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4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陈如松想不到媳妇这样早就想周岁宴这事了,还太早,可以先搁置一会。
  “你心里有数就行。”是还太早,杨稔只是这会想到了就提出来。
  两个孩子取了名,日子也没什么不同,照常生活。
  从前的绣帕子荷包这个进项,从干旱到现在一直没恢复,县城的人基本都是用自己做的,有闲钱的都是大户人家,要买也看不上一般的做工,都是买专门有技艺的绣娘绣的,是以普通的帕子荷包不好卖。
  是以杨稔每日做完家里要做的活计,就忙着打理院子里的四块菜地,这可是自家一个冬季的菜呢。
  今日小景放学后,杨稔从他口中得知一个好消息。
  “我们先生说,如今天灾过去,东西的价钱都降回去了,明年的束脩就也降回去,每月三百文。”小景认真的将今日先生交待的事情说出。
  “真的呀?”虽说自家如今挣的不少,可能少出点银钱谁会不高兴呢。
  “是的,先生亲口跟我们说的。”小景确认道。
  “好,娘知道了,小景去温习吧。”算上小景的每月的束脩,自家每月的花销是小一两,因为基本日日都要买肉吃,才有几百文的花销。
  这会儿子的束脩少了两百多文,一年就省下了二两多呢,这样一算,杨稔心情愉悦了。
  将消息告知晚归的陈如松,他感慨道:“如今咱们挣了银钱,这一月少几百文的花销,我怎么心里就没太大波动了呢。”
  “那是你,我还是高兴的,一月少两百多文,一年就少花二三两银钱呢。”杨稔是个精打细算的,这每月几百文,一年几两银钱她还是看在眼里的。
  “那这样算算还是能省不少的。”二三两银钱陈如松自然还是在意的。
  “说起束脩,镇上那两家私塾不知如今是个什么光景。”一家胆子大敢敲诈,一家也不厚道,收的比县城还高,也就打量着不少人不去县城,又或是不好去县城私塾,才敢如此行事。
  “少了不少学生了,听说只有几个还在继续读,不是家家都能出得起那么多束脩的。”陈如松之前去县城,有时会到镇上买些东西,偶尔会听到两家私塾的事,只是一直没跟媳妇说起这个。
  “咱们家也真是走了运了,这挣钱的法子一个接一个,居然都没亏,每次都是挣的。”杨稔也不得不这样想,当初分家没多久就养鱼,本来不好养的,自家却养成了,还挣了些银钱,挣的银钱在那时候他们夫妻俩都觉得不少了。
  之后还胆子大的养起了兔子,两只受伤的兔子都好了,养大了配种了,还能生出一窝小兔子,虽然好几只没撑过去,但活下来的小兔子也不少,又挣到了一笔银钱。
  天灾之后还能凭种菜挣个大钱,如今又靠卖米糕每月挣好几两,说出去别人都只会说在吹牛,不会信,太顺了,自家偏偏就是这样过来的。
  “咱家运道是好。”陈如松如是说道,他心里是真的这样想的,自家过得顺顺利利的,干啥成啥,可不是运道好么。
  私塾降束脩,对于陈家来说影响不算多大,谈论一番后,也就恢复平静。
  几块地都不大,没多少活,闲时杨稔就开始给一家人做新衣,今年一家人是要穿新衣的。
  至于小草杨稔也打算给她做一套,来自家帮忙带孩子,一直认认真真的,做新衣怎么能不给她做一套呢。
  做衣服杨稔用的是细棉布,小草十分惊讶,“三婶,给我做衣裳也要细棉布吗?”
  细棉布不便宜,家里基本不买的,只有弟弟小时候时里面的衣裳穿细棉布,之后长大了也没有穿了,都是穿细麻布。
  “是啊,给你做一身好看的衣裳。”杨稔打算绣几朵花上去点缀一下,显得这衣裳更好看些。
  真的是细棉布,小草惊讶,“三婶,这么贵的布,不用给我做。”多费银钱啊,一丈一百多文呢,精贵的很。
  知道侄女是个厚道的孩子,杨稔安抚道:“不贵的,这一套衣裳用不了多少布,只是听着一匹布贵,实际做一套衣裳还是不贵的,小草你放心就是。”
  “怎么不贵了,做一套我的衣裳,一丈都不知够不够,一丈细棉布就一百多文了,给小景他们做衣裳就好了。”小草不是一无所知的。
  “一百多文不贵,咱家每日吃顿肉,吃些零嘴,也要几十文,也就是几日的花销罢了,一套衣裳能穿十几年,多值得,这细棉布的衣裳穿出去漂漂亮亮的,人家也高看一眼,这是三叔三婶的心意,你别拒绝,心里过意不去日后就多帮着三叔三婶照顾壮壮康康他们。”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