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忆后被权臣娇养了 第27节(2 / 4)
雨后傍晚红霞似血,染红了半边天。
王舒珩回屋时,桌上已经摆好两碗芝麻馅儿的汤圆,这是王府的传统。当年老王妃还在世时,每逢老王爷出征家中便会备上一碗汤圆,寓意此番一切顺利,归来阖家团圆。
好些年过去,王府人丁凋零这项传统却一直没变。在北疆和南境时条件不及白沙镇没有汤圆,福泉便想方设法地找东西代替。有时是白面馒头,有时是馕饼,那副迷信的模样简直叫人哭笑不得。
王舒珩无奈在桌旁坐下,福泉小声笑道:“殿下不知,这汤圆还是姜二姑娘做的呢。”
姜莺做的?
碗中汤圆颜色雪白,软糯香甜。姜莺一个大小姐哪会洗手做羹汤,王舒珩是不信的,果不其然,没一会姜莺便自己招了。
“我在厨房看着厨娘做的,我我也做了一个,放在夫君碗里了。”听福泉说起王府传统时,姜莺确实想过亲自下厨,可惜有心无力,和面团较劲半天好不容易才做出一个能看的。
闻言王舒珩一愣,他用筷子指着碗里一只汤圆,问:“这个是你做的?”
姜莺点头如捣蒜:“夫君怎么看出来的?”
王舒珩一晒,碗中汤圆各头均匀差不多大小,唯有这只又大又扁,形状一看就非比寻常。姜莺望他的眼神实在真切,好像不先尝尝她做的那只异类就说不过去,王舒珩只得夹起送至口中。
“怎么样?”姜莺满眼期待。
就是一般的汤圆味道,并没有什么区别,但王舒珩还是极其给面子地夸了一句:“好吃。”
姜莺笑开了,端过自己那份又朝王舒珩碗中夹过去几只,她道:“夫君不嫌弃就好。”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看上去真像一对夫妻。王舒珩漫不经心抬眼,望见姜莺雪肌如玉,星眼如波。她这会身着男装未施粉黛,但仍掩不住娉婷娇媚之态。
正当姜莺抬头时,王舒珩不自在地别过了目光。他心道奇怪,自己莫名其妙盯着姜莺看做什么?
王舒珩浑身不自在,咳了声道:“我不在这几日,你晚上睡觉有福泉在外面守着,不必害怕”
他竟连这个都安排好了。姜莺心中一阵暖意,挽住王舒珩胳膊缓缓靠上去,轻轻道:“夫君,一会我去港口送你。”
出发时繁星点点,夜风徐徐,白沙镇港口停靠着几只巨大船帆。岸边火把长如火蛇,蜿蜒不见尽头。
王舒珩一身玄衣,海风吹起他的头发,额前碎发微微凌乱。他站得笔直,好似能叫人看清如玉君子的一身铮铮傲骨。
海面平静无波,月明如洗,姜莺跟在王舒珩身后一言不发,只是抬头仰望。战鼓鸣鸣,浴血奋战的场面于她而言实在太远。深闺少女连王舒珩要去何处,要杀何人都不知,但她不问也不阻拦,只是安安静静站在一侧,以目光相送。
不多时,王舒珩便要上船了。他抬腿欲走,忽觉袖子被人轻轻拉了拉。王舒珩侧身,听见姜莺道:“一切小心,等你回来。”
她身形纤弱,一开口细细的声音就被吹散在风中,但不知为何王舒珩还是听清了。鬼使神差地,他心中升起一股异样,忽然记起上一次有人对自己说这话是在六年前,他跟随父亲出征平定西戎战乱的时候。
可惜那一战他带回的是亲眷的灵柩,从那以后很多年,就再没人同他说过这话了。
王舒珩上船下令启航,身影渐渐消失在苍茫夜色中。船只望不见了,姜莺又在原地站了半晌才回。
接下来的日子风平浪静,王舒珩前往炎陵岛后,由郑从事打头带人前往另外两个地点忙碌筑营一事,姜莺整日缩在驿馆哪儿也不去。福泉怕她无聊,还提议过让姜莺出门逛逛,有福泉偷偷跟着不会出事。
姜莺倒不是担心出事,而是夫君在外数日没有消息,实在没有出门花钱的心思。她不出门,同时程意也不敢再贸然前来驿馆寻人。
上次差点被王府发现,程意做事谨慎了些。但无论如何,他一定要让姜莺知道沅阳王并非她的夫君,而是仇家。前几日程意忙于应付祖母七十大寿没想到法子,这几日一有空便驻足在驿馆门前张望。
该如何让姜莺相信他的话呢?程意觉得,或许拿出以往两人的信物能唤起姜莺的些许记忆。姜莺以前送他的金箔书签,手帕,书信还在临安程家。可若回到临安,王府犹如铜墙铁壁,他想找机会给姜莺传递消息就更不可能了。
程意心烦意乱。自从知道姜莺还没被沅阳王磋磨死,就打定了主意想让姜莺知道真相。沅阳王凶名在外,又从尸山血海中归来,不是他不怕,而是在惧意面前,程意神思难安。
三日很快过去,王舒珩还是没有归来,姜莺渐渐等的有些着急了。她跑到港口张望过几次,只见无垠海面点点白帆,港口行人来来往往就是没有夫君。 ↑返回顶部↑
王舒珩回屋时,桌上已经摆好两碗芝麻馅儿的汤圆,这是王府的传统。当年老王妃还在世时,每逢老王爷出征家中便会备上一碗汤圆,寓意此番一切顺利,归来阖家团圆。
好些年过去,王府人丁凋零这项传统却一直没变。在北疆和南境时条件不及白沙镇没有汤圆,福泉便想方设法地找东西代替。有时是白面馒头,有时是馕饼,那副迷信的模样简直叫人哭笑不得。
王舒珩无奈在桌旁坐下,福泉小声笑道:“殿下不知,这汤圆还是姜二姑娘做的呢。”
姜莺做的?
碗中汤圆颜色雪白,软糯香甜。姜莺一个大小姐哪会洗手做羹汤,王舒珩是不信的,果不其然,没一会姜莺便自己招了。
“我在厨房看着厨娘做的,我我也做了一个,放在夫君碗里了。”听福泉说起王府传统时,姜莺确实想过亲自下厨,可惜有心无力,和面团较劲半天好不容易才做出一个能看的。
闻言王舒珩一愣,他用筷子指着碗里一只汤圆,问:“这个是你做的?”
姜莺点头如捣蒜:“夫君怎么看出来的?”
王舒珩一晒,碗中汤圆各头均匀差不多大小,唯有这只又大又扁,形状一看就非比寻常。姜莺望他的眼神实在真切,好像不先尝尝她做的那只异类就说不过去,王舒珩只得夹起送至口中。
“怎么样?”姜莺满眼期待。
就是一般的汤圆味道,并没有什么区别,但王舒珩还是极其给面子地夸了一句:“好吃。”
姜莺笑开了,端过自己那份又朝王舒珩碗中夹过去几只,她道:“夫君不嫌弃就好。”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看上去真像一对夫妻。王舒珩漫不经心抬眼,望见姜莺雪肌如玉,星眼如波。她这会身着男装未施粉黛,但仍掩不住娉婷娇媚之态。
正当姜莺抬头时,王舒珩不自在地别过了目光。他心道奇怪,自己莫名其妙盯着姜莺看做什么?
王舒珩浑身不自在,咳了声道:“我不在这几日,你晚上睡觉有福泉在外面守着,不必害怕”
他竟连这个都安排好了。姜莺心中一阵暖意,挽住王舒珩胳膊缓缓靠上去,轻轻道:“夫君,一会我去港口送你。”
出发时繁星点点,夜风徐徐,白沙镇港口停靠着几只巨大船帆。岸边火把长如火蛇,蜿蜒不见尽头。
王舒珩一身玄衣,海风吹起他的头发,额前碎发微微凌乱。他站得笔直,好似能叫人看清如玉君子的一身铮铮傲骨。
海面平静无波,月明如洗,姜莺跟在王舒珩身后一言不发,只是抬头仰望。战鼓鸣鸣,浴血奋战的场面于她而言实在太远。深闺少女连王舒珩要去何处,要杀何人都不知,但她不问也不阻拦,只是安安静静站在一侧,以目光相送。
不多时,王舒珩便要上船了。他抬腿欲走,忽觉袖子被人轻轻拉了拉。王舒珩侧身,听见姜莺道:“一切小心,等你回来。”
她身形纤弱,一开口细细的声音就被吹散在风中,但不知为何王舒珩还是听清了。鬼使神差地,他心中升起一股异样,忽然记起上一次有人对自己说这话是在六年前,他跟随父亲出征平定西戎战乱的时候。
可惜那一战他带回的是亲眷的灵柩,从那以后很多年,就再没人同他说过这话了。
王舒珩上船下令启航,身影渐渐消失在苍茫夜色中。船只望不见了,姜莺又在原地站了半晌才回。
接下来的日子风平浪静,王舒珩前往炎陵岛后,由郑从事打头带人前往另外两个地点忙碌筑营一事,姜莺整日缩在驿馆哪儿也不去。福泉怕她无聊,还提议过让姜莺出门逛逛,有福泉偷偷跟着不会出事。
姜莺倒不是担心出事,而是夫君在外数日没有消息,实在没有出门花钱的心思。她不出门,同时程意也不敢再贸然前来驿馆寻人。
上次差点被王府发现,程意做事谨慎了些。但无论如何,他一定要让姜莺知道沅阳王并非她的夫君,而是仇家。前几日程意忙于应付祖母七十大寿没想到法子,这几日一有空便驻足在驿馆门前张望。
该如何让姜莺相信他的话呢?程意觉得,或许拿出以往两人的信物能唤起姜莺的些许记忆。姜莺以前送他的金箔书签,手帕,书信还在临安程家。可若回到临安,王府犹如铜墙铁壁,他想找机会给姜莺传递消息就更不可能了。
程意心烦意乱。自从知道姜莺还没被沅阳王磋磨死,就打定了主意想让姜莺知道真相。沅阳王凶名在外,又从尸山血海中归来,不是他不怕,而是在惧意面前,程意神思难安。
三日很快过去,王舒珩还是没有归来,姜莺渐渐等的有些着急了。她跑到港口张望过几次,只见无垠海面点点白帆,港口行人来来往往就是没有夫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