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皇帝身边的大太监扑通一声就跪下了,嗓子掐得细细尖尖地说道:“太后娘娘,奴才有罪。”顿时磕头磕得不停。
  “行了行了,仔细伤了身,反倒不能服侍皇帝,起来。”太后开口,大太监这才敢起身,他心里委屈着呢,陛下忙于朝政,他劝陛下喝汤水陛下都不喝的,这儿哪儿能怪到他身上呢?
  “母后,您有甚麽事要与儿子商量?”皇帝询问,母后向来是无正事不找他商量的。
  “没事儿就不能找你了?你的身子要紧,哪怕是喝汤水,那也是一件大事。”太后先是不赞同地说,随后才把目的说出来,“你把竹清叫走了,这后宫的尚宫局可怎麽办?我原本还想着让她回来,担任尚宫这一职位。”
  哪儿知道皇帝突然派了任务给她,这一下子可就捉急了,去哪儿寻一个信得过的人管理尚宫局呢?
  “母后宫里不差能人,随便派一个去都是好的,前朝却是缺不了竹清。”皇帝说,毕竟竹清是他从小到大一直见着的人,信任她,换了另外一个人,他都不放心的。
  像谢丞相,从前不也是全心全意依附他?待手里掌握大权之后,也变得让人憎恶。
  “不好找啊,我放心的本事差了一点,有那本领强的,却不得我相信。”太后思索起来,“我还没问你,你真的决定不立继后?可别我派了人去,你转眼立了皇后,倒让新的尚宫里外不是人了。”
  皇帝点点头,“母后只管放心,儿子不打算另立。后宫交由淑贵妃管理即可,再由良妃与贤妃协理。”
  “嗯。”太后慢慢思考,她把目光放在菊儿身上,“菊儿手脚麻利,但肚中墨水不多,恐怕难以服众。霜雪文采斐然,但遇上事情很难变通……红花倒是不错。记得竹清在宫里时,红花便是她一手提拔的,又肯吃苦。”
  红花?皇帝好似听过这个名字,“是不是母后之前与儿子说的,天不亮就开始看书,为了考尚宫局女官能不睡觉的那个宫女?”
  “你还记得呢。”太后回忆了一下,“是了,先前我睡不着出去走走,恰好看见她坐在拐角那里看书,腊月寒冬的也不怕冷。后面果真考上了尚宫局,如今当了司仪。”
  “既然是从承乾宫出去的,又是性子不错的,那便把她提为尚宫?”皇帝提议,太后仔细想了想,欣然答应,“行,就她了。”
  翌日,听见了太后口谕的红花懵了,她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还能当上尚宫。
  “恭喜尚宫大人。”甭管其他人如何想,反正脸上都有笑容。谁也没想到会是红花当了尚宫,不过一想到她整日看书,心里也就释然了,努力的人,合该被提拔。
  当年那个惊慌失措逃跑的女子,如今也成长为一代女官了。
  *
  萧扶风述职完就与竹清踏上了去宜州的路,她兴致勃勃地说道:“宜州官员倒是下手快,我述职的时候还听见了宜州知州递了折子上来,要成为头一个开办平民书院的典范,还求陛下给一个表现的机会。”
  “宜州刚清洗完,从上到下换了一批官员,他们正需要政绩呢,可不是积极得不行。”竹清与萧扶风正在下棋,她说道:“我们两个去了,也不知道他们配不配合。”
  “意见相左是肯定有的,大方向不出错就成了。要想复刻我们两个的做法,那可不成,每个县每个镇都有各自的情况。”
  听见萧扶风的话,竹清总结为四个字,“因地制宜。”
  宜州繁华富庶,每年交的税收都是排前三的,来宜州任职算是高升,然而宜州知州却苦着脸,要开办书院不难,不缺银子。但是宜州这地界,书院也就三所,正正经经的读书人都不在宜州读书的。
  缘何?盖因宜州城内多花船,船妓貌美名动天下,吸引了无数读书人前去作诗起歌,如此才让宜州发展起来了。既是风流之地,文风自然算不得鼎盛,有脍炙人口的歌曲与诗词,也被视为淫词浪语。
  “少师大人还有萧侍郎到了没有?码头那边可有接到人?”莫知州问,“盯紧了,有大船靠岸第一时间通知本官,千万不能怠慢了两位大人。”
  “是。”
  却说竹清与萧扶风坐上了南下的大船,途径徽州,见到了正出游的英山侯,正是从前的英山伯,竹清为她请功,陛下龙心大悦,当即升了她的爵位。
  “你们两个怎麽在这里?”英山侯赶忙让船靠近,又说道:“要不要上来一起玩,我这儿正热闹着呢。”
  “不了,还得赶路。”竹清摆摆手,萧扶风也说道:“下回再与你把酒言欢,先走了。”她看着英山侯左拥右抱的模样,有些扛不住。
  “英山侯,怎麽,呃……”萧扶风欲言又止,“我从前了解到的她好似挺为民为国的,怎麽这会儿在船上喜爱美色了?”
  “这有甚麽,不妨碍其他人就可以了,管她抱谁?她把干女儿教出来了,心里放松,所以就去寻乐子……”竹清与萧扶风嘀嘀咕咕,直到大船在宜州城靠岸,她们才止住了八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