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烈士与壮士(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要带头打好宣传战,营造出狂热的保路运动氛围。
  这时,参会民众“慷慨痛心,低徊泣下,四方万众,莫不同悲。”
  追悼大会结束后,接下来,罗纶组织召开欢送刘声元去北京请愿的大会。
  铃声再度响起,这次军乐队演奏的是送别的乐曲。
  罗纶简单介绍送刘声元上京请愿的目的后,刘声元昂首挺胸走上台,先向台下的听众深鞠一躬。
  然后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
  “父老乡亲们,今天我刘声元是来与诸君告别的……不是小别,而是永别!……声元这次去北京请愿,以破约保路为目的,朝廷如果不答应我们四川人的请求,我刘声元有死去而无生还矣!鄙人的生死没啥,希望同志诸君坚持到底!……”
  列位看官,刘声元,四川万州人,从小在书香氛围中长大,十二岁考取秀才,二十七岁考中举人。
  两年前他加入了同盟会,在四川保路运动中,充当保路同志会的骨干。
  这次刘声元去北京,准备联合在京的川籍官员,抵制“夺款夺路”的铁路国有政策,向摄政王载沣和庆亲王请愿,要求收回“上谕”,毁约保路。
  刘声元“壮士一去不复回”的决心和气势,使台下数万名群众受到感动。
  他们泪如泉涌,会场里痛哭抽泣声不绝于耳。
  无数从外地赶来的农民跑到台前,向刘声元连连作揖和鞠躬致敬,高呼:“刘壮士,我们感谢你!四川人民感谢你!”
  有个刘声元的同乡叫幸自雄,时任同志会职员。
  他拿块白布走上台,从身上掏出小刀划破手指,用热血在白布上写下:
  “赴京诸君鉴:别无赠,惟破指壮其志!自雄书。”
  刘声元与同伴双手接过血书,更加坚定了慷慨赴死的决心。
  却说刘声元一行到北京后,由于没有门路,对求见京官的套路又不熟悉,经多方奔走求见,都被相关衙门拒之门外。
  稍有反抗,则被驱逐出门。
  无奈之下,刘声元写了请愿书藏在身上,在摄政王载沣入朝的路上,冒死冲上去拦轿,准备递上请愿书。
  载沣看见突然被人拦住,以为遇到了刺客,惊出一身冷汗。
  几个保镖扑上去,将刘声元等人按在地上,从身上搜出了请愿书。
  此时,摄政王惊魂未定,甚为恼怒,把请愿书摔到地上。
  即命将刘声元等人五花大绑后,打入天牢,听候处决。
  在北京的川籍京官知道后,想要搭救刘声元的性命。找人去说服他装“疯子”,以便向摄政王求情,希望能保住性命。
  刘声元听后大怒:“我欲洒一腔热血在京门,以示我川民的浩然正气和保路决心,奈何以装疯子救我?声元对诸公的盛意,绝不能接受!”
  却说保路同志会送走刘声元等人北上请愿后,蒲殿俊担心刘声元在北京不熟悉门路,不一定能将请愿书递交给朝廷。
  他决定双管齐下,与张澜和罗纶召集保路同志会一百多名股东会员代表,再次去总督府面见“护理总督”王人文。
  罗纶针对四国借款合同和“歌电”,起草文书逐条予以驳斥,指出借款合同“丧权卖国”“出卖川人”。
  王人文在总督府会见了蒲殿俊等人,罗纶递交了文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