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论道(5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浮屠之教义,重来生,而轻今世。
  为缥缈之来世,而罔顾现实之根本,是我中原之大患。其宣扬行善,本意虽好,却终不合我中土之态势。天竺,蛮夷之国,愚蠢而无知……………,
  鲁公当登高而呼,引黄老高士,兴我根本。
  则其一,五斗米之称谓,甚俗,不足以登大雅之堂。余闻黄老根本,于〖道〗德之文。何不以“道,而代之?我行大道,可为天下人所共知!”
  曹朋认为,五斗米教这个名字太俗气,局限性太大,也不足以体现出本来教义。故而这五斗米教无法与浮屠教,也就是后世的佛教相比。
  取“道教,之名,令天下人尊崇大道才是最响亮的名称。
  旋即,张鲁来信,表示赞同曹朋的意思。
  “世人皆好神明,天子受命于天……
  我曾闻,极西之地,有神明耶和华者,令世人崇拜。然东西不同道教起于道,当遵奉神明,以令天下人所信仰。上古,有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则太上出。今鲁公当,尊盘古敬女娲,奉太上,方为大道之本。”
  曹朋的这个建议,与后世西方的三圣合一颇为相似。
  盘古为圣父,女娲为圣母太上便是圣子。至于这其中该如何进行编造,就是张鲁的事情。等他召集来一帮子神棍之后,想来也不成问题。
  随后,曹朋再次建议,神权服务于君权。
  只有这样,才可以令道教压制浮屠教成为中原国教。
  至于具体如何操作,曹朋也不是太清楚,他只能提出一个建议供张鲁参考。
  两人就这样书信往来,不知不觉已近了十一月。
  北疆,曹操和*比能在经过连番的试探之后,终于爆发了一场极为惨烈的大战。
  双方共调集兵马二十余万,决战于匈奴河畔,祁连山下。
  双方血战十余日,最终曹操凭借着充足的粮草,以及优良的装备,大败柯比能。经此一战,柯比能实力大损,东部鲜卑再次自柯比能部下分裂而出,越大鲜卑山,遁往扶余国。随后,曹操任张辽为幽州大都督,坐镇辽东,追击东部鲜卑而西部鲜卑在檀石槐之子素利的带领下,向珂比能发起了挑战。柯比能值此状况,也知道再和曹操打下去,难有结果。
  于是,柯比能派人与曹操议和,并提出以安侯河为界同,分而治之。
  曹操也不想继续纠缠下去,于是与柯比能进行一番磋商之后,最终达成议和条件。
  以安侯河为界河,以北地区为鲜卑所治,以南则为曹魏领地。
  曹魏和鲜卑,永为兄弟,曹魏为兄,鲜卑为弟。鲜卑每年向曹魏交纳供奉牛三万头,良马八千匹,珍稀皮毛一千五百车等等。从此曹魏和鲜卑,永不开战。
  由于这次议和,是在鲜卑王帐龙城签订。
  所以史书里又将其称之为龙城之盟。不过,从此以后,龙城不复鲜卑治下,而成为曹魏领地。曹操下诏,置东起大鲜卑山,西至匈奴河,南至受降城,北到安侯河广袤之地为曹州。其含义,就是这个州,是我曹操打下来。而后,曹操在曹州,分置六郡并一一以命名。其中两郡,分别是彰郡和朋郡。至于这其中的意思,虽不言明,但已经显而易见。
  曹操对曹朋的喜爱,可以说达到了极致。
  竟然以朋郡为治所,令无数人,都为之羡慕可羡慕归羡慕,曹朋所享有的荣耀,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得来。几乎曹魏帐下的将领都知道,曹操最大的遗憾,便是恨曹朋不为亲子,时常感叹。
  一个被曹操视若亲生,而且战功卓著,声名响亮,生财有道的家伙,只能羡慕,你嫉妒不得…你要嫉妒,也可以!去嫉妒曹汲,有这么一个好儿子。
  匈奴河一战,也彻底确立了曹操的威名。
  自高祖以来,虽屡有大胜,却从无如此辉煌战果。
  即便是那些看曹操不顺眼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匈奴河一战,是有汉以来,最为辉煌的战果,甚至远胜于霍去病和卫青击胡三千里怕战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