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41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今嘉谷的培训体系已不仅仅是农技培训,凡是涉“农”的领域,如物流管理涉及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电子信息通讯涉及精准农业、农业信息化管理,会计涉及农业企业会计,市场营销有农产品营销……培训体系总是随着嘉谷体系发展需要,不断增设培训课程。
  张司长却看着前面的人群,问道:“我听着是小麦种植技术培训,嘉谷只开这一个培训班吗?怎么有这么多的人?”
  齐政倒真的不太清楚,看了身边的助理一眼。
  魏明站了出来,小声介绍道:“这只是豫省五个培训班中的一个,之所以有这么多人,是因为其中还有国粮、益海嘉里等农业基地的成员。”
  这个答案实在是出乎了考察团众人的意料,张司长扭头问齐政:“你们和国粮集团、益海嘉里集团的关系,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了?”
  在他的印象里,这几家不说是水火不相容,那也绝对是有很强的竞争关系。他在媒体上,不止一次听到双方针锋相对的声音。
  现在,看到员工们融洽的相处着,而且在闲暇时间讨论技术,张司长不知该怎么形容眼前的景象。
  齐政笑了笑说道:“公司是公司,员工是员工。对我们来说,只要是真心实意干活的,努力认真学习的,那都是兄弟姐妹,不会因为公司不同有什么不同的。”
  有很短的时间,张司长被感动了一下。然而,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你不会告诉我,帮他们培训是完全免费的吧?”
  “嘉谷不包外人的食宿,而且对编外的人数也有限制,但培训完全是免费的。”
  即使是如此,张司长依然很难理解:“嘉谷为什么要这么做?”
  只听齐政义正言辞道:“中国的农业市场太大了,又太需要农艺师人才了,因此,允许公司外的人员跟着一起学习,并不会影响到嘉谷的生意。”
  “说的对。”齐政的声音大了点,旁边有一位听课的非嘉谷员工听见了,翘起拇指道:“别看咱是国粮的,学到了技术,不照样是给中国人种粮?”
  话虽如此,张司长依然半信半疑,好吧,“信”连一半也没有。
  嘉谷肯定不算无利不起早,但也绝不会光付出不求回报。就说嘉谷系合作社吧,虽然尊重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也把土地产出利益最大程度地给了农民,但嘉谷也不是毫无所求,对农产品的支配权就是嘉谷的底线。应该说,毫无利己专门利人的公司也活不到现在。
  那嘉谷现在是图啥?
  齐政笑而不语,魏明则解释道:“事实上,到嘉谷进行培训,已经成了业内很多公司的常例,一些与嘉谷有着竞争关系的公司甚至出台了轮换学习的章程。我们要是真的图谋不轨,他们早就察觉到了不是?”
  经过十多年的培训投入,嘉谷一线员工的水平上了一层之外,嘉谷的培训体系也显露出了威力。
  这些经过系统培训的职业农民,往往掌握着一线最实在的技术,自然是嘉谷农业基地高产优产的最直接助力。
  在这种情况下,大华投入数以亿计的培训体系,对业内企业的吸引力就是非常实在的了。双方的业务冲突是一回事,来嘉谷培训基地学习又是另一回事。
  嘉谷培训体系累计培养的编外学员超过两千人,遍布全国。有意思的是,获得嘉谷“农艺师”认证的编外员工,在他们各自的公司内,反而能混得更好。
  当然,他们“带回去”的嘉谷有机肥、嘉谷标准什么的,就不用细说了。
  张司长一时想不通,但也暂时放下了。毕竟,正如魏明所说,只要嘉谷有谋算,早晚会显露出来的。就目前的情况看,嘉谷的做法无疑是对整个行业都有益的。
  这时候,培训也进入了休息阶段。
  张司长趁机走到正在喝水的培训师身边,轻声问道:“你是农艺师?还是高级农艺师?”
  张司长已经了解过了,嘉谷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中,职业农民主要分为三类:从事农业劳动的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以农场主、专业合作社骨干等为主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以农村信息员、农产品经纪人等为主的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
  从知识和专业技能来看,眼前的培训师应该是第一种,而且“职称”应该还不低。
  培训师早就看到了张司长一行,甚至还认出了齐政,但她没有一惊一乍,一边猜测着张司长的身份,一边落落大方道:“两年前,我就是高级农艺师了。”
  “那你的水平真是不低了。不过,你这么年轻,怎么就选择种地了?”他没说的是,作为一名女性,选择成为农民更少见。
  “年轻人怎么就不能种地了?农业的未来就要看我们年轻人。”女农艺师歪歪头,指着她的学员道:“你看,这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懂政策、会用政策,学东西也快。都说我们国家的农民年龄越来越大了,这不,等我们发挥力量的时候,新一代农民就能撑起来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