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了康熙 第888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由于是先规划,后建设的缘故,玉柱的皇宫正好位于武昌城外的郊区,并涵盖了东湖岸边的整个梅园。
  嗯,玉柱住得很舒服的梅园,以后就是皇帝的御花园了。
  为了不影响都城内的交通,玉柱的新皇宫,就建在了湖边。
  就在皇宫的附近,几乎全是朝廷的官署,及住宅区。
  这就相当于,在武昌的郊外,另建了一座新城。新城里边,主要是朝廷的各种官僚机构,及官员们的住宅。
  这就在最大的程度上,避免了衙署太过分散的格外扰民。
  如今的规矩是,官员出行,鸣锣开道,驱散闲人。
  这么多朝廷的官僚,聚集到武昌府城内,焉能不扰民?
  再临武昌之时,风景如画的梅岭二号,理所当然的成了玉柱的驻跸之所。
  这一次来武昌之后,短时间内,玉柱不打算走了。
  所以,全班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们、军方的统帅机构,以及六部的实权尚书们,也都跟着来了武昌。
  关于迁都的事,玉柱的态度之明确,谁反对,谁就马上下台走人。
  如今的北都,除了缺水之外,还有一大弊端,即:大型海船只能靠港大沽口。
  从大沽口到北都的朝阳门外,还有两百里地。
  这就在无形之中,增加了都城内部的运输成本。时间一长,消耗必大。
  与此相反,武昌府完全没有缺水的问题。别说千万级的住户,就算是都市圈的人口过了亿,也不可能缺水。
  更重要的是,大型海船,可以从长江入海口驶上来,直达武昌的码头。
  别的且不说了,单单是京师暂时缺粮食的时候,玉柱只需要一声令下,江南以及海外的粮食,就会源源不断的沿着长江的航道,运输到武昌城下。
  近代以来的列强之国都,哪个没有顺畅的海运或河运?
  所谓山河之险,随着热兵器的持续发展,越来越无足轻重了。
  玉柱的整个迁都计划,属于是提前有规划,推进有步骤的阳谋。
  嗯,军机、内阁和六部尚书们,都到了武昌,各部侍郎、郎中和员外郎们,来不来?各部主事和吏员们,来不来?
  迁都,是天大的事儿,牵涉的既得利益集团,异常之大庞大。
  只要展开争论,就必然会拖延下去,无法及时做出决定。
  所以,玉柱的迁都策略就是六个字:不争论,只实干。
  早上,叫第一起的时候,张廷玉有些担忧的说:“皇上,新建的强国书院,地位和俸禄实在是太高了,惹得全国士林非议不断。”
  张廷玉再有能力,毕竟是封建士大夫阶层的代言人。
  历史上,整个欧洲已经进入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夜,而大清的封建士大夫们,完全不知道天高地厚,一味抱残守缺,最终,他们和大清一起被扫入了垃圾堆里。
  玉柱看了眼蒋盛,嗯,这家伙虽然低着头,一直没啃声,他的心里只怕是也很赞同张廷玉的看法吧?
  “诸卿,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玉柱一张嘴就定了调子,“你们都看不上的西洋的奇巧淫技,实际上,威力异常之巨大。别的且不说了,帝国陆军仅仅是购买了英国的武器和装备,就把准噶尔汗国和霍罕国,给打灭了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