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3 / 4)
云夫人都能猜到她大哥原本的计划。两家毕竟没有明面上提过亲事,更没有交换信物,完全可以直接当做这事不存在。趁着安信侯府守孝三年,他重新给女儿找一门亲事,那边订了亲,这事就彻底过去了,还不会坏了情分。但大嫂推己及人,觉得詹木舒现在不是世子、日后也成不了侯爷,十有八九还会成为万商母子的眼中钉,这样的处境大大不妙,云夫人为了抬举儿子,肯定要赖上娘家侄女,因此她赶紧写了信。
这叫人气不气?云夫人简直气得两边肝儿都疼。
此时听顺姨提起旧事,云夫人倒是狠了狠心:“咱们府里可经不起一丝乱子,有些事确实该叫太夫人知道。你提醒我了,就以舒儿婚事为借口,我马上去找太夫人说说话。”娘家的事不好直白地说,那就换个方式,通过亲儿子的婚事,从侧面来说。
忽然,云夫人像是想到了什么,眼中闪过一道光。她朝顺姨看去。
顺姨似乎是猜到了云夫人的心思,微微一摇头。虽说太夫人最近把娘家侄女那个叫喜乐的姑娘接到府里来住了,但太夫人绝对没有把喜乐姑娘说给府里爷们的意思。无论云夫人想了什么,是想要把喜乐姑娘说给二爷,还是三爷,这事都成不了!
“可惜了……”云夫人叹了一口气。
“可惜什么?这不可惜!”万商的声音下意识上扬,显得人有些激动,“我是不赞成什么姑表亲、姨表亲的,绝对不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不符合婚姻法啊!
万商这么激动,是云夫人着实没有想到的。
她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手忙脚乱地安慰万商:“好好好,不行就不行。”
第17章
没有人能理解万商的激动。
云夫人不能理解,顺姨不能理解,那位从宫里出来的乌嬷嬷也不能理解。
这会儿是白天,詹权在衙门里当社畜,詹木宝和詹木舒在书房里当学畜,詹花花和万喜乐本来在万商的屋子里玩,但瞧着云夫人好似有话要说的样子,她们母女俩找了个借口避出去。于是这屋子里就只剩下了万商、云夫人、乌嬷嬷和顺姨四个人。
其中三人无论如何都理解不了万商。
因为姑表做亲、姨表做亲在这个时代真就是常见之事。尤其是对于一些疼爱女儿的母亲来说,生怕女儿所嫁非人,生怕女儿去了婆家自己照看不到被欺负,那么就把女儿嫁回自己娘家去,由自己的娘家亲人帮忙照看,这一世肯定别提有多稳当了。
顺姨想了想,帮忙找了借口:“都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可是老家那边有什么说法?”这里的老家专指先侯爷和万商的老家,小地方说不定有小地方的讲究。
万商差点想顺着顺姨的话把这个理由认下来。
好在她脑子反应快,知道这只能糊弄一时,不能糊弄一世,万一日后真有人跑去老家调查呢?要想彻底杜绝姑表亲、姨表亲,她得正经地说出个一二三的理由来。
但万商此时也不能信誓旦旦地说上一句:“血缘太近,生下来的孩子很可能会畸形。”虽说这确实是真相,只要有点常识的现代人都知道这点,但万商就是不能说。
因为此时做姑表亲、姨表亲最为频繁的是世家。
世家的女儿非常精贵,轻易不会外嫁。据说前朝有一位二品大官拿着半数的身家向世家求娶——这位大官的母亲出身皇商之家,半数身家估摸有几十万两白银——最后也不过是娶到了一个末流世家的寡妇女。就这样,当时羡慕大官的还大有人在。
万商对寡妇没什么偏见,如果这个故事里没有“世家”的影子,只说二品大官娶寡妇,万商甚至还要拍手称快,因为封建社会自上而下的影响会让很多民间寡妇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切实的好处,她们若想再嫁,舆论环境会好很多,宗族也不敢死命拦着。
但这个故事的重点恰恰就是“世家”。
这就让整个故事显得有些微妙了。
在万商看来,世家女的精贵和世家的名声是捆绑在一起的。
因为世家名声好,所以世家女精贵,求娶之人向来非常多,但真正能娶到的却寥寥无几。反过来也行得通,因为世家女精贵,人人都想要娶到世家女,所以证明世家的名声好。既然有了这样相辅相成的关系,那么世家为了经营自己的名声,世家女只会越来越精贵。不是他们那一阶级的,想要顺利求娶到世家女,只会越来越艰难。
若非乱世,说不得就连咱们这位刚刚入主京城的皇上都娶不到世家女!
可那么多世家女长大了总要嫁人的吧?
不外嫁,就内部联姻呗!
世家无非就是那么几个姓,几个姓氏相互嫁娶,经过千百年传承,姑表亲、姨表亲肯定会做得非常频繁。可能随便拎一对世家小夫妻出来举例,他们是姨表兄妹,往上倒倒男方的父母是姑表兄妹,再往上倒倒女方的外公外婆也是表兄妹做亲…… ↑返回顶部↑
这叫人气不气?云夫人简直气得两边肝儿都疼。
此时听顺姨提起旧事,云夫人倒是狠了狠心:“咱们府里可经不起一丝乱子,有些事确实该叫太夫人知道。你提醒我了,就以舒儿婚事为借口,我马上去找太夫人说说话。”娘家的事不好直白地说,那就换个方式,通过亲儿子的婚事,从侧面来说。
忽然,云夫人像是想到了什么,眼中闪过一道光。她朝顺姨看去。
顺姨似乎是猜到了云夫人的心思,微微一摇头。虽说太夫人最近把娘家侄女那个叫喜乐的姑娘接到府里来住了,但太夫人绝对没有把喜乐姑娘说给府里爷们的意思。无论云夫人想了什么,是想要把喜乐姑娘说给二爷,还是三爷,这事都成不了!
“可惜了……”云夫人叹了一口气。
“可惜什么?这不可惜!”万商的声音下意识上扬,显得人有些激动,“我是不赞成什么姑表亲、姨表亲的,绝对不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不符合婚姻法啊!
万商这么激动,是云夫人着实没有想到的。
她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手忙脚乱地安慰万商:“好好好,不行就不行。”
第17章
没有人能理解万商的激动。
云夫人不能理解,顺姨不能理解,那位从宫里出来的乌嬷嬷也不能理解。
这会儿是白天,詹权在衙门里当社畜,詹木宝和詹木舒在书房里当学畜,詹花花和万喜乐本来在万商的屋子里玩,但瞧着云夫人好似有话要说的样子,她们母女俩找了个借口避出去。于是这屋子里就只剩下了万商、云夫人、乌嬷嬷和顺姨四个人。
其中三人无论如何都理解不了万商。
因为姑表做亲、姨表做亲在这个时代真就是常见之事。尤其是对于一些疼爱女儿的母亲来说,生怕女儿所嫁非人,生怕女儿去了婆家自己照看不到被欺负,那么就把女儿嫁回自己娘家去,由自己的娘家亲人帮忙照看,这一世肯定别提有多稳当了。
顺姨想了想,帮忙找了借口:“都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可是老家那边有什么说法?”这里的老家专指先侯爷和万商的老家,小地方说不定有小地方的讲究。
万商差点想顺着顺姨的话把这个理由认下来。
好在她脑子反应快,知道这只能糊弄一时,不能糊弄一世,万一日后真有人跑去老家调查呢?要想彻底杜绝姑表亲、姨表亲,她得正经地说出个一二三的理由来。
但万商此时也不能信誓旦旦地说上一句:“血缘太近,生下来的孩子很可能会畸形。”虽说这确实是真相,只要有点常识的现代人都知道这点,但万商就是不能说。
因为此时做姑表亲、姨表亲最为频繁的是世家。
世家的女儿非常精贵,轻易不会外嫁。据说前朝有一位二品大官拿着半数的身家向世家求娶——这位大官的母亲出身皇商之家,半数身家估摸有几十万两白银——最后也不过是娶到了一个末流世家的寡妇女。就这样,当时羡慕大官的还大有人在。
万商对寡妇没什么偏见,如果这个故事里没有“世家”的影子,只说二品大官娶寡妇,万商甚至还要拍手称快,因为封建社会自上而下的影响会让很多民间寡妇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切实的好处,她们若想再嫁,舆论环境会好很多,宗族也不敢死命拦着。
但这个故事的重点恰恰就是“世家”。
这就让整个故事显得有些微妙了。
在万商看来,世家女的精贵和世家的名声是捆绑在一起的。
因为世家名声好,所以世家女精贵,求娶之人向来非常多,但真正能娶到的却寥寥无几。反过来也行得通,因为世家女精贵,人人都想要娶到世家女,所以证明世家的名声好。既然有了这样相辅相成的关系,那么世家为了经营自己的名声,世家女只会越来越精贵。不是他们那一阶级的,想要顺利求娶到世家女,只会越来越艰难。
若非乱世,说不得就连咱们这位刚刚入主京城的皇上都娶不到世家女!
可那么多世家女长大了总要嫁人的吧?
不外嫁,就内部联姻呗!
世家无非就是那么几个姓,几个姓氏相互嫁娶,经过千百年传承,姑表亲、姨表亲肯定会做得非常频繁。可能随便拎一对世家小夫妻出来举例,他们是姨表兄妹,往上倒倒男方的父母是姑表兄妹,再往上倒倒女方的外公外婆也是表兄妹做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