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1章 开花结果美滋滋(5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沈安无奈,和众人告退。
  出了大殿后,韩琦把他叫了过去,“你说你,想什么办法不好,偏生要弄那些麻烦的。”
  “是,下官错了。”
  沈安认错很诚恳,笑的很认真。
  韩琦嘟囔了几句,然后扬长而去。
  包拯走到了他身后,说道:“韩琦是慌了。杂学如今渐渐渗透了进来,带来了一些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作为首相,他不懂就是错。”
  “某知道。”
  沈安低沉的道:“在今日某看到了那些重臣们的茫然,他们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还有许多,一个测距法,一个本息的计算就让他们发现自己近乎于无知。”
  “你是故意的。”
  包拯装作凶狠的模样,沈安下意识的缩缩脖子。
  “哈哈哈哈!”
  老少二人想起了当年的事儿,不禁都笑了起来。
  “那些学生进入三司是个口子,打开了这个口子,书院就顺畅了。再进御史台,以后的书院将会成为香饽饽,你准备好了吗?”
  包拯看着他问道。
  “准备好了。”沈安很自信的道:“治理大宋要的不只是经史子集,更多的是需要专业的学识。你做三司使,那你得懂统筹规划,不懂你做什么?你怎么去统领那些官吏?最终只会误国。
  而身为枢密使,你得懂战阵的许多东西,比如说以前的枢密使,不管是韩琦还是富弼,他们更多的是务虚,为何?因为他们不懂!”
  “不懂什么?”
  不知何时,富弼已经到了身后。
  包拯想说话,扶着他的沈安摇摇头,然后说道:“富相当年做枢密使时,可懂对外谋划吗?可懂怎么针对外敌制定谋略吗?比如说对付西夏该采取什么谋略……”
  富弼摇头,“这等谋划,懂的人不多。”
  这等谋划要结合国势,结合军队的情况,还得摸清楚对手的情况,再和一个宿将般的去制定谋略……
  富弼不行,韩琦也不行。
  大宋对外谋略在以前大多以失败而告终,所以缺乏帅才就成为了大宋的痼疾。而后狄青横空出世,一扫大宋缺乏大局观帅才的缺陷,于是对外开始风生水起。
  可狄青去后,帅才凋零。
  等到了赵佶时,那群猪脑壳竟然想出了联手金人去灭掉辽人……前门拒狼,后门进虎的道理被忘的一干二净。
  当然,也有有识之士察觉到了不对劲,说金人比辽人更凶悍,不如让辽人去挡着他们。
  可那群君臣就这么执拗的非要去送死,奈何……
  富弼苦笑问道:“你懂,还有谁懂?”
  “武学的学生们以后会懂!”
  沈安很得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