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吃瓜成为香江首富[九零] 第14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以前《东江日报》销量虽然不错,但和同公司的另两份娱乐报纸没法比,放眼香江在同类型的综合类报纸中更是排不上号。
  没办法,综合类报纸和娱乐类报纸不太一样。
  绝大多数人买娱乐报都只是为了打发时间,只要报纸爆出大新闻,就能提高知名度,销量也跟着大涨。
  市民购买综合类报纸时,则更在意权威性,所以他们会优先购买成立时间久,已经打出名气的报纸。
  《东江日报》成立后虽然报道过不少社会新闻,因此迅速积攒起了名气,但和《信报》《东方日报》这些权威性报纸没法比。
  这次舆论战,这些综合类的权威报纸倒没怎么掺和,但也正因为他们的沉默,让《东江日报》狠狠出了次风头。
  而且深夜非法飙车这件事已经影响到了香江很多市民的睡眠,其他报纸都毫无作为,只有《东江日报》进行了深度报道,并配合警方解决了这件事。
  再回想起《东江日报》成立后报道过的社会新闻,大家自然会觉得这是一份为他们普通人发声的报纸。
  虽然权威方面,《东江日报》依然没办法和那些成立已久的报纸比,但也确实因为近期发生的事,能够在香江新闻界占据一席之地了。
  东江报业旗下报纸销量好,东江印刷厂的生意自然也不会差。
  如今这两家企业,每个月都能为温月带来不少收入,加上总裁年薪个人基金家族基金还有温荣生给的零花钱,温月荷包很快鼓了起来,最近开始考虑投资的事。
  说起投资,最稳妥的肯定是买房。
  虽然香江房价已经很高,稍微好点的地段都要五万一平,但未来二十多年里仍有很大升值空间。
  只是要买房,现在并不是好时机,九七年华尔街大鳄围剿港币想从香江捞一笔,虽然香江在祖国的支持下挺了过去,却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房价也跟着大跳水。
  所以过两年投资房产比较好,现在买房长远来看不算亏,但跟两年后比起来买多亏多。
  如果现在要投资房产,温月倾向于去内地,九十年代中内地房地产也就刚萌芽,未来十年内会迎来一波大拆迁,能挣不少。
  但温月这辈子是香江户籍,拿着钱去内地开公司投资商业地产还行,私人囤积房产限制颇多。
  更重要的是,温月近期没有去内地的计划。
  当然她也可以把钱投进易淮的项目,虽然钱不多,但他肯定不会拒绝她,何况她用于投资的这笔钱,其中不少,或者说大半都是易淮的分红。
  温月当然也有分红,但这笔钱都是直接划进她个人基金的账户,由职业经理人来打理投资。
  至于其他收入,温月觉得是不少,但这些零零碎碎的钱,和易盛这种在香江都排得上名号的公司分红比起来,实在不算什么。
  易淮拥有易盛的绝大部分股份,只要易盛不垮,他就有源源不断的金钱入账,所以他并不在意这半年或者一年一次的分红。
  钱从易淮公司里出来,温月就不太想再投进易盛的项目里,到时候公的私的混在一起太难分了。
  考虑过后,温月暂时pass掉了投资房产的选项,将目光放到了投资电影和股市上。
  温月比较倾向于电影投资,不管在什么年代,娱乐圈来钱总是很快的。当然风险也大,电影爆了肯定好说,要是亏了那真是裤子都要赔掉。
  不过温月没这顾虑,虽然这个世界的娱乐圈和她知道的不太一样,但很多人能和她前世知道的对应起来,很多电影也是。
  这方面系统还能帮着参考,虽然它有局限性,只知道原著里提过的电影票房如何,但这也够了。
  所以投资电影就算不能大赚,保本肯定没问题。
  也不用担心好的项目轮不到她,她和庄家姑侄关系不错,算是有这方面的人脉。
  股市就更不用说了,有钱就能入场,问题只在于炒股和投资电影差不多,甚至风险还更大一些,相应的回报也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