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另一边百杂行也开始出面同烧毁了铺子的人家商量收买铺面的事情,也没有趁机压价,话里话外都是叫他们得了银钱好另外寻地方做买卖的意思。
  就在衙门众人惴惴不安等着看行事效果的时候,忽然传出县城里有几个地方开门卖米粮了,价格还比之前的略低一些。
  首当其冲的就是填塘楼。他们家朝着四路一下子开了四间楼开卖米粮,价格比平日高三到四成不一。——之前米市上可都快翻番了。他们这回的新粮不多,倒是许多陈米。也不哄人,不同年数的陈米都标清了年数和价格,反正保证能吃,只是滋味差些,听凭各人自选。
  有些三年四年的米比从前常白米的价儿还低上一些,许多人就索性买这些了。
  没两日,祁家的米行也开了。
  刘玉兰去问自家婆婆,她婆婆道:“还是省点心算了!如今各处的话都不好信,上回说环泗县粮价已经涨了快三倍了,我们赶紧叫了人先分小船运出去,到运河上再翻大船,跑到那里一看,翻什么番!涨价的是一种颜色发绿的什么米,寻常的米粮也就涨了三四成。
  “看我们老远赶过去的,晓得在那里没根基,大批买的话还要跟我们压价。当时我一生气就叫老财头带几个人留那里自己卖了!气是争了,回来一算账,里外里、净光净,还不如搁县里卖呢!铺子都是现成的,哪怕价格略低些儿,省力气不是!”
  刘玉兰笑:“这回您又不担心衙门要收您税了?”
  她婆婆笑道:“喔唷,不是认错了嘛!开天辟地头一回,我活这么大还没听说过哪个衙门会认错呢!这人要知错能改都是个善人了,何况衙门这么不顾面子,把事儿扒拉开了说给大伙儿听?再看后头的安排也挺对路。可不是么!你随便人卖去,你这里价儿高,自然旁的粮食都过来了,价儿就下去了。这就不是靠谁规定能规定出来的事儿!”
  说完了又看看刘玉兰道,“再说了,这回挑头的是谁家?填塘楼!他们家做买卖有不赚钱的没有?有少赚钱的没有?嘿!咱们没人家聪明,那就跟着聪明人干,也不吃亏。”
  刘玉兰大笑:“您这道理摸得可真透!”
  米铺陆陆续续开了一些,这日忽然河上来了大船,在城外码头分装了小船往里面运。里头许多粮食还没见过的,一问起来,说是番粮。
  什么?番粮?番国的粮食也卖咱们这里来了?!
  果然第二天填塘楼和几处大米行就卖上稀奇粮作了,价儿还比寻常稻米便宜许多。民众不管家里有米没米的,都想买些来尝尝鲜。
  几个原本还打算手里撰着粮食的米商就有些心里没底了:“这番粮有多少?别要多少有多少的,那人都吃那些东西去了,谁还来买米?”
  想了一宿,赶紧,还是趁着如今价儿还算高的时候卖掉些吧。要不然等转过年去能看清楚夏粮收成了,那些老财主库里的陈米就都得运米市上来。那我收来的这些新米还怎么卖得上价儿去?!
  之后连着腊前集、官集、年集上,都出现了许多米粮。不止寻常的白米白面,还有从南边和北边来的米粮,番国的米粮,更有不晓得哪里冒出来的各种杂粮。
  尤其听说洛兴仓的最后一批粮食,也赶在腊月前分发至山南道各州府了,经由官行以官价上市销售。康宁府各处的米价也应声回落,好些米商们都想不明白了:“这一样的米,前两天你们还排着队生怕买不到呢,怎么如今又变得不着急?是你们家里的米忽然多了?还是我这里的米忽然不对味了?!”
  齐翠儿也跟陶丽芬抱怨:“早知道就不囤这么许多了!你看米市上那许多新鲜米粮,有心买来尝尝吧,家里还这么些谷米呢!总不能这头叫它发霉,那头又另外花钱买去。真是烦心,早知道趁之前贵的时候卖掉几袋了!”
  陶丽芬笑着摇头:“说这些有什么用呢?人生难买早知道啊!”
  第267章 劫后
  到请年神的时候,已经没什么人提起“限售”“米价”的事情了。
  灵素这年底分出去的神银比从前年岁都要多,还在来去如风的路上碰上了几回熟人,——黄源朗和大师兄家的几位管事。想是今年要跑的地方多,光他们自己忙不过来了。
  倒是冬至的遇仙会场面极其盛大,周围县里连府城都有人赶来凑热闹。
  还有人问:“听说你们县里的知县老爷跳进湖里成神了?”
  又有人信誓旦旦:“不是不是,这位大人本来就是天生根骨神异之人,这回是得了感召,顿悟了!”
  不管真假,反正人信了,这遇仙湖边上神庙的香火也更旺了,连带着出了许多稀奇物什。
  平安符长命符之类的自不用说,如今还多了五谷丰登符和六畜兴旺符。从前是病了去神庙讨香灰来泡水喝,如今又多了一个法子,——多化点水洒田里,恢复地力日夜不歇!灵素听了都琢磨,这难道也算追肥?
  在她粮铺里帮忙的妇人也同她商议,说想要在月半和初一的时候各歇一天,好去遇仙湖边的神庙上香祈福。她原本是一个月歇五天的,只是不一定能凑到这日子。
  灵素答应了,又问她:“这一去也不少花销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