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养太子妃 第8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待到洗净一日疲惫与脏污,她与裴琏一道用过饭食,夜已经更深了。
  北地的冬日冷得更快,虽才刚入十月,夜里的屋子里也冒着干冷的寒意。
  明婳本来还想与裴琏在榻边说话,但洗完澡坐在外头怪冷的,于是脱了鞋,钻进了被窝里。
  裴琏见状,疑惑:“不是有事要说?”
  明婳在帐子里朝他招手:“殿下也进来,我们在床上说,也暖和些。”
  裴琏看了眼手头收集的那些账册,再看看床帐里殷切招手的小娘子,沉默片刻,还是提步先入了帐中。
  却没脱鞋床上,只在床边坐着,平静的黑眸看向她:“还有何事?”
  若还是柳花胡同里那些琐碎事,便也没必要再多听。
  却见明婳一脸献宝的得瑟模样,神神秘秘凑到他面前:“我帮你打探到了一个大消息,有关罗氏的案子哦!”
  裴琏眉梢轻抬:“嗯?”
  “胡同里住着的人,有好些都是永熙二十年那场旱灾的灾民,他们说那年先是旱灾,后又是蝗灾,田地干涸,颗粒无收,不少人家卖儿卖女,家破人亡。我就问他们,当地官府没有放粮赈灾吗,那样大的旱灾,朝廷难道不知道吗?他们就与我说,官府放粮了,但都放给了那些官老爷的老家村镇,对其他村镇便说没钱了。当时的县令便想了个“捐监”的法子,鼓励有钱的乡绅地主和读书人,按照规定的数目捐交谷粮,便可获得国子监监生资格……”
  说到这,明婳顿了下,道:“譬如董老爷子,他从前是乡里的教书先生,家境还算殷实,为了个他儿子博得一个监生资格,他东拼西凑攒够了一笔银子去买粮。哪知到了粮铺发现粮价飞涨,但为着儿子的前途,还是咬咬牙买了。未曾想交到衙门后,衙门先是一拖再拖,到后来又说他捐的谷粮数目太少,得先给那些捐多的富户安排。”
  “明明官府已经用这个名目收到了不少谷粮,却迟迟不放粮,于是市面上的粮价居高不下。后来董老爷子方知官商勾结,他们交上去的谷梁,转手又被送去了铺子里,继续高价卖给百姓。官府与商户们两头吃,赚得盆满钵满,百姓们却是被榨干最后一滴血汗钱。”
  “董老爷子和他的儿子没想到官府竟如此无耻,便召集一群受骗人前去官府讨说法,却被官兵以“暴民闹事”镇压。董老爷子的儿子也在那场暴乱中被抓进牢中,因交不出保金,很快便在狱中染了病,放出来后人没撑上几日,便撒手人寰。”
  再之后旱灾愈发严重,官府只顾牟利,谎报灾情,欺上瞒下。
  董老爷子丧子不久,儿媳改嫁,孙子孙女染了疫病先后离世,他本想投河轻生,却撞见了被家人抛弃的小泥巴。
  那时的小泥巴七岁,与他孙女一般大,他便将她当做孙女养在了身边,一老一少相依为命至今。
  之所以会提到“罗氏”,是因着明婳听罢这些遭遇,愤怒道:“小小县令竟敢如此胆大,州府的上官都不管的吗?”
  这时原本躺在一侧的郑婆婆,奄奄一息开了口:“管,怎么管?官字两个口,对上一副嘴脸,对百姓们又是另一副嘴脸,何况他们那些当官的连自己人都杀,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明婳闻言,惊愕失声:“杀自己人?”
  郑婆婆道:“五年前县衙有个罗主簿,也不知他是如何得罪了上官,总之县老爷吩咐县里的衙役半夜放火,将他全家十三口都烧死了!那衙役喝醉酒了,和他同行之人在巷子口撒尿时提起这事,我亲耳听到的!”
  明婳万万没想到误打误撞,竟寻到了罗氏纵火案的真凶。
  问起郑婆婆为何不出去作证,郑婆婆瑟缩着,道:“他们连主簿都敢杀,遑论我个乞丐婆,我说的话,也得有人信呐!”
  “只可怜那位罗老夫人,每次见着她击鼓鸣冤,我这心里就如刀绞般,想与她道明真相,又怕惹祸上身。我自己都是泥菩萨,又哪有气力去帮旁人呢……可能这就是我们这些人的命吧,前世造孽,今生来人间就是受苦的……”
  听到这些话,明婳心情很复杂。
  她可怜罗氏瞒在鼓里申冤无门,却也无法指责郑婆婆的怯懦胆小,不出面作证。
  勇气,实在是一种很珍贵的品格。
  尤其是寻常人的勇气。
  无论如何,得知当年的真相,明婳当时就恨不得飞到裴琏面前,将一切告诉他。
  现下她将在柳花胡同的见闻一股脑都说了,双眼放光地看向裴琏:“殿下,而今有我们给郑婆婆撑腰,她一定愿意出面作证,我们也能将纵火凶手绳之以法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