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三大世界名牌到手(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雷姆茨玛这才勉为其难地说道:“我接受你的建议,我可以开设两家新工厂。但是我只当股东,不当企业的法人,企业的法人你们可以找其他人,比如说你们的儿子。两位达斯勒先生这段时间不妨想一想我们新工厂的名字,以及你们会割让多少股份给我?我们敲定细节后,我们就可以准备合同,然后签约。”
  五天后,重新开门的达斯勒鞋厂厂长办公室中。雷姆茨玛与达斯勒兄弟分别签署合同。
  两份合同大同小异,内容为雷姆茨玛与达斯勒兄弟分别合作。开设两家工厂。
  雷姆茨玛在每家工厂中占有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达斯勒兄弟持有剩余股份。
  弟弟阿道夫.达斯勒给新工厂取的名字来自他的小名阿迪,以及姓氏的前三个字母,合并之后正是陈道熟知的那个世界名牌,大名鼎鼎的阿迪达斯。
  而哥哥给自己名下新工厂取得名字则毫无新意。
  在陈道的怂恿下,雷姆茨玛一口否决鲁迪鞋厂这个庸俗低俗媚俗的名字。
  哥哥鲁道夫绞尽脑汁,几番修改,最终在陈道的循循善诱下,为自己的企业想出一个高大上的新名字,彪马(puma)。
  新名字得到陈道和雷姆茨玛的一致好评。
  雷姆茨玛的资金到位后,轰轰烈烈的生产运动随即在黑措根小镇中展开。
  新生的彪马工厂在修建厂房,购置机器,招收工人。
  浴火重生的阿迪达斯却展开了热火朝天的研发工作。
  党卫军上校威廉.布兰特博士,世界第一款实用迷彩服发明人,也被陈道派遣到黑措根小镇协助研发真正的、从头到脚的迷彩服,而不再仅仅是迷彩罩衫。
  达斯勒兄弟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陈道和雷姆茨玛的身影却出现在柏林。
  无独有偶,柏林也有一家公司出现和达斯勒兄弟鞋厂相似的困境,这家公司同样拥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可口可乐。
  二战前,德国军队急需一种清甜可口的军用饮品。可口可乐德国分公司与希特勒意见达成一致,开始在德占区修建瓶装厂。
  可口可乐在德国非常畅销,至1939年已有43个装瓶厂和600多家分销商。
  到了1940年,美国与德国的关系开始紧张,尤其是到了1941年五月,美国通过租借法案支持英国,更是引起德国的不满。
  就在此时,某个将可乐鸡翅这道菜引入德国的业余厨师,将其充满战略性的商业目光盯在可口可乐德国分公司身上。
  可口可乐的配方高度保密,即使是德国分公司的总经理马克思.凯恩也无从知晓,当然也无法引起某人的兴趣。
  真正引起某人兴趣的是该公司在1941年独立研制成功的一款新产品。
  新产品用做起司后的乳清、榨苹果汁留下的残渣,以及当时能够获得的其他水果创建了一款新的橘子味饮料。
  为给新饮料取一个有吸引力的名字,马克思.凯恩亲自在工厂举行了一次比赛,叫手下的员工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幻想。
  当时一名销售人员脱口而出——“芬达!”
  芬达的词根与德语“幻想”相同,立刻获得公司总裁马克思.凯恩的首肯,于是它就成为了这款新饮料的名字。
  被某人盯上已经是可口可乐德国分公司的不幸,被某人的姐夫盯上则是不幸中的不幸。
  可口可乐德国分公司提供的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导致德国空军大批人员“跑肚拉稀高烧不退”,戈林元帅为之震怒。
  戈总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盖世太保随即闪亮登场。
  先是马克思.凯恩被请进监狱接受调查,随后是公司被勒令停业接受检查。
  十五天后,当马克思.凯恩拖着瘦了十五斤的身躯被释放后,却发现公司已经多了一位姓雷姆茨玛的股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