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大战(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样一来,局势就完全无法收拾了。
  颉利可汗果然也不愧是草原上的一代豪杰,在这个瞬间,他做出了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一个决定。
  “不要乱!不要乱!
  “给我冲过渭水,只要杀了梁国皇帝,便可扭转战局!”
  既然双方已经撕破脸,那么此时是绝对不能认怂的。
  而且,也不知道是梁国这些人的疏忽还是怎么回事,他们似乎并没有想到突厥人狗急跳墙跟他们拼命这种可能性,看起来在渭水对岸有些疏于防备。
  若是能以疾风迅雷之势渡过渭水,将这些人一网打尽,那么这一战岂不是就可以不战而胜了?
  若是梁国没有动手,此时还有逼和谈的可能性,但既然已经动手了,那就只能是不死不休的结局。
  随着颉利可汗的一声令下,突厥骑兵立刻向前冲,向着渭水的浮桥杀了过去!
  只不过浮桥上显然没办法一下子过这么多的骑兵,但还有更多的骑兵直接翻身下马,要靠着战马渡过渭水!
  用战马渡河,这是古今中外的骑兵基本上都能掌握的一项必要本领。
  马是会游泳的,而且它们也比较喜欢游泳,游泳的姿势跟狗刨差不多,只有马头露出水面。
  只不过马的身体构造决定了它们可以很轻松地在水中浮起,但却游不快,而且体力消耗比在地面上大。
  经验丰富的骑兵就可以借助这一点,在水中抓着马缰,跟战马一起游泳渡河。
  是一起游泳渡河而不是骑着战马让马游泳驮他渡河,那样战马的体力消耗太大,有可能跟人一起累死在河中间。
  史料上也有相关记载,比如金国就有“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辛,骑马上下岸壁如飞,济江河不用舟楫,浮马而渡”的史料记载。
  当然,浮马而渡这种办法越是大江大河就越是不好用,毕竟马的体力有限。
  而且,即便能渡过去,战马的体力也会大大损耗,如果对方在河对岸以逸待劳,那么情况就会变得十分危急。
  所以这种办法一般只在两种情况下使用,一种是河流窄小平缓,而且没有敌军,可以从容渡河;另一种就是情况紧急,必须搏命。
  现在就是第二种情况。
  如果要更稳妥的渡河,就需要用渡船或者搭设浮桥,只不过此时突厥人显然没有这样的条件。
  于是他们的主攻方向还是放在这座便桥上。
  梁国并没有提前毁掉这座便桥,在颉利可汗看来,是最大的失误。
  突厥人的先锋骑兵很快就冲过了便桥,直扑向梁国的众人!
  此时包括梁高祖、太子、齐王、卫王等在内的梁国高层全都在这里,如果真的出了什么问题,那就只能被一窝端了。
  眼瞅着这些突厥人的百战骑兵要冲到眼前,这些人却无动于衷。
  只见卫王翻身下马,脱掉甲胃,手持陌刀迈步上前。
  他傲然立在便桥的一端,看向奔来的突厥骑兵。
  突厥骑兵不由得哈哈大笑,在他们看来这是找死。
  崩腾的马蹄踏过便桥,在冲锋的同时也张弓搭箭,向着卫王射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