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8)(4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穷书生种田》这篇文要比《狐梦》长很多,周承弋从吃穿住行这几个方面来写,男主江海潮率先要解决温饱问题,才能有余力了解其他知识。
  周承弋想写的东西太多,比如水泥,因为材料的原因暂时无法在现实里实现,但他完全可以借由文中那个神奇的蓝色面板来操作。
  又比如现代医学急救,江海潮不懂急救,以为这本医书能解释他脑子里的东西,后来他用里面心肺复苏的方法将溺亡的孩童救活。
  因为周承弋亲身经历过一场疫情,还打算将一些有用的防疫知识放在其中。
  古代不说瘟疫横行,但是发生的也不少,鼠疫、天花、流感、疟疾等,便连那瘴气其实也是时疫的一种。
  周承弋不敢保证自己所写的每一样都能奏效,但只要能奏效一样,便值得他写。
  当然这些都是后面的剧情,他暂时只写到江海潮名望达到1000,获得远近闻名卖货郎称号,解锁养殖方法,他此时已经再不是先前那个连看病都看不起的穷书生了。
  周承弋写到这里,忍不住想到先前同陆光复、郑御史的几场辩论。
  这个时代有很多坚守文人风骨,宁折不弯之辈;亦然也有很多恪守教条,宽以待己严以待人的败类。
  于是他往里加了一段江海潮继续卖东西,被嘲讽没有文人风骨的剧情。
  江海潮怼道,我穷的都吃不起饭,你却叫我有风骨,莫非你要学佛祖割肉喂我不成?
  周承弋想:不知道有没有看到这篇文的人抱有同样的想法,那就只能抱歉让他们脸疼一下了。
  周承弋闭关琢磨新文的时候,《狐梦》字数最长的偷生卷完结,盗梦卷同步连载。
  符谦知道偷生卷的结局其实十分有争议,多数人估计都难以理解其中奥妙,而盗梦卷开篇的叙事手法又实在过于吸引人,遂用了一点小心机。
  于是买了新一期杂志的人,多数上一秒还拧着眉,下一秒便被新故事吸引目光。
  惠敏郡主便是其中之一,她连夜看完盗梦卷开篇三千字,又惊又喜,完全坐不住了,顶着一对黑眼圈就直奔南书房,得知人不在又往东宫而来。
  见到周承弋,她开门见山,您能否将此卷改为戏文?
  第27章 长安街头
  京城的戏班我几乎都认识,你想叫三生柳给你唱我都能找来。此卷实在是太适合改做戏曲,将来必定成名篇!惠敏郡主十分激动,连向来淡然的语气都快而密起来。
  然而戏文还真的触及到周承弋的知识盲区了。
  众所周知,剧本和小说是有壁的,更别说戏文剧本了。
  周承弋曾改写过电影剧本,对他来说难点不在于分镜,而在于唱词。戏曲之所以叫戏曲便是用来唱的,还不是一般的唱,什么腔调的词都有自家的规矩,尤为讲究对偶押韵,同乐府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盗梦卷要改戏文,那基本就等于重写,所有的台词都要进行修改。
  周承弋一想到就觉得秃头噩梦要卷土重来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