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6 / 7)
心乱如焚,但也只得先把这事压下去。因为她在现实生活中的钱也不宽裕了,她得先想办法挣点钱。
杜念把收好的粮食装到麻袋里,一麻袋小麦一麻袋玉米,她早早把车开到自动磨面厂,称了重刷了卡,把小麦和玉米从传输带上送过去,不大会就有多半袋子白面和玉米面从另一个传送带上输送了出来。
做完这一切,她忽然感觉到身边的异样,猛地睁眼出了空间,身边一个鬼鬼祟祟地人正坐在她身边,手在她的衣兜里摸来摸去。
杜念尖叫一声,那人吓了一跳,条件反射地要去捂杜念的嘴,却让杜念用一根西瓜刀给顶在了肚子上。
那人尖叫一声迅速跑掉了。
凉亭里人还是三两只,根本没有人注意到她。杜念长吁了一口气,拿起手中的玻璃瓶,对着虫子看了半天……最后装到了书包里。
她打算把一边面粉和玉米面换成钱,一边打听有人卖房子的事,顺便看看有没有人认识这种昆虫。
黑市人员太杂,她直接去了市中心的一家职校家属院里,这里住的大都是教师。
五月杨绵还没飘完,飘飘洒洒的,落在头上一片斑白,路上杜念见有不少人都抢着收集杨绵,甚至还有人为这个打了起来。
现在棉花贵,有人收集了打算压实了合着棉花一起做棉袄。杜念摇摇头,棉袄怎么能做棉袄呢,一点也不御寒。
对于杨绵棉袄杜念深有体会,上一世周秀兰被拐卖后她就成了小草,为了落人口实,杜老太太还是会给杜念做棉袄的,只不过他们的都是棉花套子,给她的却是一小部分棉花,其他就用杨绵充数,摸起来厚墩墩的,穿上一点也不暖和。
杜老太太还逢人就说杜念作死,穿这么厚的棉袄还整天喊冷。
杜念苦笑着摇摇头,从空间拿出来口罩和帽子戴上遮脸。
有不少人对杨绵过敏,一路上见有不少人揉鼻子打喷嚏。所以杜念戴着口罩并不会惹人注意。走进家属院,杜念从空间拿出一小袋白面,一小袋玉米面,敲开一家门,为了避免撞到革委会的人,杜念只得拐弯抹角道:“你好,请问这里是张老师家吗?”
里面有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妇女打开门,穿着干净的蓝色罩衫,黑色的裤子和时下.流行的女式皮鞋。
“不是,我们姓刘。”
“刘老师您知道张玉香老师住在这吗?”
这个女人想了想:“这里没有叫张玉香的老师。”
“哎呀!这可坏了,我听说这里有个张玉香老师,上次她去我们村帮了我家有一个大忙,我给她送点俺们自留地出来的好面,你看我满头大汗都提到这了,她居然不是这的老师。”
女人顺着她说的看了眼她手中的白面和玉米面。白面特别白,一看就是脱了壳磨的,不禁有些心动:“你这小姑娘提着也不方便,我没听说过有姓张的老师,这样吧,你这面提着也重,不如卖给我吧?”
杜念装作犹豫的样子。
女人急不可耐地开口了:“这样吧,市场上要票是一毛八分五一斤,玉米面是九分二一斤,我就不给你票了,白面是三毛钱一斤,玉米面一毛一斤,怎么样?”
面实在是好,她都闻到白面的馨香了。玉米面也是没掺糠麸的,市面上真没见过这么好的面,吃起来又软又香,肯定不会拉嗓子。
这个价格在黑市上还行,不过黑市上的白面质量和味道比这她空间出产的优等面可差远了,她的面不仅好吃,还养人。
“价格不太合适,这是今年的新粮,一点农药没打,拔草除虫都是靠我们人工弄的,一点地收入又少……面今天上午刚磨出来,我们在家筛了好几遍的好面呢。”
“每样再加五.毛怎么样?”
“这样吧阿姨,我也不提着走了,白面一块钱一斤,玉米面五.毛一斤。”
“行!”女人爽快地答应了。
杜念眼睛亮了亮:“你全要吗?俺们村很多自留地都种了玉米和小麦,他们都打算卖呢。”
“行,你以后有了白面和好的玉米面别出去卖了,都给我送来吧。”她七大姑八大姨的都是正式工,手里不缺钱,缺票。 ↑返回顶部↑
杜念把收好的粮食装到麻袋里,一麻袋小麦一麻袋玉米,她早早把车开到自动磨面厂,称了重刷了卡,把小麦和玉米从传输带上送过去,不大会就有多半袋子白面和玉米面从另一个传送带上输送了出来。
做完这一切,她忽然感觉到身边的异样,猛地睁眼出了空间,身边一个鬼鬼祟祟地人正坐在她身边,手在她的衣兜里摸来摸去。
杜念尖叫一声,那人吓了一跳,条件反射地要去捂杜念的嘴,却让杜念用一根西瓜刀给顶在了肚子上。
那人尖叫一声迅速跑掉了。
凉亭里人还是三两只,根本没有人注意到她。杜念长吁了一口气,拿起手中的玻璃瓶,对着虫子看了半天……最后装到了书包里。
她打算把一边面粉和玉米面换成钱,一边打听有人卖房子的事,顺便看看有没有人认识这种昆虫。
黑市人员太杂,她直接去了市中心的一家职校家属院里,这里住的大都是教师。
五月杨绵还没飘完,飘飘洒洒的,落在头上一片斑白,路上杜念见有不少人都抢着收集杨绵,甚至还有人为这个打了起来。
现在棉花贵,有人收集了打算压实了合着棉花一起做棉袄。杜念摇摇头,棉袄怎么能做棉袄呢,一点也不御寒。
对于杨绵棉袄杜念深有体会,上一世周秀兰被拐卖后她就成了小草,为了落人口实,杜老太太还是会给杜念做棉袄的,只不过他们的都是棉花套子,给她的却是一小部分棉花,其他就用杨绵充数,摸起来厚墩墩的,穿上一点也不暖和。
杜老太太还逢人就说杜念作死,穿这么厚的棉袄还整天喊冷。
杜念苦笑着摇摇头,从空间拿出来口罩和帽子戴上遮脸。
有不少人对杨绵过敏,一路上见有不少人揉鼻子打喷嚏。所以杜念戴着口罩并不会惹人注意。走进家属院,杜念从空间拿出一小袋白面,一小袋玉米面,敲开一家门,为了避免撞到革委会的人,杜念只得拐弯抹角道:“你好,请问这里是张老师家吗?”
里面有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妇女打开门,穿着干净的蓝色罩衫,黑色的裤子和时下.流行的女式皮鞋。
“不是,我们姓刘。”
“刘老师您知道张玉香老师住在这吗?”
这个女人想了想:“这里没有叫张玉香的老师。”
“哎呀!这可坏了,我听说这里有个张玉香老师,上次她去我们村帮了我家有一个大忙,我给她送点俺们自留地出来的好面,你看我满头大汗都提到这了,她居然不是这的老师。”
女人顺着她说的看了眼她手中的白面和玉米面。白面特别白,一看就是脱了壳磨的,不禁有些心动:“你这小姑娘提着也不方便,我没听说过有姓张的老师,这样吧,你这面提着也重,不如卖给我吧?”
杜念装作犹豫的样子。
女人急不可耐地开口了:“这样吧,市场上要票是一毛八分五一斤,玉米面是九分二一斤,我就不给你票了,白面是三毛钱一斤,玉米面一毛一斤,怎么样?”
面实在是好,她都闻到白面的馨香了。玉米面也是没掺糠麸的,市面上真没见过这么好的面,吃起来又软又香,肯定不会拉嗓子。
这个价格在黑市上还行,不过黑市上的白面质量和味道比这她空间出产的优等面可差远了,她的面不仅好吃,还养人。
“价格不太合适,这是今年的新粮,一点农药没打,拔草除虫都是靠我们人工弄的,一点地收入又少……面今天上午刚磨出来,我们在家筛了好几遍的好面呢。”
“每样再加五.毛怎么样?”
“这样吧阿姨,我也不提着走了,白面一块钱一斤,玉米面五.毛一斤。”
“行!”女人爽快地答应了。
杜念眼睛亮了亮:“你全要吗?俺们村很多自留地都种了玉米和小麦,他们都打算卖呢。”
“行,你以后有了白面和好的玉米面别出去卖了,都给我送来吧。”她七大姑八大姨的都是正式工,手里不缺钱,缺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