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48)(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周承弋看着这场景,当初刚穿越的记忆一下子就回来了,也是一场宴会,也是丝竹杯酒觥筹交错,到最后变成一片狼藉之景。
  当时周承安对他说了一句话,周承弋想到这里含笑回答了句,五弟,年少莫欺穷,年中莫欺穷,年老莫欺穷,一时的胜利也是胜利。加油,你指定还有机会。
  周承安因为这句阴阳怪气,再度厥了过去。
  不过看着他还在抽搐的嘴角,众人都知道他是装的,但看着百里追沉默之下的请求,周承弋很给面子的没有将其拆穿。
  也就是笑的有点大声。
  惩办庞太保的事已经板上钉钉无任何转圜余地,即便周承安数次上书表示不服,也依旧只等来了流放的结果。
  皇帝被他弄得烦了,冷冷的丢下一句,既然老五如此情深意重,不若也一道去陪着你岳丈如何?
  周承安这下不敢再说话了,他如今再回过头来,发现身后竟然再无势力支持,另一位侧妃家族竟然不知何时已经抽身离开,所有蛛丝马迹都清除干净。
  周承安后来腆着脸先后去沈太师府上和女学找沈娉,却得知沈娉回了祖宅。
  他日若再见,应当便是她金榜题名之时。余映平静的回道。
  周承安眼睛一亮,若真能在朝中占据一席之位,倒也是不枉辛苦。他此时不仅不反对女官入朝了,还盼着沈娉入朝为官,好能为他助力一番,叫他再度翻身。
  是,他和沈娉是和离了,但他并不觉得沈娉能轻易放弃他,他相信沈娉还会回来帮他。
  余映不知他心中所想,只觉得他高兴的似乎有些莫名其妙。
  远在祖宅的沈娉收到余映的信得知此事后,禁不住冷嗤了一声,喃喃自语道,他怎么可能是为我高兴,他是在为他自己高兴,还在痴心妄想呢。
  她心口钝疼了一下,眼睛忍不住发酸,却并没有眼泪落下,所有的情绪也很快都被她压下来。
  秋闱近在咫尺,父亲好不容易给的机会,怎么能浪费在伤春悲秋上。她收拾好心情,开始温书以待教书先生到来。
  没错,便是沈太师给了她一封能够踏入乡试的推荐信。
  那日说完和离之后,沈娉便直接去了沈府,主母见到她半点都不惊讶,一如往昔一般淡淡的说了句回来了,便上了茶水果蔬招待,又将她母亲唤来配着说说话。
  沈太师是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才回来,对她的到来早有预料,也没有怪她在大婚上的闹剧。
  只是问,后悔吗?
  不后悔。沈娉没有犹豫的回答,开门见山道,父亲,我想考科举。
  沈太师这时才见露出一个笑来,点了点头,你有这般的胆识,不错。不过京中以余幼卿为首的才女可并不少,且八月的秋闱必有房观彦一席之地,你若在长安考,只怕是有些难,不若回祖籍。
  沈娉也正有此意,唯一担心的便是祖籍地教学跟不上京中。
  此事你倒不用多担心,既然你想要考科举,老夫自然不会厚此薄彼。沈娉遂拿着那封推荐信回乡,等到找上门去,才得知竟然是已经辞官返乡的工部尚书。
  总之,除了周承安还在妄想外,所有人都在往好方向走,包括周承弋。
  周承安以为揭露周承弋就是止戈之后,他在京中应当是恶名远扬罄竹难书的地步,然而没想到坊间对于周承弋的风评反而是转好了。
  止戈便是东宫太子?这么想来也说得通,《狐梦》首卷不就是为了钟离元帅而写的?
  太子殿下当政手段这般激烈,止戈的言论也确实像他能说的。
  我也看了《每日新闻》上那篇有关殿下入朝以来的众多政见和观点,不得不说,殿下是做实事的,瞧瞧那些连赈灾款都能贪污的官员,有些想法极端些也不是不能理解。
  是啊,再说止戈的文笔是当真好,直接开创了一个流派!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