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周昉祯显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我学问不佳,这才弃儒从医。”
  郁容默了默,道:“听闻周家是累世大儒之家。”
  周昉祯点头:“家父正是邹良学院山长。”
  厉害了……
  然而,山长的儿子,文笔居然差到一定程度,也是奇了。郁容还以为,古代读过书的人,大多比自己有文化呢!
  周昉祯说着,大概有些不好意思:“我以前顽劣不爱读书,”摇头,“书到用时方很少。”
  郁容叹了口气,继续翻开着周昉祯的书稿,许久,忍不住摇头。
  有理想是好事……
  他就说,明明有个金九针防御的伯父,这人写书怎么请自己“过目”。
  周昉祯期待地看向青年大夫。
  迎着那隐含炙热的目光,郁容硬着头皮,开口道:“书中关于医术的描写,有些地方是不是涉及神鬼了?”
  周昉祯“咦”了一声:“我都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
  郁容直言:“那你遇到的肯定是骗子,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药是能包治百病。”
  周昉祯叹了口气:“果然吗……我再改改吧?”
  郁容微微笑,不再多嘴。其实,这个人的文笔虽然不好,故事写得还挺引人入胜的,如果不当成医学论著看的话。
  如这般小插曲,倒是让忙碌到快窒息的人,偶尔放松了一把精神。
  忙着忙着,六月过去,七月亦逝,转眼便至中秋。
  第93章
  时至秋分, 暑气渐消,终于过了温病最高发的季节。
  经过两个月的救治、防控, 前后有上千医者的尽力施为, 亦有逆鸧卫竭能把控局面,霍乱疫情彻底得以控制。
  至中秋当日,整整一旬, 总算没再出现第二例感染者了。
  所有人紧绷的神经,到这时蓦地松弛了下来。
  却不能完全懈怠。
  霍乱之疫着实可怖,不容半点轻忽。
  实际上,不说这一回大疫所投入的诸多人力、财力与物力,也不提在堰海与广笠两府引发的动荡、百姓所承受的损伤, 仅仅是死亡数目,前后就达到了七八百人。
  即使包括郁容在内的所有医者, 已经做到了当前条件下, 所能达到的尽善尽美的程度,可总有一些救治不及的重症者。
  这些人多数,或年老体迈,或是本身肾心功能有恙——就像周昉祯的小厮阿鲁一样——呕泻之证好不容易稳定了下来, 却由于引发了急性心衰、肾衰竭等并发症,等不得施救便猝尔亡死。
  还有人疫病是治好了, 却元气大伤, 病愈之后调养不当,又染上厉害的伤寒,心情惧怕之下讳疾忌医, 待得病情瞒不住了,遂是无力回天了。
  郁容踩着一片荒涸的黄土,立于高处,眺望着小半里外人员忙碌的场景。
  是逆鸧郎卫们在处理“新鲜”死去没多久的几具尸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