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31)(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余映当场就预交了副刊一年的订阅钱,也就是那本种田文连定价都没确定,自然也没开预售,不然指定能在长安书坊的月流水上再添一笔。
  结果万万没想到,杂志上架了她不仅没看到,还要从小报上才得知竟然已经版出的消息。
  一开始她还以为是长安书坊的问题,查来查去,窃书贼竟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老爷子似乎也想起这事,顿时吹胡子瞪眼,怎么能叫抢!我这是勤能补拙先到先得!再且说上回那副刊我非是故意,当真是看到精彩忘记了!
  他理直气壮的重哼,老头子年纪大了,遗忘不是常事吗?幼卿何必斤斤计较,总拿这事来说。
  余映沉默着,一双慧眼直瞧的他心虚。
  幸好这时外面一阵叩门声打断屋里这窒息的沉默,少年在外面高声喊道:您好,请问有人在家吗?我是长安书坊的报童,是来送新一期《长安》杂志的。
  刚不是才送来?宋老爷子见反正已经都知道了,便迫不及待的翻开手中的书,听见外面的喊声想叫人回了,余映却让丫鬟去拿,道,是我订的。
  老爷子闻言抬起头,脸一板,封建大家长的气质拿捏的死死的,下意识便开口反对,不是有了怎么还订,浪费钱。
  外祖父不抢我的,我确实本该是有的。余映语气平静的陈述事实,随后伸手,外祖父可要给我?
  老爷子警惕的把杂志往身后一藏,半晌才一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点头,反正也不贵,多出来的一套用以收藏也是不错的。
  都有收藏癖好的祖孙两人遂达成共识,各自拥有了一套《长安》。
  后世有考古学家在长安女学遗址之下,挖掘出活跃在永成之治乃至后面安昌盛世前期,萧国著名女诗人,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观雪居士余映的墓。
  墓中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古籍,几乎记录还原了整个萧国文化改革的始末,确定止戈、子固、四公子等文人对于永成之治和安昌盛世的推动,为后世研究萧国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余映墓资料公布后,学校教材中关于萧国的历史被大量改写细化,不知道给高考中考的孩子们增加了多少考点。
  有人试图从萧史中找到这些名噪一时的文人到底是谁,然而除了记录在史册上,被官方盖章定论的止戈是萧太子周承弋外,其他人暂且都无法判定。
  但可以推断的是,将稿费全部捐出的四公子不差钱,很有可能是官商权贵后代。有人推断这位横空出世的四公子,很可能就是当时长安书坊的老板萧国首富符谦,虽然并无多少确实证据,但此推论却广为流传。
  直到符谦的墓被发掘。
  当然以上种种皆是千年之后的事,此时的余映和宋绪文都不知道,这仿若随意的一个决定,却是蝴蝶扇动翅膀,将在后世引起怎样的波澜壮阔。
  达成共识的两人正在大堂各自占了一方位置安静的看书。
  宋绪文一开始看到《琉璃玉骨》的时候,眉头忍不住一皱抱怨了句,这后生怎么本本书主角都是女人,就不能学学写那个什么种田的后生!
  余映一听就知道他外祖父又是嘴硬,其实心里指不定高兴呢,没有去搭茬。
  果然,老爷子说是这么说的,视线却是半点都没有从书上挪开,翻页声又快又响比谁都积极,便是叫吃饭都不理会。
  一直看到最后,老爷子没注意到页数,直到手指捻住封皮才恍然反应过来,这正到精彩的时候怎么就完了!?战争失利之后呢?那些蛮夷会怎么样?难道又要割地赔款?
  老爷子说到这些气的背着手在屋子里团团转,终究是难以平息心中怒火,斥骂道,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暴秦之欲无厌的道理,怎么这些官员都还没一个女娃娃懂!唉!唉!唉!
  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重重连叹三声气。
  又忍不住重新翻开看到描绘藩国乱华的那些文字,呢喃般的道,这亡国末路之殇,蛮夷欺辱之仇,百姓流离之苦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救国该如何救国啊。
  他看着那文字兀自沉思着。
  比起宋绪文老爷子对于里面国家兴亡的关怀,余映的关注点则更细一些,她跟随琉璃的视角,从乱世的缝隙中窥得了其中的几分变化。
  琉璃离开糜烂不堪的朝堂,走入凡世间看着世人离乱之苦,一腔抱负的她欲挽大厦倾颓,遂发起救国演讲,她第一个办起招收女子的学堂,学堂里学的不是什么女德女戒女红刺绣,她们有着古文课程,也有着西洋课程,还开设了外语课堂,请洋人教授学习。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