股东的诉求和愿望,要求清朝政府还四川人民一个公道。
  各位看官,咨议局是一个什么机构?
  原来在清朝末年,朝廷迫于国内外的政治形势,模仿西方立宪制,在各省建立审议机构——咨议局,其议员和议长由民意代表选举产生。
  因此,咨议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意,具有西方议会的性质。
  蒲殿俊和罗纶是什么来头?
  蒲殿俊,四川广安人,自幼受传统文化教育,赴京应试中了进士,被官费选送到日本留学。
  由于蒲殿俊的口才和文笔俱佳,在留日学生中有很强的号召力。
  自从“庚子国变”之后,国人出于对列强的愤恨与恐惧,全国的舆论导向都是呼吁由国人自己来办铁路,“不借洋款”成为爱国的标志。
  再加上官办铁路垄断资源,又容易产生腐败,因此兴起了一股民间商办铁路的热潮。
  蒲殿俊与进步学生组成“川汉铁路改进会”,从日本上书清廷,揭露“租股”和官办铁路公司的弊端,要求四川铁路实行“商办”,得到光绪皇帝的允许。
  消息传到日本,蒲殿俊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他写道:“伟大之业,三年晦暗胶扰垂破之局,得此临岩一转,岂惟本与全体股东之幸,亦吾国路政之一大纪念矣。”
  蒲殿俊旋即由日本回国,与四川亲友一起集资,带头认购铁路股款三十余万两。
  蒲殿俊作为立宪派的代表,在四川省咨议局成立大会上,他被选为议长。因此,为民请命是他的职责。
  罗纶,四川西充人,幼时被人称为神童,十四岁考入成都尊经书院。
  学成后应聘回乡,任顺庆府中学堂国文、历史教习兼斋务长。
  其父是当地袍哥舵爷,他受父亲的影响,积极支持学生参加立宪运动。
  因他曾亲率学生及绅、商、工、农各界代表两千余人赴督府请愿,要求速开国会,而名声大振。
  后来,罗纶被西充原籍选举为议员。四川咨议局成立时,罗纶被选为副议长,与议长蒲殿俊一起,领导四川省的立宪运动。
  王人文听了蒲殿俊等人的诉求后,接受了股民向朝廷递交的《请愿书》。
  他对股民的遭遇表示同情,主张川汉铁路所存七百多万两白银的现款,应尽快全部退还给川人。
  为了安抚股东,平息民众的怒火,王人文答应立即向朝廷上奏《请愿书》。
  四川“护理总督”王人文在奏章中强调:川汉铁路关系到本省权利存废,川人对于铁路,所受痛苦本深,希翼路成或有取偿之望。一闻改归国有,群情自多疑虑。因此,希望朝廷收回铁路国有的“上谕”,维持铁路商办的原案。
  清廷接到王人文如实反映川民正义要求的奏章后,不仅对其奏请政府收回“上谕”的主张置若罔闻,反而认为王人文软弱无能,加以严厉斥责。
  紧急任命端方为川汉铁路督办大臣,负责处理相关事务。
  袁世凯为了讨好清廷,亲自给端方写信,敦促他迅速实施铁路国有政策,铁腕压制股东的诉求。
  邮传部大臣盛怀宣和铁路大臣端方,共同签署“歌电”传给王人文,断然拒绝了奏章中四川股东代表的所有要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