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野望(二)1/2(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问题是,曹朋也没有把握能说服曹操改变原有的主意。他之所以劝说贾诩不要进谏,也是担心曹操在得意忘形之下,生出抵触的念头。曹操这个人,喜欢和人对看来。你不让我做什么,我偏要做什么而且还好面子,哪怕明知道错误,也是死不认错的主儿。在曹操一生,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发生。
  吕伯奢,那个在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逃难途中收留他的老人。
  只因一个误会便杀了吕伯奢全家。后来明知错误,仍坚持道: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赤壁之战的时候周瑜设计,蒋干盗书使蔡瑁张允被杀。曹操后来明白过来是上了周瑜的当,可对外坚持说蔡瑁张东密谋造反。诸如此类的事情有很多,也说明了曹操的性情。
  对于征伐江东一事而言,贾诩不够资格劝说曹操,曹朋也没有这个资格。
  恐怕在曹操的心腹之中,有资格劝说他的,只有郭嘉和荀或两人,偏偏这两人,还都不在襄阳。
  这是一个大方向的问题,不比之前曹操对待张松的态度。
  态度可以改变,可是策略一旦制定,再变动,就没有那么简单。
  如果曹朋贾诩此时劝谏,弄不好会让曹操产生抵触之心。那么等郭嘉来了,也未必能说服曹操。倒不如只陈述利弊,不言决策。如何抉择,是曹操的事情,等郭嘉来了以后,再言其他。
  贾诩想了想,觉得曹朋说的也有道理。
  “既然如此,就依友学之言。”
  两人又商议良久,确定了具体的方案,贾诩这才告辞离去。
  送走贾诩后,曹朋独坐与帐中,睡意全无。说实话,历史的发展,似乎已经渐渐脱出了他的掌控。未来将如何发展,已经成为他而今,最头疼的事情。如果没有赤壁之战,会是什么结局?郭嘉被他救活了,张松被他说动了,历史,还会如原先一样,沿着原有的轨迹发展?
  重生十载,如今的曹朋,已经不再是那个十年前,刚来到这个时代的懵懂少年。
  随着地位的变化,他要考虑的事情,也不再如原先那般简单一旦曹操避免了赤壁之败,将是怎样的一个局面?
  曹朋想到这里,也不由得一阵阵头疼。
  走出军帐,站在营地中。
  邦邦邦,随着刁斗三响,三更天已至曹朋深吸一口气,负手仰望苍穹,久久没有行动。
  h十件件件件件件h十件件件件件件件h十饵件件件十十件件件件件件十张松在襄阳所受到的待遇很高。
  虽说他相貌丑陋,但才情过人,辩才无双,很快便得到了荆州士人的认可。曹操呢,对张松也很热情,时常把他找来聊天。言语之间,
  难免会谈到益州的风土人情,包括如今的状况。
  也许是先入为主的缘故,张松总觉得,曹操谈起益州的时候,眉宇间透露着一丝得意……
  这也更让他肯定,益州这两年的变化,与曹操有莫大关联。
  只是,曹操不问,他也不说。两人就这么交谈了几次之后,也使得张松对曹操,有了全新的认识。
  除夕夜,曹操在襄阳州廨,设置酒宴,款待文武百官,与荆襄士人。
  所有人都忙碌着酒宴的事宜,而曹朋则显得轻松惬意就在他呆在军营,操练人马的时候,忽闻曹操派人找他前往府衙问话,曹朋连忙把事情安排妥当,跟随曹操亲兵,直奔州廨。
  蔡夫人和刘琮,已带着家人前往荥阳定居。
  曹操也没有派人去追杀这母子二人,在他看来,蔡夫人和刘琮并无大碍,加之有曹朋作保,没必要斩草除根。荆州已经归附,何必在祭起屠刀?更不要说,刘表治荆州十四载,而蔡夫人本身,又代表着荆襄豪门,若杀了,有可能引起荆襄士人的不安,反倒会有不必要的麻烦。
  在荥阳,蔡夫人母子毫无根基,能掀起什么风浪?
  且让她母子,老老实实呆在那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