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龙龙龙2(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猜得一点不错,我们的朋友来了。”游慕容的话让我一骨碌爬了起来。
  我看到左侧远处的斑绿植被丛中,有一队伍手持爪刀和用蛇蜕做成蛇鞭的蛇人正在围捕几只啃食绿叶的好像从南美丛林发现的恐龙壁画走下来的四足兽。
  “切!我还以为是救援队到了。”石苓人摸了一下身边的自动步枪。
  游慕容看着远处乱哄哄的围猎场面:“我猜,这里是一个封闭式生态循环圈,同时也是蛇人们的补给基地。”
  “嗯,有道理。”只有万物之灵的人类,才知道一个自给自足的生物圈是多么不容易形成。1991年9月26日起的两年中,美国科学界为了应对核战进行了人工生物圈实验。八名男女科学家自愿住进了一个由玻璃和钢架建成的3.1英亩的人造小世界里,从事两年的生态实验。“生物圈二号”就像一个巨大的“生态球”,在拱型玻璃罩下,里面有3800种动植物。此外还有湖泊、沙漠、树林、沼泽、草地和农田、楼房,以及制造人工风雨的装置。两年里,八位科学家要亲自饲养家禽、牧畜,种植农作物,方能维持生活。
  在这里,任何东西也不会浪费,都会循环使用,比如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则正好相反。任何农药都严禁使用,庄稼有病虫害,将用瓢虫、黄小蜂进行生物防治。在这个生物圈里,科学家将对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如果食草动物过多,将引起草地破坏,就必须猎食一些食草动物,如果一种植物灭亡了,他们将取出试管内储存的植物细胞,重新培养。科学家们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才能维持生存、净化环境,稍有不慎,生态危机就会出现。“生物圈二号”实验为世界瞩目。
  可惜,到1993年,科学家无奈地宣布这项实验失败。这个事实再一次告诉人们,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无法再造,后人更应好好保护它。而在现代世界资源日益枯竭的时候,居然有洞天福地这种不科学的存在,如果被外界知道会引起如何的风潮呢?
  “它们不仅取食这里的生物,还利用它们的皮革和骨头。”看到两只蛇人正在麻利地给一只食草兽剥皮,游慕容低头看了一眼绑在自己小腿上用来固定断骨处的那柄爪刀。爪刀刀柄上缠绕的黑色条状皮革,显然就取材于那种食草兽。
  冰层消融之后,我们所在的小山露出了火成岩本貌。但即便如此,这座小山也仍有三百多米高度。石苓人站在最顶处,眺望着远方遥不可及的角落,我们能看到的地方几乎全被那种长着斑绿色宽叶的植被所覆盖。我甚至注意到,原本幽深暗黑的冰湖面,也渐渐变成了墨绿色,那显然是某种藻类,或是浮游生物快速繁衍的结果。显然这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慕容抓住机会给我们普及贝爷食谱:根据生活地区气候差异,海滨植物的种类和分布也有所不同。当气候或涨潮使你无法从海上获取食物时,它们就成了食草、食肉动物主要的食物来源。在海水较浅的岩石上,如果阳光可以照射到,你就能找到一两种海草。海草,或更确切地称之为藻类作为食物,营养价值很高。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地区它们都是主食之一。在日式烹调中许多藻类都是珍品佳肴,在威尔士紫菜面包中也是主要原料之一,海藻晾干后可贮存数月。尽管海藻的营养价值很高———但绝不要食用那些有时生长于淡水池里的蓝绿色藻类,它们毒性很强。
  同样还有贝类,捕捉海洋软体动物和鱼类的最佳时机是退潮时,可以搜索岩石间的水池,也可以在沙滩上挖掘那些埋藏在沙中的软体动物及其他的生物。
  但它们通过消化系统过滤海水获取食物,在被工业废水或下水道污染的水域生活时,能将有毒化学物质积累于体内,浓度很高,足以对食用者构成危险。在赤道地区的夏季,贻贝,淡菜是有毒的,尤其是如果海水为淡红色或者富含磷时。在北极地区,全年的任何时候,黑色贻贝都是有毒的。
  锥壳贝,能喷射有毒的倒钩,有些效力足以杀人,必须辨认清楚,它的种类总数超过了400种,主要生长在印度洋热带海域,在美国东南部及加勒比海海域大约分布有12种,通过外形即可区分。磷光类、怒状类和拟塔螺类都有毒性箭钩,它们的毒液对人不会构成危胁,但是被刺一下还是很痛的。不要采集那些已经死亡的软体动物。双壳贝类比如蚝、蚌和贻贝,如果轻轻触动,肯定会紧闭贝壳。
  腹足动物比如海螺和峨螺类,有角质鳃盖,在外壳被触动时可以快速关闭。其他的腹足动物,如蚌和鲍鱼没有鳃盖,但是宽大的肉足牢固地匍伏在岩石上,沿着壳边用小刀就能将它们撬下来。越是费劲的,越说明其肥壮味美。如果很容易就撬下来,则很可能是死的或病弱的。涨潮后仍能紧贴在岩石上的贝类更是美味佳肴———潮水会冲刷掉死亡或病弱的那些。人类需要将它们扔到沸水中煮一下,至少要煮5分钟,然后即可食用。一般不要生吃海鲜贝类,因为它们可能携有寄生虫或污染物。
  捕捉鱼类和海蛇更费劲。而有些鱼类还是十分危险的,所有的海蛇都能分泌出毒液。特别是要仔细区别蛇和鳝,通过它们身上的不同鳞片及斑纹即可分辨。蛇类有鳞片和宽长平缓的尾巴,而鳝类则没有。蛇类一般不会袭击游泳者。
  当你从鱼网上取鱼时,如果发现了被困的蛇,千万要小心,一定不要让它咬上一口,不过这种情况一般很少。在多数的海滨,从海岸出发捕鱼的最佳时机大约是高潮过后的两小时左右,如果在涨潮期捕鱼,通常会被潮水逼得撤退,而且很可能全身都会湿透。记住咸的海水可能腐蚀靴子和衣服。与淡水捕鱼相比,在海水中捕鱼需要更大的鱼网,可以铺撒大范围的诱饵,比如经常附着在岩石上面的贝类,或者从沙滩或泥滩上挖到的沙虫。退潮时留意蠕虫退下的卷曲外壳,这可以引导你找到它们的“l型”地穴。利用柱子或岩石修筑的箭形大鱼坑,在潮水帮助下,可以帮助你捕鱼。让箭头指向大海,退潮时就能捕捉滞留在水坑中的鱼了。
  在这地下世界的冰湖,倒是不太可能存在章鱼和乌贼……但谁能确定?现在是夜间,章鱼要外出觅食,可以在这时捕捉。先用光线引诱,然后,用鱼叉刺中它们。白天,如果在岩洞口发现空贝壳,这表明洞内可能有章鱼。用饵钩引诱,感觉上钩后,猛地向外拉。杀死章鱼最好的方式是将它的内脏翻到外面:将手从口中伸入,抓住内脏,使劲向外拖。先从小章鱼开始尝试。投鱼叉时要能熟练而准确地刺中章鱼两眼之间的部位,或者直接猛地将它击向岩石,这些技巧都需要充分的实践才能掌握。所有的章鱼都有类似鹦鹉嘴那样坚硬的角质口部,有些还有毒。
  最厉害的是澳大利亚东部海域的蓝圆形章鱼———它的毒液是致命地。千万不要招惹它。章鱼的肉很粗糙,但容易嚼碎,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将肉捣碎更容易下咽。章鱼的身体可以煮着吃,触须可以烧烤后食用。公海上的乌贼可能长得很大,但在海滨常见的都是一些较小的。你可能会在岩石滩上的水池中见到附着在海藻上的小乌贼。夜间通过亮光可以引诱捕捉它们。大乌贼一般不会靠近海边活动,但是在海上可用同样的方法捕捉它们。棘皮类动物也能提供营养物质,其中海星、海胆和海参都属于这一类。其中海星作为食物营养价值不高。
  海参通常穿行于沙中或在海滩上爬行,看上去就像生疣的黑黄瓜一样,全长大约20厘米。也有的属于不好惹的白色小刺海参和蠕海参,通常钻埋在沙底。在食用之前应将海参煮沸至少5分钟。海胆,有时也被称作海蛋,类似附在岩石上的刺球。常常位于稍低于最低水位线以下的海水中,不过在海底也有它们的近亲种类,如饼形海胆,海心胆和海薯等。将它们撕开后,里面卵黄状的东西可以食用。它们可以生食,但煮熟后会更安全些。那些触动时棘刺纹丝不动的,或者撕开后有腥臭味的海胆,不能食用。海胆用手捉拿时要小心,千万不要被棘刺扎伤了。如果赤脚踩在上面,更倒霉。如果被刺伤了,而刺又断在了里面,不要试图把它拔出来,那样可能会使它陷得更深。如果走运的话,过几天海胆刺就会从皮肤中自动钻出来。
  甲壳类动物包括蟹类、小龙虾、虾和对虾,全都生活在岩石水池中。龙虾通常生活在潮水线以上的水域,但有时在深水池或岩石裂缝里也能发现。查看有岩石和杂草的水域,必须掌握熟练的捕捉技巧。网袋可以帮我们,也可用衣物和一些丝线或树条临时制作网兜。热带地区有大量的沙蟹,一般在夜间活动,可在它们回归沙滩洞穴时追捕它们,从沙中把它们挖掘出来。有些蟹甚至会爬树,不过很容易就会被敲下来。
  淡水蟹、小龙虾和虾广泛生长在世界各地,它们的个头较小,常生活于阴凉的水域。所有的甲壳类动物都很易腐烂,这时会生出许多有害的寄生虫。在捕捉后,要尽快食用———在烹煮前,可以将它们在水池中放养,也可以活煮或者直接将活的抛入沸水中,它们在短时间内就会死亡,也可放在冷水锅中,逐渐加热到煮沸,据说这样会使它们先逐渐昏迷,死时无痛苦。煮20分钟即可。必须除去蟹类有毒的部分:扭断双爪和腿,使蟹背部着地,用大拇指从尾部掀开腹盖,并弃去,这样可以避免胃中的东西感染蟹肉。接着用拇指压住蟹的口部,向下向外拖离一整块口颌和内脏器管。蟹肺,又称“死人指”有毒,不可食用,在这一操作步骤中可以除去。清洗小龙虾更是容易。沿背部向头部方向切开并分裂开,胃部就在口后面,可以连同头部和肠道一起除去。海龟的肉营养丰富,卵也富含营养价值———如果你很幸运,会碰到在沙滩上产卵的海龟。
  “这个自带太阳的地下世界,应该是一个人造生态系统。”石苓人指了一下穹顶上的那个光球。
  “我打算过去,进到那穹顶窟窿附件去一探究竟。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游慕容抓起身边的枪,缓缓向着穹顶走去。
  石苓人没有说话,只是抓起了自动步枪,趴到一块岩石后面。
  就在刚才游慕容起身的时候,我眼角的余光看到有个楔形脑袋在山下的植被丛中晃了一下。如果没有看错的话,那应该是刚才伏击那三只螭龙的大块头。从这东西刚才的表现来看,它的智商应该比螭龙要高得多。在生物界中,擅长伏击并能耐心潜匿的物种,通常都是极度危险的掠食者。
  那家伙蹑手蹑足摸到这小山附近,难道是它发现了我们和游慕容?
  从认识石苓人开始,我对危险从来不抱任何侥幸心理,我轻轻打开了射击保险,准备在那怪物再度露脸的时候将它一举击毙。
  至于会不会惊动远处正在围猎的蛇人,我已经不在乎了。说到底,见多识广的我现在根本不怕那些笨手笨脚的蛇人。
  我相信小默姐一定能够通过远程侦测找到了自己,那样的话,援军应该也在来的路上了。
  果然,没过多久,那只楔形脑袋又冒了出来。
  不知是不是自己的错觉,那怪兽硕大头部左侧足有鸡蛋大的凸出眼球,转动中恰好与我视线相撞!那目光中透出无尽凶残和狠戾,我瞬间屏住了呼吸,我勾住扳机的食指也忍不住紧了一下,差点下意识地扣枪开火。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