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没。”竹清清了清嗓子,变得正经。一个少师,虚衔,也不需要如何谋划未来的路,且走一步看一步。
  北安州的新年充满了热烈的氛围,家家户户门户大开,这儿没有小偷,他们是不怕的。竹清走在路上,被路人塞糕饼,在零下几度的天气里,糕饼早就冻的邦邦硬,也不怕碎了。
  “真是热情好客。”竹清好不容易才从人群中挤出来,她与干娘一样,怀里抱了一大捧糕饼。
  一转头,萧扶风还没出来,人们正围着她,高呼,“萧大人萧大人……”然后围着她载歌载舞,就连三岁的小孩子,也被父亲举在肩膀上,加入了这场喜气洋洋的欢歌当中。
  “干娘,跳麽?”竹清像个绅士,优雅地伸手,陆霜玉把手搭上去,两人手牵手加入了包围圈中,跟着人潮高呼,“萧知州萧大人。”
  萧扶风受尽了百姓的爱戴。
  这也是为何她能一直当北安州知州的缘故,要是换一个人来,指定没有萧扶风这样的名声。
  在书院开学前十日,竹清带着陈学恒她们返程了,萧扶风与她约定好,下回再到北安州,她好好招待她。
  *
  书院内的帮工们开始打扫卫生,扫走枯树枝,竹清交代道:“像这种尖锐的树枝要砍掉,小孩子没有定性,万一拿树枝来顽伤到了其他人就不好了。”
  正月十八,晖桐书院与碧桐书院同时开学了。
  竹清主要关注晖桐书院这边,她跟着毕先生走进学堂,等学子们拿出寒假作业,她就与几位先生一起检查作业。
  “你怎麽没有做?”毕先生严厉地看着一个男孩,竹清抬头看去,她记得那个男孩不小了,十二岁,差不多是学子中最大的。
  “俺,俺……”男孩语无伦次,毕先生又说道:“俺甚麽,说京话,来日去了外头被读书人耻笑口音,你岂不是要怪到我们身上?我们作为先生,第一堂课就教你们说话,你们可要好好学。”她说罢,又拍了拍桌子,“李小水,所以你好生说说,怎麽没写?”
  李小水吭哧吭哧地说道:“先生,回先生的话,是我娘亲,我娘亲说作业做不做都无所谓,就带着我去走亲了。”他没敢说一听见娘亲这样说,他就欢喜疯了,完全没有想起来先生要检查作业。
  “定性不行。”毕先生说,三岁看老,更何况,李小水不小了,十二岁,却依旧控制不住自己,这样的学子,别说考秀才,只怕连学好算数当个账房先生都难。
  “山长,如何处理?”毕先生询问。
  “记起来,这个月月假时你跟着去他家,与他亲人聊一聊,若他家人态度不成,你知道该怎麽做。”竹清没有当着学子的面说退学,不过李小水不小了,也能猜到,顿时悲从中来,想哭出来。
  叔叔伯伯都说到书院里是来享福的,他如果就这样回去,就会变成隔壁村王狗蛋一样,只能跟着他爹下地干活,累得跟头牛似的。
  竹清检查的这一列学子是大山村的,每一个都完成了,她检查到最后一个,说道:“你的字要写的规整一点,我们不要求你们短时间内写字有风骨,但是规整还是要做到的,起码能让先生一眼就看明白你写的是甚麽字。没有了纸张就去领,这点不需要你们担忧。”
  “知道了,山长。”叫清云的小娘子应了,满脸笑意,她喜欢书院,能让她读书,先生们也很好。
  竹清走到讲台上,看向下面的四十一个学子,说道:“新的学期,希望你们更加努力。”也不知有多少人能坚持下来,坚持不住的,肯定不能再读下去了。
  不独他们,就连家庭也是书院考虑的重点,像李小水那样,父母都不重视的,觉得写不写作业无所谓,这种学子也很难掰正,便也不能留下。
  她开书院可不是作慈善,如果这种不重视学习的学子都留下,那书院岂不是乱七八糟的了?
  一晃时间过得极快,到了五月份,竹清与干娘开的店铺已经扬名隔壁青州,甚至连知州娘子也得了空就去铺子里做美容,有了知州娘子带头,不少有名有姓的娘子们也跟随。
  竹清推出了会员制,获得一致好评。她们这些富贵娘子要的是甚麽?不就是独一无二,不就是这份特殊对待麽?如此,脸上有光,又浑身舒坦,再好不过了。
  晖桐书院的学子们已经显露出各自的个性,一部分不好学,只是因为书院提供的优渥生活才跟着先生们读书;一部分则是拼了命的看书,有不会的也积极询问先生,不管天赋如何,起码这一份认真就已经让人侧目了;一部分则是自己有心要学,又抵不住同窗的邀请,课下顽去了,导致几次月考越来越差。
  在五月份的月考出来后,竹清看了所有的卷子,第一名是大山村的王立秋,第二名也是大山村的,与王立秋是堂兄妹,叫王石头,第三名则是……
  她带着卷子到了课堂上,与他们说道:“你们是第一批来到晖桐书院的学子,先生们很看重你们,有不会的,手把手教。”他们刚来时还不认识字,就连练字也教了有段时间。
  “很快,书院就会招收下一批学子,你们以后就是启蒙一班的学子,新收学子则是启蒙二班的。唯有达到要求了,才能到隔壁的碧桐书院升入黄支院。”竹清停顿了一下,等学子们都听进去了,又继续说道:“可别忘了,碧桐书院的黄支院,是启蒙班,教的知识比我们启蒙班的要深许多,到了那边,你们才能初初领略科举的不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