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三章、无独有偶(1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葛帆点点,穿织于如绸带般的江面上。
  船工们喊着悠扬的号子,奋力划船顺流而去,吸引了几星鸟雀在追逐着,用灵活的舞姿滑翔出轨迹,将苍穹与江面划出分割线。
  那是临江县各大豪族们,让家中富闲的僮客赶在春耕时节来临之前,去追逐私盐利润的船队。
  江畔矮丘上,甘宁孤身负手驻立,目光久久的印在江面上。
  神情有些落寞,眼光有些寂寥。
  他觉得自己的心情,也如同着波光粼粼的江水一样,不停的荡起涟漪来。
  难以平静。
  出身于富庶之家的他,自幼衣食无忧之下,也曾经憧憬过出人头地、建立功业,让自己与宗族名扬天下的梦想。
  只是巴蜀自古闭塞,让他不知道路在何方。
  直到数年前,大汉朝爆发了黄巾之乱,天下纷纷扰扰之时,也诞生了许多让以战功封侯的人物。这让尤喜兵事、依旧年少的他,觉得自己也会有封候拜将的一天。
  那时候,他就开始游荡乡里,阴结郡中少年,呼啸巴郡之东。
  想以此将自己的名声传扬出去,让世人知道在临江有位豪杰,性格豪爽磊落,恩怨分明,且深谙兵事;好让官府衡量一下,为了减少地方混乱和“以贼制贼”的做法,是不是将自己招安当将率?
  譬如当年在河西四郡为祸的马贼郭汜。
  董卓在讨伐羌乱时,就将他给招安当部将了。
  只不过呢,甘宁这几年的行事,没有把握住“度”,有些用力过猛。
  他终究还是年轻。
  聚拢的手下,也都是少年郎为主。
  缺乏人生履历的年少轻狂,就意味着鲁莽,崇尚快意恩仇,行事很少考虑后果。
  比如原先想以武力打出“持刀横江,披靡八荒”的名头,结果常常因为性子冲动,变成了劫掠屠戮过往商队的恶名。比如原先想树立“恩怨分明,有恩必报,一诺千金”的形象,结果演变成了今日“敬之苟安,不敬则屠”的性狭。
  是的,他名声是闯出来了,在巴郡无人不知,在益州也排得上号。
  但都不是什么好名声。
  粗猛,少文,不脩,好杀,奢绮.........
  和他当初想的如“豪迈、果敢、机敏、磊落”等等,一点都不同。
  也让巴郡的乡里,视他如虿,畏之如虎。
  那时候,他还没有领悟到这点。
  只是觉得自己“负毦带铃,披锦扬帆”的名声无人不知,被朝廷征募的向往越来越近。
  直到去年,马相托黄巾之名自称天子作乱益州,他才真正醒悟了。
  那时候,无论益州官府还是朝廷,都没有人想着征募他为吏,助力平定叛乱。
  相反,巴郡各县还是严密防备于他。
  连临江甘家都被隐晦的警告了一声:如果甘宁胆敢在这个时节闹事,他们就将上表朝廷将甘家定为马相的帮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